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5 日,宁德时代公布了 2024 年年度业绩报告。
与 2024 年其他季度的情况一样,宁德时代 2024 年营收下降 9.70% 至 3620 亿元,但归母净利却涨至 15.01% 至 507 亿元,其两大主营业务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毛利率分别为 23.94% 和 26.84%。
339.3GWh 的动力电池装车量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第一、市场份额继续上升至 37.9%……
宁德时代的成绩和造血能力,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少有的强势,但就是这样一个有 1793 万用户、保时捷 CEO 亲自喊话曾毓群要「优惠」的龙头企业,却在前段时间传出港股二次上市计划。
当增长曲线趋于平稳、国内储能行业还未正式进入爆发期,宁德时代开始寻找第二,甚至第三、第四增长曲线,但显然,一切才刚起步。
行业竞争加剧、业务拓展需求的当下,宁德时代为什么能在营收下降的同时,实现净利润增长?业务拓展的野心又需以什么来支撑?
我们一起来看看。
高端电池更赚钱
宁德时代年度归母净利 507.45 亿元,这就意味着 2024 年闰年,宁德时代日均利润 1.38 个「小目标」。
宁德时代并未给出各个业务的利润情况,但我们从 3620.13 亿元的营收来看,动力电池仍占营收大头。
2024 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 系统营收 2530.41 亿元,占比 69.90%; 储能电池系统 572.90 亿元,占比 15.83%; 电池材料及回收 287 亿元,占比 7.93%; 电池矿产资源 54.93 亿元,占比 1.52%。
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主要有麒麟、神行、骁遥、天行四款产品,结合其 2024 年 339.3GWh 的动力电池装车量,进行粗略估算,宁德时代 2024 年动力电池单价约为 0.75 元/Wh。
我们以 2024 年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名第四的中创新航为例,它在 2024 年上半年,动力电池收入 97.24 亿元,装车量 16.7GWh,动力电池单价约为 0.58 元/Wh。
尽管 2024 年经历电池原材料价格下降、以价换量,并且其在电话会上也强调公司经营重点不在溢价,但电池技术的加持下,其电池单价仍处于领先水平。
宁德时代「或麒麟、且神行、任骁遥」口号中提到的三款乘用车电池产品,是宁德时代的收入大头。
续航 1000 公里的麒麟电池、充电 10 分钟续航 400 公里的神行电池、纯电续航超 400 公里兼具 4C 超充功能的骁遥增混电池,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中高端车型常客。
尤其是早于骁遥电池发布的神行和麒麟,这两款电池 2024 年的占比约三成到四成,宁德时代预计 2025 年将提升至六成到七成,不仅如此,今年神行电池和麒麟电池将进行一定的升级,扩大技术与市场优势。
至于骁遥增混电池和固态电池,我们现在已知的,是前者已有三十多款车型要适配,后者则是宁德时代口中的在研发等过程「很领先」,但目前不是适合多讲的时候,其将坚持「多做少说或只做不说」的原则。
宁德时代降价的支撑,是 2024 年锂价从 2023 年的 25 万元/吨降至 10 万元/吨,为其动力电池系统带来了 17.59% 的成本优化;
其他三大主营业务的营业成本下降数据也不低于 13%,与原材料最直接相关的电池矿产资源成本更是下降了 18.93%。
但从各项业务的毛利率变化来看,仅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系统的毛利率保持增长。
要保持市场与盈利优势,光有成本助力还不够,研发投入也必不可少。
2024 年全年,宁德时代研发费用 186.07 亿元,同比微增 1.37%,研发人员从 20604 人减少至 20346 人;
本科及以上研发人员数量从 12211 人增加至 13903 人,本科以下研发人员的减少,或许和其 30 岁以上研发人员人数减少有关。
结合其他投资、资产价值变动等因素,作为动力电池行业绝对巨头的宁德时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动力电池业务都将为其带来可观的收入。
因此,我们能够看到,加上 1 月份的特别现金分红 53.79 亿元,宁德时代 2024 年度累计拟派发的分红总额达到了 253.7 亿元,2023 年度这个数据为 220 亿元。
业务增速从哪来?
近几年的宁德时代,一直在寻找第二、 第三甚至第四增长曲线。
目前较为明确的第二增长曲线,是其储能业务。
2024 年,宁德时代储能系统收入 572.90 亿元、销量 93GWh,毛利率增长 7.55% 至 26.84%,是宁德时代毛利率最高的业务。
宁德时代在 2024 年发布了天恒储能系统、PU100 储能产品,该公司预计今年美国市场储能业务将有 40%-50% 的增速。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近两年大力推动的出海战略也备受关注。
宁德时代 2024 年募集了 20 亿美元债券,其中 11 亿美元用于德国图林根项目新建及扩建项目、4 亿美元补充境外流动资金、2 亿美元采购原材料、1.5 亿美元偿还境外银行借款,另外 1.5 亿美元补充运营资金。
宁德时代在海外的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除上述德国基地外,宁德时代 2024 年还在印度尼西亚、匈牙利分别投入了 5.91 亿元和 35.31 亿元,后者一期工厂今年投产,二期工厂将在年内开始建设并在两年时间内投产。
宁德时代 2024 年总产能 676GWh,包括境内外基地在内,它的在建产能还有超 200GWh 。
境内电池产能在 2023 年便被预告过剩危险,并且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往境外走是保持优势的必备选项。
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是钱的问题。
譬如一期刚投产的匈牙利基地,根据财报数据,宁德时代累计实际投入金额 46.06 亿元,而我们开头所提到的宁德时代二次上市招股书中披露,匈牙利基地两期投资总额约为 49 亿欧元(约 371 亿人民币)。
这样的基地不止一个,还有总投资 41 亿欧元(约 313 亿人民币)、按 50:50 比例出资的、和Stellantis 合作的西班牙工厂,宁德时代至少要掏出 156.5 亿元。
海外基地巨额投入的资金压力,以及其他既有业务及支出的需要,成为宁德时代的压力所在。
出海的另一个问题,是地缘因素。
宁德时代和福特在美国合作建设的工厂,受到环保、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情况多变,即便是得到匈牙利官方大力支持的匈牙利工厂,也正面临着环保挑战。
而随着特朗普的上台,将各国政治决策前景蒙上一层薄雾,汽车作为重要工业,或将首先受到影响。
从 3 月 15 日宁德时代公众号将「全球化」放入文章与海报标题,我们能够感受到它对海外市场扩张的重视,但现在或许仅是刚迈出步伐。
宁德时代的野心与目光没有局限于现有行业。
回顾 2024,除新版麒麟电池、神行电池、骁遥电池外,宁德时代还宣布了磐石底盘将首搭阿维塔、组建聚焦机器人的团队、巧克力换电生态开启、与投资 eVTOL 航空电池技术等,涉猎甚广。
一切还刚起步。
宁德时代的龙头地位,让车企自嘲自己「在给宁德时代打工」,但随着其他动力电池厂商,与车企自研电池的挑战,宁德时代需要寻找更多的增长点。
2011 年,看到动力电池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困境与新能源汽车即将带来产业革命的曾毓群,回到家乡宁德成立了宁德时代,6 年时间超越弗迪电池成为国内动力电池销冠,迅速崛起。
如今正逢动力电池技术两个时代之交,这一次曾毓群能再创造一个「宁德时代」吗?
来源:电动星球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