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是如何渐渐失去对各诸侯国的控制力的?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是如何渐渐失去对各诸侯国的控制力的?

room-4779953__480

作者 / 司马懿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国祚最长的国家,连绵八百春秋,但是周朝也基本上是天子存在感最弱的朝代。开国仅仅三代君王,也就是五六十年之后,就逐渐的陷入对地方的控制不利中,一直到国运的终结,这个趋势几乎从未被真的逆转过。题目问的是春秋战国,那么西周就简单的一笔带过,重点说说东周。

周朝的建国本身就是先天不足的。『小邦周』从来没有真正的把权力的触角伸出太远。周灭商之后,其控制的就是从镐京到洛邑的狭长地带。

周朝的王畿之外的分封大都是名义上的,拿着地图划一块说,这是你的封地了。然而实际上都需要周朝的功臣宿将和诸姬亲贵们,筚路蓝缕,艰苦创业,自己带兵打出来社稷。自己打的自己做主,和天子之间的关系更多的体现在名义上的臣服、上贡以及服从调遣征伐上。

比如姜太公封在齐国,就是自己打的:

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如果不是路人提醒,太公可能就被莱人抢了先。

所以周朝是一个真的不打折扣的能够「为王前驱,赐茅封土」的浪漫时代。周朝之后直到如今,再也没有一个「好好打工,给你一个主权」的时代了。汉朝一开始想模仿,但是半途而废;唐太宗也想搞,后来被劝止。

世历延绵八百秋,姜齐芈楚自风流。
长孙无有封茅意,唯劝文皇不用周。

在周公、成王和康王在日,一来有昔日的上下级和婚姻以及亲属关系在,二来周朝开国的时候,宗周六师,成周八师威震天下,对其他诸侯国有绝对的优势。

这么双管齐下,诸侯畏威怀德,还能维持着周王室之间体面

但是分封是一次性的,随着子子孙孙的传递,血缘和上下级的情分终将淡去,最终剩下的就是武力威慑。昭王丧师汉水,宣王离奇驾崩之后,随着幽王被杀,二王分立,平王东迁。周朝的地位从天下共主,成为了一个大诸侯。

但是这个时候,周朝依然有复兴的希望。周朝占据的是天下之中的洛阳,洛阳的地势虎踞龙盘,周围有雄关守护。而洛阳当时的人口和商业也非常发达。有人口就有兵员,有商业就有金钱资源。

现在看地图,往往容易根据地盘大小来决定强弱。但是当时的农业和商业开发是严重的依靠自然资源,比如河流和大海的。就拿三晋来做例子,赵国地盘虽然大,但是大部分都是从戎狄和胡人那里夺来的,人口多的还是在南部;实力上并不高于魏国。同样的,楚国的地盘是齐国的数倍,但是楚国大部分都是瘴疠之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实力上也不显著高于齐国。

当时的周朝虽然东迁了,但是周德虽衰,天命未改。依靠天子的号召力和洛阳的财力、人口资源,周朝依然有能力重建六师,威慑天下,乃至于重回西岐。

这一切都落实在周朝的左膀右臂,西虢国和虞国上。还是看地图:

当时的晋国尚未成气候,周王畿的西边,就是虢国和虞国。尤其是虢国,就是周朝左边,往下耷拉的长条状小国。大名鼎鼎的函谷关,就在虢国境内。虢虽然小,但是是公爵国,虢公和周王室关系非常密切,世代为周王的卿士。所以说,周平王东迁,并不是没有后手的,也绝不像后世说的,断绝了复兴的希望。

战国争霸的时候,函谷关的重要性不用多说,那就是打进秦国的咽喉要道。函谷关在虢国手里,就等于在周王室手里。秦国腹地,无时无刻不在虢的监视之下。如果有一个有能力的周王,向北可以打赤狄,向西可以打犬戎,等实力到了,通过虢国重回关中,在丰歧之地封一个秦伯,也不算违背了当初平王的约定。

虢国对周王室的忠诚,不夸张的说,就是一曲令人泣下的悲歌。

长久以来,史书中和各种讲历史的文字中,对晋国多有美化,而假途伐虢的成语,又把虢和虞两个国家钉在了丑角的耻辱柱上。东周的败落,内因当然是前几代周王能力有限,没有突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的;外因,恰恰就是晋国,尤其是晋献公时代刻意的对周王室的控制和削弱。自从研究了虢国的事迹之后,再看晋献公这个人,就觉得其心狠手辣,蔫坏蔫坏的。

