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如果不想离开北上广,那就少些矫情吧

如果不想离开北上广,那就少些矫情吧

换用狄更斯的一句名言,当下的北京,是最好的北京,也是最坏的北京。这样的评价同样适用于纽约、伦敦、东京、香港等国际大都市。

这是大都市的悖论,它的好与坏是一体两面。

“知道”(nz_zhidao)告诉你,为何我们离不开北上广?

一篇《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的文章,不到一个昼夜就刷出了500万+的阅读量,虽然这是所有公众号梦想的爆款文章,但《假装在生活》引来的是更多的质疑和吐槽,它带动了一系列“diss”爆款,比如《北京2000万人紧挨装生活背后,是2千万人的热情孤岛》、《北京,我不必假装在生活,因为这里有2000万个梦想》、《北京,200万人的生活比你想象的真实》,等等。

其实,《假装在生活》不过是“逃离北上广”的翻版论调,文章只是换个形式吐槽一下北京。文章说,北京是个没有人情味的城市。有生活的北漂,不是真正的北漂;没五套房的北京人,不是真正的北京人。留在这座城市里的2000多万人,看似忙碌,其实都是假装在生活。他们追梦无望,奋斗的价值不大。

很显然,文章的走红是因为它提及的户籍、房价等问题,再一次触碰了无数在大城市打拼的人内心中紧绷的焦虑之弦。那么,究竟是谁在焦虑?这样的焦虑是否是有效的?

谁在焦虑

中青报记者冯雪梅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你们都在吐槽北京,真正辛苦的人却没有说话》。的确,每天凌晨就得起来扫大街的清洁工阿姨,每天在建筑工地里辛苦劳作的农民工,或者是高档写字楼里的保安,京郊别墅里的保姆,他们不是《假装在生活》一文的目标读者群,他们每天忙着工作生活、养家糊口,根本没有那个闲情来伤春悲秋。

而至于《假装在生活》提到的,在北京有五套房,早就财务自由、精神自由的“有钱人”,他们可以在北京享受一切最优质的资源,也没有什么好焦虑的。

因此,真正焦虑的,往往是夹在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人,他们是小资,是都市白领,或者统一称之为中产阶层、预备中产阶层。

中产阶层既是一种收入标准,也是一种生活范式的想象。“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日开着自备车,载着家人外出游玩”,胡润认为这是上海人心目中理想的生活范式;“一栋别墅、两辆车,两个孩子、一条狗”,美国电影中的中产阶层生活,也成了不少国人对中产生活的想象。可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北京的外地人,在北京根本就没有生活的时间,他们被户籍、房子等严重拖累,他们只是“假装在生活”。

焦虑不断堆积的后果,就是这种爆款文章的间歇性出现,以及对北京的间歇性埋怨。

最好的北京,最坏的北京

换用狄更斯的一句名言,当下的北京,是最好的北京,也是最坏的北京。这样的评价同样适用于纽约、伦敦、东京、香港等国际大都市。这是大都市的悖论,它的好与坏是一体两面。

的确,北京存在着户籍、房价、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老大难”的问题,它让很多外地人在北京买不起房,工资的涨幅赶不上房价涨幅,每天几个小时的通勤成本,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等等。这的确是不少人焦虑的来源。

但抱怨者没有想到问题的另外一面,北京所有这些“坏”的一面,恰恰是它“好”的一面的衍生品。中国有几个巨无霸式的城市,北京则是巨中之霸。它不仅政治中心,还是文化、金融、教育、医疗、娱乐、创业中心,这造成了一个结果:北京成了最大的淘金地和梦想孵化场,它是中国最有活力和最具吸引力的城市,没有之一。即便每年有许多人在逃离北京,还是有无数年轻人赶往北京。

只有在北京,各式各样的梦想才有被安放和实现的可能,也只有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一个人的价值才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就以笔者身边的几个已经逃离北京的朋友为例,他们毕业后分别在北京的媒体、公关以及BAT的大公司工作了几年,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选择到二三线城市生活。但在北京这段时间攒到的经历、眼界、人脉、资本,让他们在二三线城市的新岗位中谋到中层以上的职位,轻松买房,愉快生活。

由此,我赞同媒体人胡涵的一个看法,“来北京滚资源,才是大家前赴后继北漂的意义”“逃离一年也很容易,但如果你还没在北京攒够足够的资源就逃离,很大可能,你会在某一天拎着行李箱再滚回北京,登门拜访当年的小伙伴如今的CEO”。

也就是说,当你踏入北京时,如果你想的是在北京拿到户籍,买到市中心的学区房,周末开车带孩子兜风,这是一个难度系数太高的想象。因为全世界的国际大都市,有的是极其有限的优质资源,对应的却是无限的人的需求,这时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能走上金字塔顶。得到的是侥幸,没有才叫正常。可假设你一开始放低预期,努力奋斗,多“滚资源”,一切豁然开朗。北京不仅没有那么面目可憎,相反,它还可能成为你的福地。

爱抱怨的人,哪里都没有生活

既然在北京是“假装在生活”,那很好办吧,可以随时离开北京,回到三四线城市。这里没有什么户籍限制,房子随便买,交通不拥堵,空气还清新。

不过,对于习惯性抱怨的人来说,他们依旧可以挑出三四线城市的无数个问题。机会少,空间小,人情社会,关系社会,价值观念落后,等等。只不过舆论的话语权主要掌握在一线城市的人手中,否则“逃离三四线城市”的主题,几乎每天都可以炮制出一个10万+。

说到底,无论北上广这样的大都市,还是三四线城市和小县城,各有利弊。想要自在生活的人,可以选择三四线城市,在这里钱不多,事却少,还离家近,周末可以带老婆孩子去看电影。但如果你心有抱负和梦想,相较于老婆孩子热炕头,更注重于个人的梦想实现与精神提升,那北上广则是更好的选择。

城市之间,没有绝对的优劣,选择本身,也难以有高下,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人,取决于你想要什么,你追求什么,你更看重什么。即便你蜗居在地下室,天天挤地铁,你却每天可以跟各领域最优秀的人才打交道,你在不断成长学习,你觉得这很幸福,这就足够了。同样地,你可能只是在小城市的平凡岗位,事业平淡,每天守护着自己的小家庭,有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并且你满意于这样的状态,那么你就是自己人生的赢家。

因此,《假装在生活》一文最大的问题在于作者的臆测和贴标签,他把自己的看法套在2000万北京人身上了。他很像我们生活中那种最爱抱怨的人,生活在北京,既想要户籍房子,各种机会和实现梦想的最大可能,又要自在生活;假若生活在三四线城市,既想要不错的生活质量,又羡慕北京人一套房子上千万,“滚资源”一下子自我提升价值。

这种活在抱怨中的人,才是真正“假装在生活”,因为哪里都不会有他想要的生活。

来源:南周知道 微信号:nz_zhidao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29014/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