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女性无法获得军功爵,和兵马俑里没有女兵,是配套存在的两个现实

女性无法获得军功爵,和兵马俑里没有女兵,是配套存在的两个现实

@唐不闻:最近几年,秦始皇这个IP的热度越来越高,大家对于兵马俑的兴趣也与日俱增。相关的导游有因此成为网红导游的。不过和专业考古工作者和文物研究者相比,导游的解说显然缺乏严谨的态度,多了一些道听途说和附会想象。

比如,导游经常在介绍兵马俑时,提到兵马俑里没有女兵,并下结论说,这体现了秦始皇对女性的保护。导游还会引申开来说,秦朝的女性,地位要比其他朝代更高。

兵马俑里确实没有女兵,但这和女性保护毫无关系。

西周以来的战争,最早是贵族男性的义务,也是贵族男性的荣誉,降至春秋战国,慢慢扩大至编户齐民。但女性一般都是排除在军队之外的。这里面可能有两种潜在原因。

第一,是把女性视作生育资源,不能轻易耗损在战争里。出于同样的考虑,有时一家之中的男性,国家也不会让他们同时上战场,必须保留一个有生力量。比如信陵君在窃符救赵的过程中,让军队里有父子同在的,父亲立刻回国;兄弟同在的,兄长回国;是家中独子的,也立刻回家。要说这是一种保护措施,倒的确也算,不过并非是出于重视他们权利的保护,而是视作君王财物的节约。

另一种因素,则是来源于古代对女性生育功能、月事功能的心理恐惧,由此诞生一种巫术禁忌,禁止生育期和例假期间的女性接近祭祀等重要礼仪。《汉律》有:“见姅变不得侍祠”。侍祠就是参与祭祀。那什么是姅变呢?段玉裁注解说,包括例假、分娩和流产等等,总之都是和女性有关的。古人觉得这几个情况下,女性会流出污秽的血。而这种污秽的血,有一种不祥的神力。所以《礼记·内则》说,先秦女子到了要生产的日子,就要单独换到别处居住,丈夫如果哪天要祭祀,两人甚至不能见面。这种观念扩大至军事上,就有了《左传》所说的“戎事不迩女器”,即凡军事行动期间,最好不要沾惹女性。既然如此,女性当然是排除在军队之外的,兵马俑里没有女兵,就和先秦各国都不设女兵一样,不是秦始皇特别大发慈悲的结果。而且这些观念做法,无疑是囿于时代,缺乏科学认知,且带有歧视性质的,和保护没多大关系。这种观念,不光中国古代有,世界范围内早期人类都有过同样的看法。

唯有一种情况,女性可能会被编入军队。《商君书·城守》里建议,当敌人进攻我方城池时,可以将壮女编为三军中的一军。不过她们的主要任务,是挖陷阱,运木材,而不是作战。作战,仍然是交给壮男之军去完成的。可见这个壮女军,并非正规的军队编制。兵马俑中,自然也不会出现这样的女兵。

事实上,秦陵整个陵园内部,无论是兵马俑,百戏俑,文官俑,还是水禽坑里的人俑,无一例外都是男性。秦陵是一个微缩版的国家建制,这说明,女性是很大程度上被秦始皇排除在政治功能外的。这非但说明不了女性在秦朝地位高,反而恰恰说明她们政治地位相比先秦和后世,并没有特殊的变化。

很多认为秦朝女性地位高的,喜欢拿秦律里丈夫殴打妻子致伤,和妻子殴打丈夫一样会被判罪来举例。但是不能忽略的细节是,秦朝的男性,是可以用军功爵抵罪的。而女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无爵,平时想要抵罪,都需要丈夫同意用他的爵位来抵。而在殴打丈夫的案例里,秦律又明确规定,女性不得爵抵。秦的政治地位,和军功爵位息息相关。女性无爵,必然导致了她们的政治权利,必须依附丈夫存在。这一境遇,也决定了她们在秦朝难以改变的悲惨命运。我们实在无需因为兵马俑里没有女兵,就过多臆测,把秦朝想象成一个对女性友好的特殊王朝。

女性无法获得军功爵,和兵马俑里没有女兵,是配套存在的两个现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9892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