博海拾贝 文摘 给年轻朋友的建议甚至有触动到我们老社会人

给年轻朋友的建议甚至有触动到我们老社会人

1.jpg

@楚团长聊聊天:之前收到一个年轻朋友的提问,把我的思考贴出来,抛砖引玉

收到这个问题好几天了,一直很惶恐,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资格来回答这样重大的人生抉择问题。

我给你的第一个建议是,面对这种人生问题,积极的去向自己能够接触到的上位者请教。对方不搭理你,你也没有什么损失,对方真的给了你一些有帮助的回答,你就血赚。在我一塌糊涂的人生里,坦诚的向大佬提问,让我少走了一些弯路。

今年是我打工的第十年,你提问的这两个行业,我或多或少的都参与过,仅以我的体感和思考做一些梳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互联网行业毫无疑问已经过了行业发展最陡峭的阶段,我2015年开始在互联网企业工作,算是见证了这个行业的高速发展阶段。身在其中的时候感触还不是很大,回头看过去才比较清晰。

​很多在这个行业实现人生级别跨越的朋友,其实最主要的跨越期,就在2014年到2020年这个非常狭窄的时间窗口,既实现了财富的积累,也拿到了行业的生态位。(这是我的体感啊,千禧年之前就在这个行业卡住位置的,可能也非常舒服)

其实这个阶段是移动互联网爆炸式发展的草莽阶段,很多业务的增长和个人的能力关系并不太大,各种各样的新战场新业务都在开辟中,一方面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另一方面人才的实践机会也很多。互联网是就业容纳量很大的行业,可以讲的夸张点,一代人在这个浪潮里受益了。

从2021年开始,逻辑发生了一些变化,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整个行业细分竞争逐渐激烈,行业高度内卷。看起来字节、pdd等新企业在崛起,但是对打工人来说,完全不一样。

以前行业内说阿里系卷,腾讯系躺平,但实际上阿里腾讯都还是比较经典的科层制,卷和躺平都是相对的。说的再直白一点,对个人工作量和激励的考核,没有那么科学,很多事都有运气的成份在。

但是字节和pdd这类企业,在新工具、新机制、新架构的变革下,对人的定价是十分精准的,这种精准,某种意义上对打工人是很不友好的。你要是不能提供对等的价值,分分钟就裁掉你。看起来字节工资很高,实际上这个bu不行了,马上就被裁了,工作稳定性远远不如之前的互联网企业。

而且阿里腾讯还都算很培养人的,给人做业务成长的空间,但是字节pdd这类企业,基本就只定价人使用人,飞书这类工具,其实在不断地剥离个人的能力,给整个体系赋能。说的再难听一点,就是企业在竭力的原子化个人,尽力避免个人对于整个组织太过于重要。

这也是你体感中提到的,没有办法积累人脉。至于加班多和年龄危机,都是这些问题的衍生了。从整个社会层面讲,互联网的工作强度绝对没有渲染的那么强,只不过是互联网人在互联网上话语权比较强罢了。要拿到同档次的收入,在其他行业也是卷生卷死的程度。

我对互联网行业整体的展望是偏悲观的,未来很多中型互联网公司都面临用户规模和收入的生死线,一旦掉下去,就很难爬上来了。而绝对头部的互联网公司,对个人定价能力又非常强。除非人工智能以互联网企业为入口,又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竞争空间,否则整个行业真的非常艰难。

那么回到结论,我觉得如果要进入互联网公司,那么一定是以偏人工智能为导向的业务部门优先,然后未来找机会跳出来加入创业公司。纯粹传统互联网业务的就业机会,我个人感觉意义不大。

2、量化投资在中国,我觉得还是有很长的路可以走。

最近量化私募正好在风口浪尖上,过去几年量化私募大发展,整个行业其实是有一波泼天富贵的,赚钱真的太快了。从你的体感上会觉得身边人从事这个方向的,都发展比较好。

​但择业看的不是当下,很重要需要判断的方面是,未来这个行业怎么样?

我个人理解这个行业的底层技能包含两个方面:是对投资和金融的理解​,构建算法能力。这两重能力在未来,我认为都称得上朝阳能力。​

现在的问题就是未来量化会不会被监管一窝端,在我看来,量化投资的迁移或者说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当下的范式被阉割了,未来还可以换别的模式。

中国资本市场散户出清的速度是很慢的,从长期看,资金是从散户向机构转,机构里面从主动向量化转,我觉得这个过程是不太可逆的。

但是量化现在入行门槛其实挺高的,是真正的赢家通吃行业,不像互联网那样是个很广的赛道。头部企业会拿走大部分利润,这也意味着竞争非常非常激烈,对个人的挑战也更高。

其实,在选择行业之外,对普通人而言,还有另一个需要思考的重要维度,就是要在哪里生活。在如今的我看来,这几乎是和择业同等重要的事,会极大的影响生活质量。做金融的话,可供生活的城市范围选择其实会小很多。

最后我还想说两句废话。

想在职场方向上趋利避害是没问题的,但最后还是要回答一个很基本的问题,就是你到底喜欢干什么。

从现状看,没有什么行业趋势是非常明确的,即便是人工智能,在应用端最后到底如何发展,也有争议。

对于普通人而言,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其实是需要内心的确定去消解。在充分考虑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之前,先想想有什么事情,是自己愿意百折不挠去做的,这个可能更加关键。

相关回复有强烈的,属于我个人的认知局限,仅供参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9005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