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不爱「白幼瘦」,韩国这个综艺在玩一种很新的荷尔蒙审美

不爱「白幼瘦」,韩国这个综艺在玩一种很新的荷尔蒙审美

韩综《海妖的呼唤:火之岛生存战》(以下简称《海妖的呼唤》),评分和热度不成比例。

同样是玩体能对抗,综艺《体能之巅:百人大挑战》在 IMDb 上有超过 7 千人打分,而《海妖的呼唤》仅仅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热度之差肉眼可见。

不过,《海妖的呼唤》评价却是实打实的高。

1.jpeg

上线当天,节目的豆瓣评分就冲上 9.6 分。而在韩国以及上线的其他四个国家和地区,节目也全都冲入了网飞 Top10 热播榜单。

在今年「全女综艺」的流行风潮中,《海妖的呼唤》赚得口碑之余,也在用一种新的综艺叙事,向观众传达一种新的荷尔蒙审美。

团队,是真正的主人公

24 名参赛者被拉到一座孤僻的荒岛上,进行七天六夜的生存肉搏。《海妖的呼唤》的真人秀剧情简单得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

但节目自有其特别卖点:参赛的 24 人全员都是女儿身,却在从事消防员、警卫员、特技演员等大众印象中总是和男性挂钩的职业工种。

每一位参赛者都不是泛泛之辈。她们之中,有世界消防员竞技大赛的金牌获得者,有参演过电影《柏林》《暗杀》的格斗冠军,还有前柔道国家代表等。24 名参赛者按照各自的真实职业被分成 6 个小组展开对抗,为职业荣誉而战。

火之岛上,每一天都将会有两场比赛轮番上演:基地战和竞技场战。

竞技场战很好理解,大家在场内比试项目,获胜的小组将会赢得特别奖励。

基地战则是更大的看点。每当袭击警报响起,各支队伍都要以最快的速度换上战斗服,在山林之间穿梭攻防,拔除其他队伍基地里的防守旗帜。

这时候参赛者比拼的,就不只是纯然的武力值了。谈判、联盟、陷阱、埋伏,6 个小组彼此试探,既是神经紧绷的肉体攻防,也有步步为营的心理运筹。

军人组擅长伏击,警卫组以守为攻,警察组爱搞侦探查勘,消防组讲求高效出击,运动员组身手灵敏,特技演员组审时度势。

各个小组的职业素养既是她们生存对抗的基础能力,但也是整个节目最紧张刺激、最出乎意料的故事发展。

选择以什么方式、什么策略参与对抗,无一不是折射了不同职业群在各自工作环境中的价值追求和专业精神。职业意识和团队合作因此串联起整个综艺的故事线。

用节目编剧崔珍雅的话说,虽然工作和出身不同,但基于职业而拥有相似价值观的人物聚集在一起后,团队就成了真正的主人公。

新叙事传达了新审美

传统的性别展现在火之岛上无迹可寻。正如某位豆瓣网友所说:

整个综艺最好的一点是从来没有强调过 ‘女’,却是完完全全的全女综艺。

除了参赛的警察、消防员、运动员等是女性,节目的创作大脑同样是两位女性:导演李恩京和编剧崔珍雅。而《海妖的呼唤》则是李恩京担任总导演的第一个节目。

在荷马史诗中,塞壬(Siren)是拥有迷人声音的海妖,她会用歌声引诱海上的水手,让船只触礁沉没,船员则会成为塞壬的口腹之物。

不过,在李恩京 PD 眼中,Siren 更应该解释成「警报」,这暗示着 24 位参演者都是美丽又危险的女人。

她希望透过这一方式,洗刷掉这个神话角色身上的污名:海妖的呼唤不是魅惑,而是女性和女性战斗的号角。

从策划开始,《海妖的呼唤》便希望能更直接地展现女性力量。主创团队强调,不要把参赛者视为女警察、女军人、女特技演员,而是各个职业的代表。

曾经护卫过三任总统的警卫员、节目中警卫队的队长李秀莲提到,自己在退役后就经常被人问到:

女人也可以当总统警卫吗?

