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 最聪明:
定义不同
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才能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重症、复杂疾病或存在较高安全风险的药品,如抗生素、降压药等。
非处方药(OTC)则是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安全性较高,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的非处方类药物,例如普通感冒药、维生素补充剂等。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标识见图 1。
非处方药(OTC)又分为甲类和乙类。
区别是甲类非处方药标识为红色,乙类非处方药标识为绿色。
甲类的可在医院、药店销售;乙类的是可以在医院、药店、超市、宾馆等地方销售。
监管差异
处方药需经过严格审批,使用过程需医生监控疗效和副作用;而 OTC 药品需满足 “应用风险低、适应症明确、说明书通俗易懂” 等要求,各国药监部门会定期评估其安全性,部分处方药在验证安全性后可能转为 OTC。
使用原则
处方药可能存在毒副作用或药物相互作用风险,患者不可擅自更改剂量。OTC 虽能自主购买,但需仔细阅读说明书,若症状持续或加重仍需就医。
双跨药
双跨品种是指同一种药品既是非处方药又是处方药。
目前,具有这种双重身份的药品共有 1000 多种,占了国家药品总目录的 1/4,大部分为消化系统用药、解热镇痛类药。
1. 解热镇痛类药:
以阿司匹林为例,它有解热、镇痛、抗风湿、抗血小板聚集等适应证,用于非处方药时,其适应证是解热、镇痛,且用于解热只准在 3 天内服用,用于止痛只准在 5 天内服用。而它用于处方药时必须在医生的医嘱下,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并可长期服用。
2. 消化系统用药
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作为 “处方药” 时,其适应症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症等。广大患者对这些适应症难以自我判断,必须由医生诊治。当西咪替丁等作为 “OTC” 药时,其适应症必须修改为患者能自我判断的轻微病症,所以它们的适应症仅限于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烧心、反酸,且连续使用不得超过 7 天。
妇产科有哪些常见的 OTC 用药
有相当多的妇科调经、止带类中成药,各种妇科阴道外阴洗液是归属于 OTC 类目,由于太多,这里不再列举。
一些维生素 ABCDE、钙片,也常见于 OTC 类目或双跨类目。
另外,一些复方的(雌孕激素合成的)短效避孕药(COC)也在 OTC 的类目里。
这里针对复方短效避孕药的 OTC 适应症做个解释:
COC 初始的研发目的是避孕,后续陆续被临床医生用于调理月经周期、控制子宫内膜厚度、控制巧克力囊肿复发等治疗目的。目前被纳入 OTC 的主要是 “避孕” 的指征,而其他治疗目的的指征都归属于处方药的用药范畴。
COC 的应用不止是每天 1 次每次 1 粒这一种用法,根据治疗目的的不同有花样繁多的使用方法,具体应该谨遵医嘱。(图 2)
总结
归根结底,OTC 和处方药的差别,主要是国家针对药物应用适应症、禁忌症的复杂程度来制定的药品类目,使用起来需要医生开具和指导的就是处方药,相对毒性较低、安全性较高,当然可能作用也相对温和平缓的就是 OTC。
一种同样成分的药,什么剂量、如何应用,可以在不同疾病上有不同的使用方法,越复杂,就越大概率是处方药。
绝大多数药品都有 “如果肝肾功能损伤,需谨慎用药” 的提示语和对肝肾功能具体评估后用药剂量的限制,如果说明书中没有对于副作用的提示或标识,建议咨询医师或药师后用药。
相当多的 OTC 类药物不被医保覆盖,需自费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