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三国演义已经被日本人接管了

三国演义已经被日本人接管了

最近,一款叫《卧龙:苍天陨落》的游戏,在互联网上很火,上了好几个热搜。

1.jpeg

而这游戏之所以如此出圈,主要是因为它是一款“由日本人开发的中国三国题材游戏”。

在《卧龙》里,你将扮演一个汉末的义勇兵,在一个妖兽横行的魔幻乱世,与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国名将,共同书写一段传奇。

·“妖兽扰乱人间秩序,血腥如浪潮般来袭”

对此,有人难免唏嘘:“那么多好玩的三国游戏,居然都是日本人做的。”

也有人会觉得荒唐:“挺好一三国题材,非要搞一堆神怪进去,弄得一点儿都不严肃。”

但不论如何,大家公认的一个事实是:

日本人,真的好喜欢三国啊

东 京 三 国 热

你与其说日本人痴迷于中国的三国文化,不如说他们已经将三国内化成了自己文化的一部分。

这种内化是否成功的确有待商榷,但至少在对于三国元素的使用上,许多日本人可谓是信手拈来。

比如,这两年日本千叶县出了个新锐棒球运动员,小伙子名叫秋山正雲,之所以在名字里用这个

“雲”,就是因为他老爹非常喜欢三国里的关羽云长和赵云子龙,想让自家儿子也成为那样的英雄。

再比如,在埼玉县的秩父市的长瀞町,有一块被河川所围绕的峭壁景观,因其形状与颜色与中国的赤壁相像,便被日本人称为“秩父赤壁”。

而在鹿儿岛县,有一家开了70多年的酿酒厂“濱(滨)田酒造”,其主打产品,就是一款名叫“赤兔马”的地瓜烧。

在介绍里,该酒自称它的口感,就像三国的名驹赤兔一样——优雅且有力。

除了这些,像是“万事俱备”“卧龙凤雏”“桃园结义”这类出自三国的词汇,几乎都能在日本的熟语词典和日常生活里见到。

可以说,在日本,对于三国的喜爱不分阶层,不论性别,人人都能从这段异国的历史中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

对于那些打工的社畜而言,《三国》就是一本职场关系指南。

在Oricon制作的,“社会新人最应该看的书籍”排行榜里,《三国》常年排在前三的位置,而获选理由则是“可以学习人际关系之道”。

而对于那些只手遮天的大财阀而言,《三国》就又成了一本管理学圣经。

像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就是个狂热的三国迷,经常从军师孔明的谋略中汲取营养;而钢铁公司JFE控股的大佬数土文夫,则用“士别三日”“挥泪斩马谡”这样的故事来激励员工,并将曹操视为自己的偶像。

而日本媒体也在前些年将当时日本的三大互联网巨头——软银、活力门和乐天,分别比作魏、蜀、吴,以三国争霸的视角分析企业间的竞争。

有日本人用《三国》来学习中文,将自己代入汉末的语境;

也有日本人将《三国》当成一种“家乡的慰藉”:

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时,一些日本人被困在伊拉克无法脱身,日本政府便给他们送去食品及其他生活物资,以及一本本日版《三国演义》。

在日本民间,只要有与三国有关的展览,那必定是场场爆满。

2019年8月,东京博物馆搞了个三国主题展,观看人数很快就破了20万。

负责做语音导览的,是著名歌手吉川晃司,而它本人也是个地地道道的三国迷,自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是三国里的人物给了我启迪”。

而三国爱好者们,也经常会聚在一起组织相关活动。

比如在2017年5月,东京涩谷就办了一场纪念“鲁肃去世1800年”的三国主题粉丝会。

在粉丝会现场,不仅有日本的三国专家现场答疑,还有名为“一骑当千薯条”“张飞特制烤肉盖饭”的美食待人享用。

·这酒叫“桃园的誓言”

值得一提的是,到场的三国迷里有七成都是女性,她们最喜欢的武将,是三国人气王赵云。

而在神户市,你还能找到一个名叫“KOBE三国志花园”的神奇地方。

花园里面堆放着各种三国人物的雕像;

还有扮成三国角色的动物人偶穿行其间;

