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大妈:对于宋代,历朝历代乃至每个人都褒贬不一,有人说宋代百姓富足,有人说只是肥了文官,还有人说积贫积弱…不过不管咋样,宋代作为一个王朝,有一个debuff始终伴随每一代君主,成为了老赵家头顶挥之不去的阴影。你以为我要说燕云十六州?No,其实是比这更麻烦或者更直接的一个问题,那就是:
老赵家也不知道有什么问题,子嗣,或者说活下来的儿子实在是太少了,几乎每隔几代就要绝嗣一次…
先看开国皇帝赵匡胤,一共有四子,看起来不少是吧?早夭了一半。我们都知道,这皇位没有落到这两个活下来的皇子手里,而是被西直门车神赵光义同学嘁哩喀喳搞到手了。个中“烛影斧光”不足为外人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赵匡胤这两位剩下的两位皇子在叔叔登基后不久,一位被训斥后“含恨自刎”,一位“ 寝疾薨”,也就是医治无效离世。好在这两位没当上皇帝的皇子虽然很年轻就去世了,但都留下了几位子孙平安长大。这几位被排挤出权力中心的凤子龙孙,却意外的在后来的惨剧后给大宋强行续命了一百多年。
回到皇家,宋太宗不愧是武将出身,西直门车神,一口气生了9个儿子,而且老大非常出息,被他爹寄予厚望。正常剧本是立老大为太子吧?结果剧本走向突然变了,老大因为反对父亲迫害自己的几位叔叔,跟父亲吵架,当然没吵赢,然后就得了“心疾”,精神出问题了,到后期甚至放火烧宫,这自然没法继承皇位了。
老二也很出息,而且一直想当太子,按理来说这是极简版玄武门,不需要事变了。然而事情就这么寸,老二的一个妾想毒杀他正妻,结果毒酒被老公喝了,卒。
老三就是后来的宋真宗了,总算没出幺蛾子,顺利即位了。
宋真宗生的儿子按说也不少,一共6个儿子,但是前5个都夭亡了,唯一一个活下来的儿子就是宋仁宗。就连这个宋仁宗,民间也一直流传着“狸猫换太子”的传说,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民间对皇室生育能力和身体状况的怀疑….
宋仁宗这几年频繁出现在影视作品中,比较知名的就是《知否》和《清平乐》。他倒是没有重蹈他爹的覆辙,干脆三个儿子全部夭折,一个都没留下。本来这时候宋仁宗刚三十几,而且他又不是没生过儿子,按说不该太担心。但后来的嫔妃居然接连生的全是女儿,一共13个女儿(很多早夭),这下群臣就不干了,上书要求立皇储,甚至把各种天下的饥荒洪水等一系列倒霉事,都归结于他没儿子。宋仁宗气得要死,但是他是真的没儿子,最后,只能“过继”宗室来继承皇位。他选择了赵宗实,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宋英宗还算好,生了四个,除了一个早夭,另外三个总算坚持到了他挂,老大就是宋神宗,看起来老赵家生儿子难的问题开始有所好转了。
宋神宗一面在朝堂上发奋图强,一面在后宫发奋图强,一共生了十四个儿子,还有十个女儿。这下总该安全了吧?别急,光是“早殇”就八个。你说那不还有六个吗?那也够了啊!总不至于绝嗣了吧?
命运就是这么神奇。宋神宗死后,他的第六子(前五个全都夭折了),宋哲宗即位。宋哲宗有四个女儿,但仅有一个儿子。我估计读者看到这儿就知道,完了,按照这家子的规律,这孩子肯定夭折了。没错,就这样宋哲宗断了香火,年仅23就英年早逝了,皇位传给了弟弟宋徽宗。
宋徽宗上台后,除了艺术创造力,他还爆发出了惊人的造人能力。宋徽宗在位时,一共生下了32子和34女,在封建王朝皇帝的造人排行榜上肯定不会跌出前五名,到了这个数量级,哪怕夭折一半,都绝对够了。
然而后来发生了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除了完颜构侥幸逃脱,这32个儿子,连同汴京城里他的叔叔大爷兄弟侄儿,都被金国人一锅端了。近支宗室不好说是不是团灭,但至少不剩下几个了。
据传言,在逃皇帝完颜构在某些不可描述的过程中收到了惊吓,男性功能好像受到了影响。总之不管咋样,他登基之后尽管嫔妃不少,但再也没有生出儿子。他唯一的儿子在他登基后被立为皇太子,但仅两岁便夭折。赵构也喜提宋仁宗同款绝嗣套餐。
由于他爹宋徽宗的神操作,赵构甚至连一个可供过继的近支宗室都找不到,最终找了两位被他的先祖“烛影斧声”的宋太祖的两位子孙。他选择了一个看起来品行更加端方纯良的收为养子。事实证明,他难得对了一次,这位太子确实非常孝顺,以至于他的庙号就是“孝”,也就是后来的宋孝宗。
宋高宗早年天天逃命,被金国人追着打,即位后也打了几场恶仗,实在是没过过一天好日子。估计是这个B班实在是上的烦死了,所以宋高宗在活着的时候就禅让给了养子宋孝宗。值得一提的是,南宋皇帝好像自此发现了不用上班又可以保留待遇的小妙招,后面的皇帝纷纷模仿,导致南宋成了太上皇最多的王朝…
