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节操掉了满地

节操掉了满地

39.png

推荐阅读:家庭总资产 1000 万的上海家庭,如果就一套千万房产,那就是穷人家庭
今天网上有个蛮火的热点,叫《私募大佬董承非:1000万资产在上海是穷人家庭》。

实际情况是,这本是董承非在某银行活动上的一场分享,质量很高。提到这个观点时,董特意在前面加了句「我经常开玩笑说」,而且这个观点的上下文是在论证就是货币(M2)超发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资产都面临和纸币赛跑的问题,有些资产价格飞涨很大程度上就是稀缺品的货币效应

但是媒体没管这么多,依然熟练地断章取义,挑出最雷人的一句做了标题。

2 在财经圈,类似的操作稀松平常,比如春节后就有媒体说《北京楼市火爆,成交量环比翻两倍》,但仔细一看,这个环比的比较基准是春节期间…

再比如付鹏老师前阵子在某个媒体峰会上有场50多分钟的分享,质量同样很不错,我甚至听了两遍。

但主办媒体给出的标题是《今年A股不要有“6000点不是梦 1万点刚起步”的想法》…

行吧,这也能忍,毕竟是吃流量饭的,标题党无可厚非。可点进去看文章,连演讲全文都没有,就是断章取义的一段话,连演讲视频都是过了两天才后加进去的,速度比B站搬运视频还慢…

3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国舆论场里有个很奇怪的公式:

专家学者+媒体报道=老百姓眼中「这人是傻X」

好像媒体笔下的专家学者只会大放厥词,雷人雷语,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了…

说实话,因为有过媒体从业经历,我对标题党是有容忍度的,但你都标题党了,能不能受累把上下文交代清楚?好歹把全文放出来。能不能用心点在文章开头写个摘要或者导读?

这种断章取义的操作流程害了多少专家学者?让多少严肃分享和学术观点交流沦为了低智嘴炮?

如果你真的对财经、对房子股票感兴趣,可以去看中介小哥的朋友圈、去看贝壳研究院/克尔瑞/CRIC的观点和数据、观察炒房客、去看宏观研报、去看城市数据统计、去看理杏仁、去看基金经理的路演纪要、去看卖方报告、去看买方仓位和观点、去看市场规律的总结,去看海量的投资书籍…

这些可能都比看媒体有用得多。因为你的需求和媒体的供给是错配的,这种错配的根源在哪里?

真正吃产业这碗饭的,都在一线忙着做事,在用真金白银下注,他们不太说话,说了可能也有点专业,对大众不友好。

而真正吃媒体这碗饭的,因为工资没啥超额收益,真的是一帮月薪几千上万的「小编」,如果是地方媒体,很可能就是地方小富小贵家庭的孩子找了一份事业编的稳定营生而已。他们既没有一线经验,也没精进的兴趣,自身利益与资产价格也没有太大关系… 但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取标题能力,还是相当专业的。

我们在接收信息时,一定牢记:事实>观点框架和逻辑>结论

遇到高质量的长文、长内容,千万别急功近利看什么脱水、省流、干货版的二手货,因为这些加工往往会把事实和逻辑省略掉,只保留观点和结论。

要看,咱们就踏踏实实地坐下来啃,看人家的思考、逻辑、框架。虽然又慢又累,但绝对事半功倍。毕竟我们看内容,是为了有启发,而不是快速看完。

就好像有些人会说我今年读了多少本书,其实数量不值得炫耀…

比知识的数量和分布更重要的是已有知识之间的链接,以及经过工作量加持后变成的经验

有人会说:你丫不也是媒体吗?

不不不,兄弟你高看我了,我就是解闷段子手、下九流内容从业者、服务读者和金主的个体户、后脚跟部的小V、地命海心的油腻中年男…这些标签我都能没皮没脸地接着,但是媒体老师这个标签,俺真的没资质没牌照呀…

来源:老钱日日谈 微信号:tobeoldmoney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80479/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