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两种教育方式大不同,若不看过程,结局差不多

两种教育方式大不同,若不看过程,结局差不多

@演员邵逸凡:翻了一下,发现加拿大这边芭蕾课普遍这个价格。一节90分钟的课,20刀上下(华人教室除外,据说翻倍)。
为啥这边芭蕾课这么便宜呢?
我觉得可能是:它只提供一个快乐跳舞的场所。你可以锻炼身体,可以打发时间。
但是很难“进步”。

比如在国内上芭蕾,组合做的不好,老师会让大家重做,或者会叫同学单个做。得到老师的单独指导进步会很快。但是在这边不可能这样。没准还会觉得是public shaming

比如今天,老师组合讲得飞快,大家没记住做得千奇百怪,伴奏结束了还有人没做完。但还会闭眼夸,各种夸。一节课说200个nice

把杆上能看到大家各种动作不规范,七位手架不好,不绷脚,掀胯,跟不上节奏。结果一到中间跳转,大家纷纷起飞,两圈接个大跳

在这种教学氛围下,能学出来的,要不然自己特喜欢,私下琢磨,要不然就是天赋悟性非常好。
后果就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大部分人跳了几年还在门外。

而国内老师讲解细致,要求严格,稍微刻苦一点就会有模有样。

我小时候没跳舞,但是学了琴。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练琴,练音阶,练考级曲目,一直考到九级。上了大学修了钢琴双学位,每周上两次专业课,期末考试弹拉赫肖斯塔科维奇。和声复调都学了,成绩也不错。但是我一直不会即兴。背谱巨慢全靠肌肉记忆。老师讲得细致的曲子,我能弹的很好。自己练的,不行。去了德国,深受打击,看到一个业余弹钢琴的同学指尖都立不起来,但是会即兴。专业院校的更是技术和乐感都不可挑剔。

我当时觉得,是不是小时候的学习方法出了问题,每天练音阶,关注立指尖这些枯燥的基本功,反而忽视了一些音乐性的教育,导致我长大后走不了更远

现在觉得,也许我就是那批没天赋也热爱不多的人,如果不是老师揉碎了嚼烂了喂给我,我连现在这样的水平也没有。

所以作为一个天赋和热爱都不足的普通人,我是受益于这种严苛而不快乐的教育方式的。填鸭式教学弥补悟性不足,进步的成就感填补兴趣欠缺。所以我们常分不清自己是喜欢一件事本身,还是因为擅长它所以喜欢。

两种教育方式大不同,若不看过程,结局差不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9156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