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La­mm把抢银行变成了艺术

La­mm把抢银行变成了艺术

@小黑夜之睛:早期美国抢银行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一般都是在天黑以后,趁着夜色用炸药或者硝化甘油炸开金库,拿钱走人。
但是从1920年左右开始,美国的银行业发生了技术进步,普遍安装了报警系统和水泥加固的防炸金库。一时之间劫匪也没什么办法。
于是很快地,抢银行的技术也跟着进步了。
这个技术进步归功于绰号“男爵”的Ba­r­on La­mm。La­mm是德国人,曾在普鲁士陆军服役,被开除后移民美国。
1917年他因抢银行在犹他监狱内服刑期间,想出了一套抢银行的新思维,他认为抢银行不是枪和胆量的问题,而是技术问题。
他发明的这套技术系统后来被称之为“Ba­r­on La­mm Te­c­h­n­i­q­ue”:
1.提前准备;
2.去银行踩点,甚至假装记者去了解银行内部运作;
3.分工,谁放哨,谁在大厅,谁干金库,谁开车等;
4.事先演习;
5.严格执行时间,时间一到,不管拿没拿到钱都必须离开;
6.确定逃跑路线,并计算时间;
7.在车的仪表盘上粘贴精确的地图。
La­mm把抢银行变成了艺术。其中1922年在De­n­v­er的联邦造币厂90秒钟内抢走20万美元一役,以单位时间内抢钱最多而载入史册。
Ba­r­on La­mm Te­c­h­n­i­q­ue是极具参考价值的一套系统,关于Ba­r­on La­mm Te­c­h­n­i­q­ue,有下面的一段评论:
“这套暴力美学的精髓,是事先不厌其烦的准备工作。所有可能性都要考虑到,一切意外都有预案。最专业的高手从不指望临场发挥,随机应变是外人看来的一种错觉。”
这是一套极其成功的犯罪系统,直到今天还活跃在抢银行的第一线。一般来说,抢银行“临时性即意犯罪”的可能性很小,大多抢匪都会认真准备一番。因此,相对于其它抢劫系统,La­mm只是做得更好。
但是Ba­r­on La­mm Te­c­h­n­i­q­ue中的第五条:“严格执行时间,时间一到,不管拿没拿到钱都必须离开。”,使Ba­r­on La­mm Te­c­h­n­i­q­ue系统有了质的进步。
对劫匪来说,时间拖延极有可能会被捕入狱。其余六条保证了抢劫计划的成功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而第五条是出现意外时的止损操作,是整个系统成功的必要条件。
最后,必须要说一下Ba­r­on La­mm的结局。
1930年,他和同伙在印第安纳州的Cl­i­n­t­on镇抢完一家银行撤离时,车胎爆了。
对这样的小意外,La­mm显然早有预案。他们很快抢了一辆车,但这辆车很特殊,上面有个限速装置,时速不能超过35英里。
于是他们又抢了一辆车,但这辆车的水箱漏了。
他们又抢了一辆,但这辆车只剩下一加仑汽油。
最后,被警察包围,La­mm和七十多岁的司机不想投降,于是都开枪自杀了,戏剧般地结束了传奇的人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968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