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重症高峰下的杭州医生

重症高峰下的杭州医生

19.png

跨年那天,年轻人簇拥着,把湖滨一带的马路围得水泄不通,他们举着手机对着空气大声喊出倒计时。尽管电子显示屏黑洞洞的,夜空中没有烟花。

三天的元旦假期里,杭州各区的龙湖天街、万象城等大型商场开始人头攒动,杭州大厦的LV专卖店甚至排起了长龙。返工第2天,杭州地铁恢复了3分钟的列车间隔,客流量接近11月放开前的水平。

一切迹象显示,杭州正快速复苏。

但在趋于平静的常态下,不少医院悄然承压,抵抗新冠的重症攻势。急诊室和监护室里的人们,仍被裹挟在重症救治高峰里。

过去一个月,杭州各家医院最忙碌的地方,从发热门诊,变成了呼吸综合门诊、急诊和重症病房。

现在的重症病房,抢救人数是过去的三四倍,不断有病人被担架抬进来,不少医院的重症科值班医生需要同时负责数十名病人。浙大二院的急诊科医生面对着过道里躺着的病人,这么形容:

“简直是炼狱模式。”

杭州市一医院的救治组医生说,拍CT的新冠患者里,有三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白肺”。

在应收尽收的医疗政策下,杭州很多医院最大程度地为呼吸科贡献医护力量。除心理科、产科等必要科室外,市一医院的所有科室,都在收治新冠患者。

变化是明显的。

浙大邵逸夫医院的睡眠科,最近一周的号挂不上了;杭州专科医院的胸科开设了呼吸门诊,专门接待咳嗽的病人;为了供应上吸氧机和监护仪,八九十岁的老人们住进妇产科和儿科病房。市一医院的外科病床,因为严重紧缺,只能收治基础病合并新冠的重症病人:

30张病床不到一天就收满了。

医生们正在全力以赴。

骨科和眼科的,翻出了尘封已久的听诊器,给挂呼吸科的病人看病。感染科和呼吸科的,在接诊之外,还得给消化科、外科这些科室的医生们培训指导,好让他们应付暴涨的新冠患者。放射科的也在连轴转,停不下来的CT机操作,让他们有了一种全杭州人都来拍片的错觉。

更让社长心酸的是,有80多岁的返聘老医生,也在逆行上阵,用颤巍的手在键盘敲下病历。

在重症高峰的压力下,杭州滨江白马湖方舱医院被改造成了亚定点医院,成了综合医院和定点医院之间的临时过渡点。

上个月,方舱医院原来的3000张病床,改造出了300张重症监护病床,用来接收其他医院转送过来的病人。

这是国家卫健委应对重症高峰的策略,要求地级城市将方舱升级为有救治功能的医院,改造10%的监护床位。

当时,有超过750名的医护人员来到白马湖方舱。有气管插管资质的呼吸、急诊、重症医生当组长,带着更多的儿科、妇科、心理科医生一起看病。

但改造后的过渡功能没坚持多久。一周前,方舱医院选择了暂时关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没有足够的医护人员。

位于滨江的气膜核酸检测基地,最早是承担杭州核酸检测的中坚力量,现在也宣布了原地解散了,医护人员各自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上。

好消息是,浙江没有辜负这群可爱的人:

浙江是全国为数不多,向医护人员发钱的地方之一。

这几天,杭州很多医生收到了医院和政府分别发的补助津贴,加起来有1万多。有省级的公立医院医生说,按照浙江省的指示,他们会有一笔额外补助津贴,大约是年度奖金的四分之一。

除了真诚的感谢,没什么能比实实在在的补贴,更能抚慰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了。他们也是普通人,家里也有老人和孩子。

来源:铁头功社 微信号:onehangzhou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7966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