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从投资角度谈如何做就业方向选择

从投资角度谈如何做就业方向选择

reiter_3372907_1280.jpg

人,一旦进入劳动力市场,就成了“人力资源”;而就业方向选择,本质就是“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一旦有了以上前提 —— 就业市场+高价卖自己,就业方向选择也就成了投资的一个子集,让我们以下探讨成为可能:

从投资角度来看,如何做就业选择?

……

投资定律之一:大热必死。

这里面的道理也很简单:

大热 —— 可以理解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且向往,也就说该领域已经充分竞争或者即将迎来残酷的充分竞争,结果就是 —— 门槛高+性价比低。

必死 —— 则是讲万物皆有周期,每个行业也都有“高速成长期”和“萎缩衰退期”;现在的繁荣,本身就意味着未来的衰退。

不妨简单梳理下,新世纪以来的阶段性热门就业方向选择:

(1)2000年-2008年,这个阶段的毕业生,最向往的是“宝洁”、“微软(亚洲研究院)”、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类的外企。

因为当时中国产业还比较低端,无法提供太多高薪岗位;能够提供高薪岗位的只有外企,所以当时优秀毕业生都去了外企。

(2)2009年-2018年,这个阶段的毕业生,最向往的是“金融+地产+互联网”三大产业,以及上下游产业链。

2009年,中国祭出4万亿救市+第一次开启“地产夜壶”,房价加速上涨周期开启,直到2017年结束。

这个时期,由于自由化导向、实际需求旺盛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行业也迎来大爆发。

2014年阿里上市,及其展示出来的造富效应,让越来越多毕业生向往“互联网大厂”的高薪。

其中,还有一个小支流:

2014年-2018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很多互联网大厂的,都离开大厂投身创业。

(3)2018年-至今,这个阶段的毕业生,最向往的工作就是“央国企”和“公务员”。

其中,还有一个小支流:

2017年-2021年,“当老师”成为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理想就业。

……

后来发生了什么?

外企在2010年之后开始逐渐走下坡路,其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跟国内头部民企相比,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典型如四大,曾经是高薪和精英代表,现在则薪水竞争优势不再、且无法吸引到最优秀的毕业生了。

之前从大厂跑出去创业、现在公司或者产品还没有死掉的,屈指可数 —— 之前投资这些人的创投,也基本亏个底朝天。

同时,“房地产+互联网+金融”这三大行业陆续被锤。

在这期间,老师这个分支热门出现问题:去民营公司,整个教培行业被爆锤;去体制内,深圳当年高薪聘请的“清北+常春藤”毕业生,出现了大幅降薪。

公务员,最近几年出现了部分省市工资拖欠发放的问题;至少部分央国企,也出现了降薪 —— 少部分甚至工作强度也不比民企弱,但薪酬却低太多。

如果从更长的维度(不止23年)来看,在上世纪90年代:国企曾出现过工人反向大上岗,教师本就底薪还被拖欠薪水;

以及,公务员被鼓励停薪留职下海 —— 关于这点,今年又重现了:江苏在编专业人才下海创业可留编3年,原单位继续缴纳社保,正常晋升薪级工资。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

在现实中,无论投资还是创业:被短期热点吸引而入局,其实属于正常情况。

但是能在其中赚到钱的,要么是提前埋伏,行业爆发后吃到红利;要么承受行业下跌、并在行业下一次成为热点后,真正赚到钱。

所以,追逐短期最热门行业,是一种短期利益最大化、长期收益大概率为负,且性价比极低的行为。

频繁追逐热门,固然有集体主义价值观和政策指挥棒等原因在,但也有我们的教育只重视解题、不重视个性化等问题。

以画画为例,我们的教育追求画得像、画得好……但真正大师级别的画家,核心是创意和独特风格。

只有差异化、跟别人不同,才能在市场中定出高价;但是,我们的人才教育,其实在批量生产同样的产品 —— 不单单大部分人的技能点一样,追求也一样:都想去当下这个时刻里,待遇最好的地方。

技能点一样、追求也一样,结果是卷到极致;然后,最终的胜出者,从长期来看,也输在了起跑线上。

投资,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选股方式。

我们的教育体系和产出的人才,都太重视自上而下,看社会需要什么以及什么对自己最有利;却很少自下而上去选择,即这个人擅长什么和喜欢什么。

擅长和喜欢,才能做得久,通过时间积累出真正的壁垒。

假设25岁硕士毕业开始工作,65岁退休 —— 这中间有40年的工作时间,如果你只重视短期,也许工作10年、到35岁以后就找不到合适工作了。

即使你在这10年(25岁-35岁)赚得再多,也恐怕不如另一个人可以赚40年(25岁-65岁)的钱来得多。

你的就业方向选择,需要放在整个职业生涯(25岁-65岁)来看,而不是只看未来2-3年。

……

综上,在就业方向选择上,要更多侧重“自下而上”:多看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擅长+喜欢,才能走得远,最终获得更大的收益。

同时,一定要注意避开热门选项。

冷门,放在40年的时间维度里,总有机会变成热门;但是,热门一定也会变成冷门 —— 尤其当下已经大热,热到不能再热……那么从热门走向冷门,从繁华走向衰败,也许从这一刻就开始了。

来源:何夕观察 微信号:top100fundmgr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87339/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