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人在经历巨大悲伤的时候不一定能哭出来,不是哭才代表伤心

人在经历巨大悲伤的时候不一定能哭出来,不是哭才代表伤心

54.png

@迎十里:给大家讲两件我亲历的死亡事件。

第一件,是我的小叔叔,在我很小时,突发意外去世了,那年我的妹妹也就是他的女儿,还不会走,话也不会说几句,可想而知我的小婶婶是什么心情。

我太小,对死亡没有特别明确的意识,只记得我小婶婶一直抱着孩子哄孩子,她没有撕心裂肺,但是我家人没有质疑过她的伤心,这对夫妻青梅竹马,感情好得不像话。

妹妹长大之后的某一天,亲戚们聚在一起,有一个人突然提起当年的事,说自己当时如何伤心,然后对我小婶婶说:你心怎么那么硬呢?我看你也没哭几声啊。
我小婶婶愣了一下,她下意识地解释说:我孩子还小,我在哄她。

这个时候我已经上大学了,我过去对那位亲戚说:人在经历巨大悲伤的时候不一定能哭出来,不是哭才代表伤心,伤心有很多表现形式。
那个亲戚看了一眼已经长成一米七几的我,没说话,走了,我小婶婶投来感激的目光。

第二件,是一位朋友,成年去世,我陪朋友的母亲去了现场,这位母亲当年已经70多岁了,当她知道噩耗之后,用手扶着胸口几分钟,缓了缓心神,没有哭,冷静地询问了接下来的事宜。
jc问:要不要去第一现场看,老太太拒绝了,我们几个朋友去看了。
jc又问:要不要去他办公室把东西收拾了,老太太又拒绝了,我去收拾的。
东西放在我车上,送他母亲回家,到了楼下,老太太说:不要了,扔掉吧。

如果不是我了解他生前跟母亲的关系最好,这一系列表现也很容易让人误会。

幸好我知道这位母亲确实无法面对,她做不到把东西拿回去日日相对,她做不到去瞻仰遗容而却不夜夜梦回,在那时那刻,她的自我保护机制开启了,她只有回避这一切,才有活下去的力气,这种回避看似冷漠,其实是一种人在突发意外时的本能反应。

注意,我说的是一部分人,人与人的本能反应是不同的,有的人会哭,有的人会懵,有的人会大脑宕机,有的人会回避,有的人会保持惯性下意识操作。

网爆者令人痛恨的地方在于,他们在以一个自己期待的方式,要求所有人,一旦那个人不符合他们期待中的样子,那就会无端谩骂指责。

我常想,幸好普通人不需要一举一动都被发到网上被那么多完全不了解你的人审视,从而产生海量恶意解读,否则那该是多么巨大的压力。

那位妈妈跟着孩子一起走了之后,尽管全网都在声讨网爆者,但是仍然有一些声音非常欠揍,那些声音说:如果说第一次去现场是突发情况,那么孩子去世好几天之后再去现场,为什么还穿得精致化着妆呢?

到底是什么人,这么见不得人化妆啊?
到底是活得多么苦的人,才会视别人的美丽精致为眼中钉肉中刺啊?
到底是多么愚昧无知的人,才会认为悲伤就应该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五雷轰顶,悲痛欲绝,涕泪纵横,顿时晕厥,脚步虚浮……
你以为人人都是戏精吗?

普通人,可能是木讷的,可能是逃避的,也可能是想保持既有状态不改变的,这个身处悲伤漩涡中的人,他们的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对抗悲痛的心理机制就不同,所以有会各种各样的可能,呈现各种各样的状态。

他不是必须符合你的期待,才能成为一个伤心者!
你不是造物主,你没有资格通过几帧画面去评判完全不了解人的生平。

我相信能量的作用,一个人持续散发负能量,那这些能量转一圈,必然还会回到自己身上。

现在这个时代,什么都越来越快,你今天说出去的话,造下的业,明天很有可能转一圈回到自己身上。

就算不为他人,为了自己,也做个人吧。

@写书哥:费曼的第一任妻子Arline患肺结核去世时,他一滴眼泪也没掉。他看着她,觉得她像睡着了一样。同事想安慰他,他立刻转移话题,不想谈妻子的事。直到一个多月后,费曼在商店里看见一件漂亮的连衣裙,他想,“Arline一定会喜欢的,”顿时不能自己,潸然泪下,失声痛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83104/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