宋孝宗一共有四个儿子,全部都是原配所生,但只有二子和三子长大。宋孝宗认为三子比较有才干,但碍于年龄顺序不好直接立他为太子。但此时老二突然挂了,宋孝宗的选择困难症立刻治好了!此后,以“孝”闻名的孝宗在高宗去世后,以“守丧”的名义,把皇位禅让给了儿子,无缝衔接养父的太上皇职位。
如果说前代帝王,不管学问才干道德如何,都还是个有基本判断力的正常人,到了宋光宗这儿,老赵家的光景就急转直下了。宋光宗似乎是因为夫妻关系和家庭矛盾,患有精神疾病,能写病历开假条的那种。这种人一共只生俩儿子也正常,大儿子还早夭了,按理来说就剩一个儿子,没悬念了吧?不,此时太上皇宋孝宗有想法了。他觉得这位皇子不行,要不过继侄儿吧!但是最后没成,宋光宗病情又不断恶化,大家实在没法忍受这个疯子了。最后群臣拥戴皇子即位,也就是宋宁宗,宋光宗被退休,当太上皇去了。当然了,禅让的程序还是要走的…
不得不说宋孝宗的想法倒也有点道理,这位老赵家独苗苗宋宁宗比起自己有精神病的老爸,执政能力好不到哪里去。但是他生育能力是强多了。他一共生了九个儿子,只可惜….全挂了…宋宁宗也不得不开启先祖宋仁宗的副本,过继宗室继承皇位。
宋宁宗可能有点克儿子的命,他过继了一个宗室子弟,封为太子,结果这个太子长到29岁就病死了。宋宁宗为这位英年早逝的太子上谥号景献,和宋孝宗早逝的庄文太子一起埋在杭州的太子湾,这也是太子湾名字的由来。
儿子没了,还得接着过继。宋宁宗又选择了一位宗室子弟赵竑立为皇子。这个赵竑也有点子运气在身上,因为他属于“连续过继”选手。本来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宗室,结果沂王去世的时候没有儿子,就过继了他为儿子,然后不知怎么的他被皇帝看上,又过继为太子…
好家伙过继也能接力是吧?
这次他可能是怕再次把这个养子赵竑克死,没敢封太子,只称为皇子,也因此埋下了隐患。赵竑与宋宁宗的重臣史弥远专权十分不满,扬言自己即位后要把史弥远流放八千里,去海南岛打鱼。史弥远非常害怕,想着你要是当了皇帝,我还有活路吗?我得想办法换个人当皇帝。
咋换呢?难道再让皇帝过继一个PK?这不现实。于是史弥远就跟皇帝说,你看人家本来是过继给沂王的,您给搞来当儿子了,您是不是得还人家沂王一个儿子呀?要不人家绝后咋办呢?皇帝一听是这个道理,于是命令史弥远给沂王再找一个儿子来继承王位。史弥远派出去寻访的官员刚出去不就,就遇到了大雨,于是找了个民家躲雨。闲着也是闲着,就跟这家人唠嗑,说自己是寻访赵氏宗室去继承王位的。没想到主人家一听,就把屋子里俩小孩叫来,说你不用找了,我这俩外甥都是,他们父亲早逝寄养在我这儿的….
这都是什么运气啊!!!
史弥远考察后,认为这俩小孩没有背景,父祖都只是小官,家境甚至小康都算不上,于是选定了老大为沂王的嗣子,改名赵贵诚。
赵贵诚虽然也算一步登天,但和皇位好像不搭噶。结果没几年宋宁宗死了,死之前下了两道“遗诏”,第一道是表彰赵贵诚品德贵重,立为皇子,这一下就跟赵竑平起平坐了。第二道就是命令赵贵诚即位,顺便改名赵昀,并由杨皇后垂帘。这事大家用脚想都知道是咋回事,但是胳膊拗不过大腿,这事就这么定了,这位新皇帝就是宋理宗。
站在宋理宗的角度,真是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来….什么连续中五百万彩票,和他一比都弱爆了。
宋理宗不愧是老赵家正根,发挥非常稳定,一共就三个儿子,全挂了,到了四十还没儿子咋办呢?没辙,再过继吧。
还记得当时躲雨有俩小孩吗?另一个就是宋理宗的弟弟,后来的荣王,他有个儿子,算是和宋理宗血缘最近的孩子了,于是被宋理宗过继,立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度宗。
如果历代帝王有个智力测试,我估计只有司马衷能跟宋度宗一教高下,俩人都属于在三甲医院能用医保的那种智力障碍。他虽然七岁才能说话,但是在夫妻生活方面却表现突出。根据南宋宫廷制度,如果皇帝“宠幸”了某个妃子或者宫女,第二天清晨这位女子要去“谢恩”。而宋度宗创下了一个记录,就是某天清晨有二三十人同时谢恩….这是?多人运动?
宋度宗忙于后宫,自然没空管前朝,连奏折都交给所谓的“春夏秋冬四夫人”批,更不要提“蟋蟀丞相”贾似道的存在了。这段记载推荐低血压的朋友们看看,绝对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这么没日没夜的忙活下,宋度宗一共生了7个儿子,前四个全挂。虽然还剩三个,但此时进度条已经到了忽必烈大举南下了,他的三个年幼的儿子一个是宋端宗,在逃亡路上病死;一个是被忽必烈俘虏,刚开始过的挺爽后来被发配到西藏为僧,最终因为“反诗”被赐死的宋恭帝;还有一位就是被陆秀夫背着跳了海的宋末帝,跟着一起殉国的还有许多宗室和大臣。显然,三人要么死得早,要么出家,反正都没有留下子嗣。
难以想象,两宋三百多年,困扰皇家最大的问题竟然是平均每三四代就要绝嗣一次?这是什么老赵家的魔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