各种三国主题的活动,能让来访者COS一把他们心中的名将。

在日本,三国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技艺。

你甚至还可以参加一场名为“三国志检定考”的测验,以此来证明自己到底有多了解魏蜀吴。

该考试分为3个等级,报名费最低约等于600元人民币,举办第一届时就吸引了超过3000人报考,还间接带动了《三国志群雄百科》《图解杂学三国志》等书籍的销量。

也因此,一个日本人对三国知识的掌握,经常会让他的中国朋友感到惊讶。

有个驻日官员回忆:你跟一个日本影视公司的社长提长沙,他可能会比较懵,但如果你改说“当年孙坚当太守的地方”,他就明白了。

这种对三国的热爱,也成了许多日本人出国旅行的最大动因。

现在各国都放开旅行了,推特上便有日本人表示,准备去中国开展一场“三国圣地巡礼”。

·这个人想去河南和河北,完成三国的圣地巡礼

2008年,有个叫佐久良刚的宅男小伙,因为过于喜欢三国文化,遂只身前往中国,在语言几乎不通的情况下,来了一场“三国文化苦旅”,走了一大堆国人都鲜有前往的三国景点,并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名叫《三国志男》的游记。

而在15年后的今天,赴中参加“三国文化主题游”,已经成了日本许多旅行社的必备路线。

比如下面这个为期15天的“魏·吴·蜀三国志英雄物语”,就能让游客前往武侯祠和赵云墓,踩一踩当年兵家必争的襄阳土地,看一看全世界最大的关云长塑像。

而在猫途鹰这样的网站上,如果搜索武侯祠、刘备墓这样的景点,你也会看到大量的日语评论和照片,许多日本游客都激动地表示“终于看到了”。

那么,为什么日本人会这么喜欢我们的三国文化呢?

中原为表,东洋为里

日本的“三国志”网站曾做过一项调查,试图了解人们都是如何喜欢上三国文化的,结果答案五花八门。

像比较年轻的,很多都是从2008年吴宇森的电影《赤壁》入坑的。

这片子当年11月登录日本546家院线,直接霸占了票房榜冠军的位置5周,以3700万美元(约2.5亿元人民币)创造了华语片日本票房最高纪录。

而有点年纪的,则是从1995年日本NHK电视台引入的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入坑的。

据说,当时这部电视剧花了NHK大约210万美元,收视率特别高,84集播完后,因为观众反响强烈,又破例重播了一次。

再往前推,你会发现影响了更多日本人的,是横山光辉的那套《三国志》漫画。

尽管这套从1971年开始连载的作品,修改了一些原版《三国演义》的基础设定(比如漫画里就花了不少篇幅,描写刘备孝顺母亲),但它整体上还是比较尊重原著的,创作质量非常高,是一代日本人心中的三国文化启蒙。

除此之外,还有因为游戏《真·三国无双》入坑的,或因为NHK的《三国志》布偶戏入坑的,甚至很多日本人喜欢三国,仅仅是因为小时候爷爷经常给他讲赤壁之战的故事。

所以,正如《爱与欲望的三国志》的作者箱崎女士在该书的开篇中所写的那样:

“日本人喜欢三国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已经读了太久三国了。”

毕竟,早在江户时代,《三国》的故事便已经出现在日本的绘画艺术和歌舞伎表演当中。在明治到战前那段时间,诸葛亮的故事甚至还被编进了一些日本教科书。

对于大和民族而言,海那边三个王朝的争霸史,早就随时间杂糅进了他们的文化基因,而那些东亚儒家文化圈的某些共性,也让他们能对那段汉末风云产生某种共鸣。

正如美国人类学家Ruth Benedict所言,《三国》所传达的那种“忠义”精神,正好契合日本国的武士文化的内核。

只不过,日本人虽然对占有异国文化没什么兴趣,但却很喜欢将之魔改。

比如对于自家战国历史的刻板记忆,让许多日本人总喜欢将曹操和刘备,等同于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那样的“大名”。

而早在20世纪60年代,大作家柴田炼三郎就在他的《柴炼三国志》里,加入了一些毫无必要的色情描写。

随着泡沫经济的破裂和萌宅文化的崛起,日本创作者所缔造的三国人物,便更是要么变得愈发中二,要么直接就被娘化了。

这也正常,毕竟作为一台“文化碎纸机”,日本人总是会把外来文化改造成他们所理解的那番模样,并将之作为商品进行反向输出。

他们能将美国克苏鲁邪神魔改成萌娘,可以把世界两大宗教的领袖变成室友,甚至连自家近代历史,都一改再改,改到家长气得要投诉电视台。

所以,与其说日本人擅长三国题材,不如说日本人擅长用三国题材来包装自己:

中原为表,东洋为里。

来源:X博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81088/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