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用命换来的斗争技巧

用命换来的斗争技巧

截屏2024_03_11_08_51_59.png

@马伯庸: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抗日电影是《地道战》,尤其喜欢电影里各种脑洞大开的地道隐蔽方式,一会儿灶台下,一会儿马槽旁,一会儿井口里,神出鬼没,极有意思。

刚刚读到一个冀中地道战的回忆文章,才知道之前我把地道战想浅薄了。我所痴迷的那些地道技术,原来只是初级阶段,事实上冀中地道在残酷的扫荡环境下,不断迭代,不断升级,衍生出很多令人惊叹的掩蔽技术。

冀中的根据地村子的1.0版地道非常简单,就是在地下挖出一条地道,内部拓宽成厅,本质上就是个大土洞。历朝历代躲避兵乱,都是这么干的。只要鬼子一来,全村老小直接下地道里,等走了再出来。

随着扫荡时间延长,地道开始迭代,逐渐出现了通风口、逃生口、观察口等等,还有地道的分段卡口。一段被挖开,只要用木板挡住卡口,不影响其他段的使用。这个建设标准,在短时间内迅速推广到广大地区。

鬼子也很快觉察到地道的存在,所以一进村发现没人,他们就开始到处找地道口。双方的攻防痛点,很快就集中到了“隐蔽与发现“。鬼子的策略是,先在村子附近转悠,挖地道的土方量很大,大量新土扔在外面很是显眼,一旦看到有大量颜色不同的土,那么村子里必有地道。村民们吃了几次亏之后,很快推出了施工标准——所有挖出来的土,不得随意抛洒,要远远地运走掩埋,上面还要盖上老土。

鬼子另一个突破点,是寻找地道的入口。地道用于迅速撤离,所以入口不可能远离村子,选择并不多。冀中村民们在初期,往往把地道口设在农户院里、村外树下之类的地方,他们想得到,鬼子也想的到。出了几次事之后,村民们开始挖空心思,把地道口设在马槽底部、井口侧、土炕、或者灶台下方——这就是《地道战》所展现出的2.0版。

但这些地点毕竟有限,鬼子们吃过几次亏,也都长心眼了。扫荡中期,他们会有意识地针对这些地点进行搜查。地道隐蔽再好,也架不住敌人盯着几个点使劲搜。所以很快这些候选地点就被淘汰,或被改造成伪装口。

而新一代的地道口,选在了草棚或磨坊里。这里是封闭环境,空间宽大,容易隐蔽。地道口入口通常会设在某个角落,而且上面会覆盖动物粪便、粮食糠皮或笨重的农具杂物,隐蔽性非常高。

不过随着实践展开,这种方式也被验证有两个弊端。第一个是,村民们疏散进这种地道以后,至少得留一个人在外面负责关闭洞口,移动隐蔽物。这个人往往会被捕、乃至牺牲或叛变。

第二个弊端是,鬼子们经历过几次搜查之后,找出了规律,进入到类似空间后,会用枪托或棍子用力墩,地下是实心还是空心,墩出的声音差异非常大。

针对这种变化,很快冀中推出了3.0版地道。他们把地道口选在了住房的墙根处,通道沿着墙壁方向向外延伸。这样一来,地道上方始终是墙根,让枪托墩地的测试方式失效。

他们还开发出了一种“宝塔抽屉”。具体做法是:把入口处的五六块墙砖取下来,作为进入地道的入口,取法上少下多,使入口呈宝塔形状。这些砖头,按原来的叠放关系固定在一块木板上。木板的另外一侧,用两根木条固定。一旦有情况,人员迅速进入通道,然后双手抓住两侧木条,往外一推,外侧砖头就完美地贴合上缺口砖缝,变成一道真正的墙壁。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无法从洞口内侧封闭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隐蔽性。

这个宝塔抽屉,只有一个缺点。毕竟砖头是活动的,与原墙之间的贴合不那么紧密。只要仔细观察,墙壁上能看到一圈很明显的宝塔痕迹。于是地道专家们琢磨了半天,又迭代出一个极为精妙的构造。

他们在墙根附近挖一个土坑,紧贴着位于墙根下方的地道。一旦有情况,村民可以迅速跳入土坑,从侧面钻入地道。地道入口有一个与土坑尺寸差不多的木墩子,最后进入通道的人,回身把木墩子推进坑里,正好填满,再拿掉上方墙角的一块活动砖头,利用这个空隙,把事先铺了一层土的木板推出去,挡住坑口。

如此设计,整面墙只需要动一块砖,基本不会留下痕迹,坑口表面也被泥土所隐蔽。就算敌人就算拿枪托往地下墩,因为坑里是木墩,也不会传来咚咚的空洞声。这个办法结合了几种地道入口的优点,被称为一砖抽屉式。

但这还不是地道的终极形态。

一些隐蔽在村子里的机要部队,比如电台,必须要考虑一件事。如果被敌人发现,他们必须要有足够多的时间销毁机密。所以他们所使用的地道,除了常规的观察哨、通风口、撤离口之外,还加装了很多机关。

比如电台地道的入口,必须要往下挖一个深坑,要深到能看到地下水。真正的横向通道,就挖在深坑侧面,平齐位置用一块木板挡住。人员进入地道,利用木板进入横向通道,然后把木板撤掉。不知情的敌人贸然进入,就会直接掉进深坑淹死。

第二道机关是S形窄口,入口与工作间之间用一条S形的狭窄通道连接。通道宽度极小,一个人必须高举双手,才能勉强蹭着过去。敌人想带着武器过来,是绝对不可能 的,只能高举双手通过,但……这么通过你是干嘛来的?

而且这个窄口还能防水,防烟,对面设置了翻口,事先准备了棉被。万一敌人放毒,把棉被浇了水,也能抵挡。

在工作间的尽头,还有一截死路。死路到头再往前大约两三米,就是一条通往外界大陆的隐蔽出口。这是为了防止敌人提前发现,故意没有挖通。万一有紧急情况,直接用手扒拉,土是松的,可以迅速打通。他们甚至考虑到电台体积庞大不易转移,事先在旁边还挖有掩埋坑,下铺木板,旁兜油布,还塞满了麦秸。必要时把设备一古脑扔进去,迅速填土埋了。下次还能挖出来再用。

至于天线设置,更是厉害。电台天线必须要延伸到地道外面,才能发挥作用,掩蔽起来难度非常大。当时冀中电台分队偶尔看到老乡拧麻绳的做法,大受启发。冀中打麻绳,是用两个木架,一个木架负责固定麻批子,一次可以固定四股,另外一头则栓在一个可以拐动的木架子上。这头儿手摇转动,那头四股麻批子就越绞越紧,形成一截麻绳。电台分队研究了半天,把铜线放在四股麻批子中间,单独固定不接拐架子。这样一来,一摇拐架,麻绳越绞越紧,把铜线牢牢裹在中间。看似与普通麻绳没有区别,只有扒开芯才能看到铜线。把这样的天线从地道专门的小孔伸出去,用几根木杆撑起来,上面晾上几件衣服,就是一个完美的天线伪装。

使用的时候,把晾衣绳摘下来,挂到房顶上,提前算好位置和角度架好,电台即可以正常工作。敌人来了,天线一收,继续一脸轻松地挂衣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8970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