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外国有没有张雪峰?谁给张雪峰创造了生存空间

外国有没有张雪峰?谁给张雪峰创造了生存空间

laboratory_2815641_1280.jpg

分析张雪峰代表的填志愿产业。iOS链接

@sven_shi:#谁给张雪峰创造了生存空间#关于张雪峰有很多很有趣的话题。他讲到的很多东西都在挑战大众的价值观。比如之前我们宣传上给大家植入的印象就是考进的学校越好,将来前途就越好。但是现实数据完全不是这样。比较典型的就是抽样去看985大学,同一所学校不同专业毕业五年后的收入中位数,差距可以到3.5倍。简单说就是高的计算机专业月薪很轻松就能过2万,低的文科类就是只有6-7000。

要是大学毕业了,手里没钱,甚至还比不上一般的体力劳动者,算什么教育改变命运呢?

这里其实都有数据,而且经常统计。核心就是毕业五年后分专业的收入数据和就业相关度。把这些数据公开出来,大家自己就能替孩子选专业,压根不需要张雪峰。

问题就是这些数据不能公布。一旦公布了,就会出现知名大学就业极差的专业,被调剂进入的学生集体退学高复的情况。考进名校的学生都不傻,知道毕业了就拿张毕业证没意义,他们都知道自己前途无望了,哪里还会停在原地等待毕业就失业呢?

这里就是一个取舍问题。是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或者说维持学校利益重要,还是学生的前途重要?

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维护学校利益而忽略学生的利益。当然比较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一些知名高校已经开始主动裁撤就业不好的专业了。最典型的就是一些工科类学校最近在裁撤诸如英语之类的长期红牌类专业(教育部警示的就业极差的专业),也免得后来的高分考生跌到陷阱里。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面,有张雪峰这样的人去替大家搜集分析整理就业数据,并且拿出来给大家讲什么专业就业好,适合什么家庭的人,自然会受到大众的欢迎。

因为他站在弱势的学生的一边。学生不是只要张毕业证,他们考了高分,就是想着将来要靠学历赚钱的。

当然张雪峰的效应还有很多。比较典型的是对国企的“祛魅”。简单说我们国家的国企长期以来都是以子弟方式招人的。70-80年代甚至还有专门的子女顶替制度。但是大众认知中觉得国企是应该像公务员一样,靠公平的考试给大家提供平等的高薪就业机会的。

在这个程度上,张雪峰打破了大众的认知。告诉大家就业方向如果是国企的话要学生也考虑父母的就业情况,有专门的“综合考量”。变革社会是社会的事情,但是从个人条件出发,怎么让自己过得更好,就是张雪峰提出的解决方案。

这套思路本来是不受欢迎的。因为我们的舆论更多是教育大家用乌托邦的思维去思考“社会应该怎么样”,而不是对个人更有用的“我该怎么让自己过得更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86589/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