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首富的第三次大甩卖,开始了

首富的第三次大甩卖,开始了

前两天,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披露了一则收购信息。大连万达商管出售旗下48家公司的股权,买家是太盟、高和、腾讯、京东与阳光人寿。

这48家公司,对应48个万达广场。

这是王健林又一次进行大甩卖,因为据媒体报道,此次交易金额将达到

500亿元。

万达广场是首富引以为傲的拳头产品,过去这些年,每当首富以万达广场的名义去拿地时,总能受到各种“优待”。

他不仅能以“白菜价”拿到地,在施工审批中也一路“绿灯”。万达广场从拿地到开业,最快只需要:

3个月。

2014年底,万达商业在香港上市,资产包的核心就是万达广场。上市后,王健林也荣登首富宝座。

但首富第二年就反悔了。由于不满意股价表现,他决定将万达商业私有化,转而登陆A股。

再后来的事情大家就耳熟能详了。

2017年,万达遭遇金融机构停贷,并出现流动性危机。首富将13个文旅项目和77家酒店分别卖给融创和富力,作价637亿。由于房地产业还没出现过这么大的手笔,业内也称之为

“世纪交易”。

此后,首富将轻重资产进行了拆分,推进轻资产业务再度赴港上市,并与投资者签订了对赌协议。

到2023年末,大路条还是拿不到,而300亿的对赌压力令万达不堪重负。危机关头,前期投资者中的太盟投资宣布,联合中信资本、中东资金等,追加投资600亿。

万达付出的代价则是:

30%的股权。

他们的持股比例从70.15%降至40%,新上市主体的CEO也不再是万达人。首富的控制权大大减弱。

这次卖掉48个万达广场,是首富的第三次大甩卖。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预感到万达商管难以如期上市的王健林,就开始将万达广场摆上货架。全国一共开业了400多座万达广场,大部分都被万达以重资产的形式持有。

但彼时房地产市场已进入深度调整期,买家寥寥,只有险资零零碎碎地接手了一些资产,难解燃眉之急。

太盟投资领衔入股后,万达终于松了一口气。但他们只负责拟上市的部分,即轻资产业务。对于万达集团的债务问题,太盟没有义务插手。

这两年,万达商管多次遭遇诉讼,也曾出现股权被冻结的情况。本月初,王健林持有的大连万达商管3.05亿人民币股权便被冻结。21日,因为一次保安服务合同纠纷,大连万达商管成为被执行人,执行金额

不到20万。

所以,继续卖万达广场,是首富唯一的办法。

只不过,太盟选择了再次出手。据澎湃新闻报道,此次收购由太盟主导,太盟计划注资约50亿元认购基金次级份额,承担主要风险并获取超额收益;一些国有大行组成的银团将提供300亿元贷款授信,剩下的150亿元将通过夹层融资渠道募集。

除太盟外,这次的收购方中,还有两个老朋友。

2018年初,腾讯、苏宁、融创、京东与大连万达集团签署战略投资协议,以340亿元入股万达商业,并推动后者重新上市。

或许是因为过于乐观,他们并没有与万达签署对赌协议。6年后,苏宁、融创终于坐不住了,向万达发起仲裁,希望把钱要回来。腾讯、京东则一直没有表态,这次他们参与收购万达广场,似乎要继续玩下去。

但他们应该不会空手而归。

作为赫赫有名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太盟投资对控制权的兴趣众所周知,曾被称为:

亚洲小黑石。

在上一轮投资中,太盟为投资者拿下了万达轻资产业务30%的股权。这一次,万达要付出哪些代价,还要拭目以待。

今年3月,作为轻资产业务运营主体的新达盟集团,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大连万达商管的持股比例从40%下降至12.3%。剩余27.66%的股份被转让给“大连盛保企业”、“大连盛旻企业”等7家新成立公司,其持股3%-5%不等。

这7家公司目前的股东仍为大连万达商管,但这次分割显然不是漫无目的。

这像极了一个场景:

食客还没到,蛋糕先切好了。

来源:壹地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99998/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