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不闻:中国起初的神,主要是指自然神,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有各自的神,所以神祀有成百上千也就不足为怪了。
人死后则叫鬼,物有灵性则叫精怪。起初名字不太一样,后来其实也不怎么分了,自然神也需要人格化,所以一股脑儿都可以叫做神。
因为信自然神,所以才会把女子丢掉河里去祭祀,给河神享用。
西门豹的事例,恰恰反映出当时风俗,与破俗的难度。
而且从秦国、宋国的相关文献来看,黄河沿岸普遍有用女子、牛羊祭祀河神的风俗。山神、河神、土地神,直到清代都还在祭祀,更无论财神、灶神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以及佛教神等。
历代官方,都有自己推崇的祭祀,并且反对民间淫祀。所谓“淫祀”,就是没有编制的神。
这说明,民间所信奉的神的数量,还要远远大于官方认定的。当然,编制是可以赋予的。比如关羽,在民间本来是恶灵淫祀,后来就变成关帝圣君,成有编制的神了,甚至变成了财神。
我看现在也鲜有人不信财神,哪怕财神三四十年都没给你带来财运,似乎也没有哪个信奉者敢砸掉财神说不信了。
当然,中国人对神的信法,是礼多人不怪,宁可信其有的那种信,有异于宗教国家。
但要说中国人自古以来普遍不信神,我不理解也不承认。
@阿里斯底波-Aristippus:古代多神教地区基本都这样。我有一次跟朋友讨论,编了个词——我说老中是『弱宗教』国家。就是不是说老中人没有宗教信仰,而是宗教信仰、宗教活动、宗教规范……在个人生活和社会运行中没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至少近五六百年是这样的),因此是可替代的,只要新填充进来的东西发挥相同或相似的功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