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聊聊最近被喷死的合资车企和未来全球新能源车格局

聊聊最近被喷死的合资车企和未来全球新能源车格局

auto_3091234_1280.jpg

@新出行贺磊:《聊聊最近被喷死的合资车企和未来全球新能源车格局》
最近在网上喷合资车企的新能源车似乎成了一件国内博主里政治正确的事儿了,是人都可以来踩一脚,加上近几个月比较多的在国外看新车,也实地考察了很多国外特别是欧洲的新能源车使用环境,今天想在新出行社区和大家聊聊这两个其实很相关的话题:

1:现在合资车企推出的新能源车,整体竞争力在中国确实不太足,差距在三电、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三块上都有,因此是整体性的差距,特别是后面两点,差距会更多一点,这个是现状。

2:我原来也和微博上很多博主的观点类似,觉得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思进取,在新能源车技术的研发上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的新能源车出海后一定大杀八方,碾压他们。但其实实地和当地的人聊了,研究了他们很多的用车环境和情况,和合资总部的人聊了后发现,其实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3:欧洲人的普通生活其实和我们有很大的区别,他们用信用卡不用手机支付,他们依然看实体书和报纸,他们对智能化没有那么多是需求,欧洲各国家的情况又很大差别,他们都是苹果或者谷歌生态,欧洲城市里基本见不到中大型的充电站。这其实导致在车上的需求和我们也很大差异,极星2和大众ID.在欧洲的见车率基本和特斯拉model 3也差不了多少,感觉和中国对智能电动车的需求开始有了差异,而燃油车阶段,卡罗拉凯美瑞速腾奔驰C在哪里都一样卖得好。

4:还有一个巨大的风险是政治风险,3年前去欧洲,手机品牌一半都是中国牌子,而现在几乎都看不到了。韩国日本车在欧洲耕耘很多年,几乎没有政治风险,从华为中兴的案例来看,对德国法国等更大伤害的汽车工业来说,估计是很难避免的。有人说,他们不敢,BBA还要在中国卖呢。华为之前,我们也是这样想苹果的。

5:中国的智能电动车,比如蔚小理去欧洲,还是有很大的挑战的,谷歌的生态,自动驾驶的测试,左右舵的开发,不同标准的测试,车机文字得配套开发,一个欧洲小国,测试也得做,自动驾驶道路也得跑,但销量也就那么一点儿,做还是不做?而且欧洲国家对车本身的理解,也和中国人现在喜欢大喜欢6座的风格有一些差异了,当年他们给我们什么车我们就开什么,现在卖过去后,人家还是会挑剔的。

6:说一下欧洲那些努力的品牌的进取之路,比如大众,现在ID.3已经11万了,ID.4已经15万了,未来,三电问题对大众问题不大,如果一个大众用了鸿蒙或者魅族车机,完全本地化了,你是否会动心?如果大众BBA们在海外的市场一直被保护着,他们有了一个比较庞大的基础销量,然后持续的追赶中国,开发中国本地化的产品,供应链还能和全球销量一起摊薄,会不会有竞争力?

7:2022年,全球汽车销量是8000多万台,中国大概2000万左右,外面还有6000万呢,比如标致雪铁龙集团,现在利润节节高,估计很多国人都想不到。如果因为政策的原因,中国车企出海受到压力,而海外的车依然能不断的学习中国智能化,且开发适合中国的本地化车型(类似极星的极星4),会不会事情也会有不一样的变化呢?

比亚迪据说明年有不小的海外市场销量任务,我觉得它应该是最早会享受到这个出海红利的,会不会也遇到当年华为的问题,会碰上一个政策墙呢?
蔚来的萤火虫品牌据说主要是针对东南亚和南美东欧等市场,我瞎猜一下,会不会如抖音的TIktok一样,把萤火虫品牌总部放在类似新加坡等地方,规避这些政策问题呢?吉利也许有更多的牌,再禁也不会禁到沃尔沃头上吧。

感觉这些,都还是很有变数的一盘大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8433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