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一虫:互联网公司这几年不太好,为什么?AI能不能救它们?
网上一堆人说,就没几个能说清楚。
互联网公司以前股价牛,是因为成长性好,大家期待它的边界不断扩张。比方说,美团,从团购到外卖,从外卖到酒店旅游,从酒店旅游到卖菜,从卖菜到即时配送各种商品与跑腿(药、花、闪购等)。
比方说阿里,从2B电商到2C,再到支付,再到线下零售、线上资管、云服务。
前几年因为政府开始反垄断(比欧洲美国晚了5-10年),也因为互联网平台们已经把爪子伸到了社会任何一个角落了,扩无可扩了,只能存量争夺,更因为大家突然发现互联网没法真正垄断,一个抖音把不可一世的腾讯广告拉下马,一个PDD及直播电商把一度占了6-7成市场份额的阿里打得快没有增长了,一个AI还有可能在未来把百度搜索打下来,举目四望,就没有安全的、又深又广的护城河。
本来还可以通过国际化获得成长性,但这些互联网公司(除了TIKTOK),要么不敢扩,怕得罪美帝,要么是努力了半天,就在东南亚有些声音。
再加上地缘政治原因,股价就差了。
AI能不能救它们?
分两个层面。
1、从心理层面,炒作层面,国际资金回补层面,有用。
毕竟美帝炒太高了,DS出现后,国际大资金发现港股太便宜了,同样能搞AI(看着DS都能搞出来,就是一个明显实例),同样是科技股,技术也不差,也不见得没有机会占领发展中国家及中国市场。而估值在美帝是25-30倍PE起,港股互联网公司才10-15倍PE。炒吧,炒上50%也比美帝便宜。目前就是如此。阿里之类,基本上是30-50%左右。
2、从业务、商用的角度,AI会不断深入应用,不断发展,但能不能让互联网公司多赚钱????
算力芯片(英伟达、博通、台积电之类)肯定是最大的赢家。但A股与港股这样的公司少,国产主要就是中芯(代工)、华为(国内市场英伟达第一,华为第二),其它公司规模小(海光、寒武纪、壁仞、沐曦、天数、燧原、阿里、摩尔、芯动、地平线等),不知道能不能跑出来,也不知道有没有真正的商用。智驾芯片感觉也是多数用英伟达。
企业云服务可能增加,带宽使用可能增加,但都不会有太多增量。
互联网平台的五大收入是:电商、广告、游戏、会员费(付费消费)、网贷(金融)。
AI应用后,玩家会不会多花钱在网游、电商上面?感觉不会。电商如果因为AI,导致比价更方便了,只会更卷,更便宜。网游,玩家的时间、金钱有限,AI再牛也只是存量竞争。
AI应用后,企业会不会增加广告投入?感觉不会。甚至会减少,因为可能更精准了?
百度搜索以前出来1-20页,首页一堆广告。如果是AI精确搜索,只出来一条答案,我还会看到广告么?:)也许百度还有广告,那我用豆包、KIMI、DS呢?
AI应用后,老百姓会不会增加网络贷款?能不能减少不良率?后者有可能,AI应用可能提高贷款审批的准确性,减少不良率,减少人工审核成本。这个完全同意。对金融业可能会有利好。
AI应用后,老百姓会不会增加看网剧、网文、听音乐等会员方面的花费?感觉难,道理同网游,人们的时间、金钱有限,AI再牛也只是存量竞争。
所以,你能不能告诉我AI给互联网平台带来的增量、增值在哪儿?(除了算力芯片、云服务、网贷,除了能够裁员,减少一些基础的人力投入。这些我认可)
您若有不同观点,请具体说出来。谢谢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