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在流量和社会责任之间,平台选哪边?

在流量和社会责任之间,平台选哪边?

55.png

@阑夕:每次刷到网络暴力致人死亡的新闻都感觉到重复性非常高,网络大众痛心疾首完了之后,好像什么都没改变,恢复平静只为等待下一次悲剧的再次上演。

我想从舆论机制上提供一点看法,前段时间,我用小号给自己发了一条死亡威胁,然后投诉这条私信,没过多久,小号就被扣掉了5点信用分。

但是问题在于,我是能够登录自己的小号,才知道「他」得到了什么样的处罚,否则我只会看到一条来自微博管理员通知被投诉人构成违规且受到处理的私信。

与此同时,普通用户的信用分是120分,大概要被扣到70之后,才会有限制评论等约束,也就是说「他」甚至还剩下9次网暴机会才会感到不便。

那么站在我的视角来看,向我发起网络暴力的那个人,在被我投诉且成功之后,依然是一个「马照跑、舞照跳」的状态,去他的首页看,他似乎没有收到任何影响,该怎么说话就怎么说话。

在其他平台进行类似实验的结果也大同小异,平台基本不会明确告诉受害者具体做了什么处罚,在受害者眼里,施暴者的主页依然一片岁月静好歌舞升平。

我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是错误的,网络暴力的发起者有着任意伤害他人的能力,而受害者的反制却丝毫得不到正反馈,加害权和反击权根本不对等。

正好我也想到,以前和游戏公司的反作弊组谈到过投诉设计,在A/B测试里,A组不会详细告诉投诉者系统进行了怎样的判定处罚,B组则会明确告诉投诉者,被认定作弊者的账号已经封禁,最后B组样本的投诉率是A组的2.5倍以上,环境也好转很多。

这不是很难理解的逻辑,正反馈本来就是用来回报积极行为的,如果不让投诉者知道,你有伤害一个伤害他人的人的合法渠道,那么投诉本身就会形同虚设,用户也不相信平台的治理措施。

而靠枪打出头鸟的形式总是在最后才诉诸于公检法这种终极手段,逮捕几个运气不好的ID,其实起不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因为在庞大的恶意基数之上,任何人都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网上骂骂人也会被抓。

如果一个被明确判定的在他人评论区/私信施以网络暴力的账号,平台能够把这个记录在他的主页像「勋章」一样显著挂着,让所有人都能一眼看到这个人在什么时间发过什么恶劣的言辞,我相信对于网络暴力的遏制一定会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8318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