消防队队长金贤雅也表示,消防员「是一份依靠偏见生存的职业」,民众甚少知道也很难相信,居然会有女性的消防员。

随着《海妖的呼唤》的播放,大众得以正视,女子也可以充满力量和荷尔蒙,她们同样有着被男性所「垄断」的美学、气质和品格。

权谋、血性、义气、团队合作;砍柴、破门、徒手挖地,无所顾忌、无拘无束。

韩国作家崔智恩评论道,当女性摆脱了男性群体,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个性时,我们才能想象,「人」这个概念的范围其实可以更宽广。

从这个意义上看,《海妖的呼唤》不但破除了传统上「男强女弱」的性别偏见,尤其是女性身体素质上的误解;还向大众传达了一种勇武、专业、硬朗的女性新审美范式。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muscle

李宇春以「春哥」之名夺得《超级女声》冠军的那个夏天,距离现在已经快过去 20 年了。

《时代》杂志在当年封面文章中如此形容道:「李宇春现象在中国带来的震撼,远远超越她的歌声。她的态度、创意及所具备的双性演出,也挑战了中国的传统规范。」

但李宇春带来的审美挑战似乎已经永远留在了 2005 年。

《超级女声》之后,各种主题领域的综艺节目百花齐放。然而,再次在全社会引发审美观念讨论的节目,大概一个巴掌就能数完。

2018 年被称为女团选秀元年。经过《青春有你》《创造营》等造星运动的新一轮洗礼后,青春、靓丽成为新时代的主流审美。「白幼瘦」的明星网红批量生产,「少女感」被看作是对女性的最高礼赞。

从发型妆容到服装穿搭,女孩们被框在同一个标准。减龄脸、A4 腰、细长腿、直角肩、天鹅颈等新名词不停发明,「硬币挑战」「反手摸肚脐挑战」在社交网络上蔚然流行,似乎将清单上的项目全都打勾,就能到达美的最高等级。

公允地说,女团选秀节目的主创团队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

尽管节目中不乏王菊、上官喜爱这样的「异数」,可爱、甜美也并非女团形象的唯一标签,但从结果上看,迥异、个性的女性人设终究是敌不过强大的社会规训。

样貌普通的选手就是「达不到最高标准」,长相漂亮的妹妹就是「心动的感觉」。为求在竞演投票中继续生存,练习生们也必须有限度地向规则屈服,向「白幼瘦」审美看齐。结果,我们记住的,还是杨超越、虞书欣这样女性气质溢出的代表。

在这样的背景下,《浪姐》的出现自有其价值。

因为直面年龄焦虑,节目掀起了全社会对 30+女性的熟龄魅力的关注,还带动了「她综艺」的风潮。可惜的是,如今,节目播出到第四季,却只剩下一些不痛不痒的微博热搜。

《浪姐》的疲软和失焦似乎是命中注定。

回看第一季,每个姐姐见面打招呼时,总是免不了「你好白啊!」「你腿好长啊!」等彩虹屁式的夸赞;她们的公演舞台,也在每一场观众投票中演变成同一种劲歌热舞的表演模板。

尽管节目的初心是号召女性摆脱中年焦虑活出自我,但在竞演综艺的叙事规则下,《浪姐》还是无可避免地让姐姐们用「服美役」的方式,复制传统「白幼瘦」的审美取向。这无疑是和其「打破女团定义」的使命背道而驰。

屠龙者最终成为恶龙,去年的王心凌和今年的美依礼芽便是结果。

这也印证了女性主义独立媒体人安迪·泽斯勒的想法:我们已经花了太多时间和注意力赞扬女明星用她们的美貌和魅力「重新定义」女性主义或者「颠覆传统」了。

无论是古早时期的《超级女声》,还是近些年来的《青春有你》《创造营》和《浪姐》,它们都是用唱跳的方式诠释女性形象的视觉奇观。因此,节目对多元化审美的倡议和导向,始终陷落在进步和退让之间,从而无法摆脱男性凝视的结果。

反观《海妖的呼唤》筑构的世界观,荒岛生存的环境里不谈高远的价值,只信仰肉体的荷尔蒙。但心眼明亮的观众都可以感受到,节目中对个体力量的推崇,也是对韩国职场女性的鼓舞。

《海妖的呼唤》最后的镜头没有定格在胜利者的庆礼,而是再次响起了「出发」的号召。这个结局或许正是主创团队对女性职业困境的理解和寄愿。正如李恩京 PD 所说:

希望观众看完《海妖的呼唤》后,能有尝试一下那个职业的想法。

来源:爱范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8378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