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一旦人们相信并不存在的东西,那个东西就存在了

一旦人们相信并不存在的东西,那个东西就存在了

@王路:朋友转发锦鲤后真的考上了公务员,同事戴着转运水晶签下了大单,邻居阿姨每天抄经突然容光焕发。这时候你心里肯定犯嘀咕——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明明不科学,怎么还真能起作用?

这事儿得从你大脑里的”造物主模式”说起。想象你眼前有杯奶茶,当你知道它是网红新品时,大脑会立即启动全套加工程序:视觉系统自动给奶茶打柔光,嗅觉中枢开始捕捉若有若无的焦糖香,连多巴胺分泌都比平时多30%。其实奶茶还是那杯奶茶,但你的认知系统硬是把它变成了快乐源泉。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觉得星巴克的咖啡更提神,哪怕盲测时根本分不清品牌。

给两组人喝同样的矿泉水,告诉A组这是阿尔卑斯冰川水,B组说是自来水过滤的。结果A组不仅觉得更解渴,体检时体内电解质平衡得更好。你看,大脑这个”戏精”根本不在乎真相,它只关心自己编的故事够不够精彩。就像你追剧时明知是假的,还是跟着哭得稀里哗啦——情绪反应可从来不管剧本真不真。

那些往功德箱塞钱的人,真觉得纸币会变成神仙的零花钱吗?但当纸币划过投币口的瞬间,他们获得了比转账支付强烈百倍的心理满足。这种满足感真实到能改变人的行为:有人因此戒了烟,有人开始做义工,有人突然看开了职场争斗。你说这钱到底算白扔了,还是花得超值?

朋友圈凌晨打卡健身房的,真以为那张照片能证明自律?但当点赞数破百时,他们真的开始规律锻炼了。直播间抢购的姑娘们,真需要第十八支口红吗?但拆快递时的快乐真实到能治愈周一综合征。说白了,我们都在玩一种大型现实增强游戏——给普通物件加载意义Buff,把日常行为变成英雄之旅。

连身体都吃这套”谎言”。淀粉片能止疼,生理盐水可降压。当患者坚信自己在吃特效药时,大脑会指挥免疫系统进入”战斗模式”,白细胞活性直接拉满。这就像给你的身体安了个虚拟外挂,虽然装备是假的,但战斗力加成是真的。

那些骂年轻人”交智商税”的人没想明白,这个世界早就不按物理规则运行了。直播间的”家人”们不知道主播在演戏吗?但下单时的热血上头真实治愈了孤独。考研党拜考神时不信唯物主义吗?但仪式感带来的镇定效果堪比镇静剂。重要的不再是事物本身的真假,而是它能否触发真实的改变。

有个疯狂的实验:让全班共同相信粉笔盒里有只隐形兔子。开始大家只是配合表演,但三周后,有人开始给”兔子”留过道,有人下意识避开那个区域,最绝的是监控拍到有野猫对着粉笔盒炸毛。当足够多的人选择相信,虚幻就能反向雕刻现实。这解释了为什么比特币能买披萨,为什么朋友圈锦鲤总有人还愿——集体信念本身就是种基建。

下次再看见有人转发锦鲤,别急着嘲笑。可能她正在启动大脑的幸运模式:注意力会自动捕捉机会,微表情会变得更有亲和力,连运气都会因为积极行动而提升。就像游戏里氪金买皮肤,虽然不能直接加攻击力,但手感好了操作自然飞起。那些被我们称为”迷信”的东西,其实是人类自带的心理外挂。

这个世界就是个大型沉浸式剧场。有人靠《成功学》真成了老板,有人读星座解析改善了人际关系,有人每天对镜子说”我能行”居然治好了社恐。只要这个”谎言”能让你多走一步,多撑一天,多笑一次,它就是最真实的生存装备。就像漫威英雄都知道战衣是科技道具,但穿上它的时候,谁不是真的在拯救世界?

真实从来不是单选题。那个让打工人熬过996的升职幻想,那个支撑单亲妈妈的笑容,那个让萌新坚持梦想的”总有一天”,这些”不真实”的信念,正在每天生产着最真实的希望。就像你明知童话是假的,还是会告诉孩子世上存在美好,因为这种”不真实”,尽管有时候是毒药,有时候也恰恰是照亮现实的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9761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