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学医,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学医,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成都下水道的马甲:#学医很难吗##志愿种草季#

学医,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我以过来人的身份说说心里话。

非名校医学院毕业,毕业后往往找不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单位,要么去最基层医疗单位谋取职位,要么舍弃专业,另谋出路。

所以,学医,光是本科学历还不行,不但要读硕士,硕士毕业以后还要读博士。

并非歧视最基层医疗单位,毕竟每个人都喜欢自己有一个更体面的未来。

推荐的学校,大致有这些——

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等。

以前医生的收入,部分来自灰色部分和走穴,这是中国医改的悲哀,不知道以后中国医改的走向和成效,专业选择比较讲究,原谅我的势利,医路走来,我始终认为爱护病人的前提首先是爱家人爱自己。

专业选择呢?急诊科、呼吸科、麻醉科,累死人的节奏。其它专业也很累,相对来说好一丢丢,女生更适合眼科、康复科、影像诊断科、预防医学。

灰色收入的减少甚至被取缔,将使专科热门度发生一些变化,譬如现在最热门的骨科、口腔科、眼科、心内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又说得准呢?

上述意见大抵也是一种职业规划。

学医的漫长周期注定了一个事实:几乎所有的青年医生,在35岁以前,都会经历爱过、伤过、痛过、恨过,就是没富过。

待迈入40岁以后,伴随业务水平的进步和职称晋升,收入会大幅度提高,再来追忆往事,觉得混得还算不错,人生攒够了三个亿,一个回忆,一个失忆,一个不容易。

多年前,我在微博上发起学医和行医道路上的囧事征集,不到一天,有上万的回复和转发。博友们纷纷感叹:学医如此不易,做医生如此辛苦,刷完这么多评论,才知道医生们并不是对痛苦麻木到冷酷,而是在日复一日的辛劳中仍然保存着悲悯、仁爱和乐观。

那些喜怒哀乐,那些酸甜苦辣,被医生们一一记录。

@安俊南Amber:前年刚工作,一位老年喉癌患者,做了全喉切除术不能说话了,每天查房、换药,他都在小本儿上给我写谢谢,他有时候闹脾气不做雾化不愿意咳痰,家属怎么劝都不理,只要我去说他才会听,出院的时候特意拿着小本子写了谢谢跟我告别。这个爷爷我想记住一辈子,感谢他给我这个小医生的信任,祝福他健康长寿。

@范儿爱吃肉肉:8岁小孩疝气,麻醉不醒,大夫们接台去隔壁做手术了,留下我和麻醉大哥陪着,我在他耳边轻轻呼唤,下课了;放学啦;吃饭啦;看动画片了;演喜羊羊了。小朋友不会知道,有个怪阿姨曾经陪了他两个小时,全程自言自语。

@神内碧云天:同事出急诊,送来个监狱犯人,怎么都叫不醒,压眶、疼痛刺激一点都没有,生命体征正常,同事心中有数了,点了500ml盐水,推了2支速尿,病人很快"苏醒",跑到厕所排尿去了。

@毘陵驿卒:某大哥背部多处刀砍伤,结果青龙纹身被砍成几段,缝合时还得给他接龙…

@大龙毫:一个黑社会老大被人砍了40几刀,昏迷后,被扔在粪坑里,第二天被人发现,报警,警察捏着鼻子送过来,病人所有伤口和有关节的地方全都爬满了蛆虫,放手术室地板上清理干净,我和老师整整缝了三个小时,才搞定,三天后醒来,千恩万谢,还说以后在外面被人欺负,报他名字。

@秋菊打领结:有个实习生跟台,负责穿线,老穿不进去,就把口罩取下来,舔了舔线头,然后就穿进去了,不知道有没有被主刀老师打死?

@夾xin餅干:在急诊外科实习的时候,半夜进来个杀马特,身高大概刚到1米6,腰上别把砍刀,满脸血(别人的血),进来把刀往桌上一扔,撩起衣服指着腹部一个刀口,说:医生,给我缝一下就好了。当时哥就受惊了,原来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外面真的有江湖。

我鼓励更多的高考学子们选择学医,因为,岁月欢喜一步步,成就人间朝与暮。

1.jpg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83472/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