本来,晋和周都是姬姓,两家于公于私都很接近。而早期的晋国其实是仰仗周朝的。而周天子往往是通过虢国出兵干预,来体现自己对晋国的意志。

晋国当时有一场七十年战争,现在称之为曲沃代翼。当时晋国的公族有两个势力:分别占据两个大城,曲沃和翼。翼是当时晋国的都城,是大宗,而曲沃是小宗。但是曲沃人口多,军队强,所以频繁的挑战国君的权威。

曲沃庄伯派人刺杀了晋孝侯,想自己进入翼城为君,然后被国人击败,立晋鄂侯。后来鄂侯死,庄伯再次进攻翼城,这次周天子就派虢公干预,联合晋国的势力击败了曲沃庄伯,立鄂侯的儿子晋哀侯。

后来曲沃庄伯的儿子武公派人暗杀了哀侯,哀侯的儿子被国人立为晋小子侯。武公几年后又诱杀了小子侯,这个时候虢公再次应周桓王的要求出兵,击败了武公,立哀侯的弟弟为晋侯。

总之,就是曲沃这边不停的暗杀晋国国君,然后自己想要进入都城,然后不断的被周王室和晋国国人打退,顽强的支持晋国社稷的故事

本来,这是一个天赐良机,周围有大国内乱,正是周王室主持公道,扩张势力的时候。

大宗弱势,小宗强势,大宗占理不占势,小宗占势不占理。作为周王,无论从公理还是实际来说,那肯定是扶住弱势的大宗,制衡强盛的小宗,让晋国长期的分裂下去。然后自己趁机发展渔利。这样一方面可以得到天下诸侯的支持——周王支持大宗,占了一个正理;另一方面也得了实惠。

当时晋国并不大,周王室完全可以向北向西发展,把狄人和戎人的土地都夺来做王畿——而这其实是晋献公、晋文公时期做的事情,如果周王做了,就对晋形成了半包围,晋反而就是一个不得不听话的小国了。

周桓王应该是明白这一点的,但是还没来得及这么做就去世了,而继位的周厘王直接接受了曲沃武公的贿赂,默许了武公杀掉最后的晋侯,成功的夺取晋国社稷。

晋侯二十八年,曲沃武公伐晋侯缗,灭之,尽以其宝器赂献于周厘王。厘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于是尽并晋地而有之。

曲沃一族得了社稷,又怎么会真心的感谢周王室呢?先前两次出兵干预,最后接受贿赂保持中立。周王室的做法开了恶劣的先例,天子不再主持公道,而是看贿赂来决定是非。这一下不但周王室长期利益受损,还把虢公给坑了,在这个过程中,虢就是周王室的工具国,出兵不落好,也没有获得多少实利

等到周厘王去世,周王室内乱,王子颓造反把周惠王赶出了国都,又是虢公联合郑厉公,打败了王子颓,让周惠王复位。周惠王复位之后,虢公又为周王立下赫赫功勋:

春,王命虢公讨樊皮。夏四月丙辰,虢公入樊,执樊仲皮,归于京师。
春,虢公败犬戎于渭汭。

无论是讨伐不听话的樊国,还是讨伐犬戎,都是为周王室打工。可以说在春秋初期,周王室依然能够纵横捭阖,干预诸侯,都是靠强大而忠诚的虢国在背后出力

但是东周浪费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和发展的机会。

时机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会再来周王朝发展的窗口在晋国内乱终结之后,就慢慢的关闭了。曲沃代晋之后,晋国终于出了雄主——晋献公。晋献公统一事权,把公族杀光赶尽之后腾出手来,就要来对付和晋国有深仇大恨的虢国了,灭了虢国,不但雪了自己父亲和爷爷的耻辱,还能砍断周天子的臂膀,让周不得不更依赖于晋国。

接下来就是众所周知的假途伐虢了,晋献公贿赂了虞公,借道攻破了虢国重镇下阳。

而虢公在下阳被攻破的时候在做什么呢?

虢公败戎于桑田。

桑田在河南的灵宝市左右,和陕西接壤。虢公的兵力依然在向西,在对付周王室的敌人犬戎。

晋献公没有给虢公太多的机会,不到半年,晋国再次借道,攻克了虢国的都城上阳,不同的是,回来的时候顺便把虞国给灭了。

丢掉了虢和虞的辅翼,周朝彻底成了孤家寡人,并且也丢掉了对三门峡和函谷关要塞的控制。从此以后,晋国日渐强大,逐渐的把周王畿包围了起来。

这样就形成了恶果,周王要做什么事情,只能求助于晋国,而晋国为周王做了什么事情,周王要回报只能赐予土地,进一步减少了自己的实力。

可以说,从晋献公假途伐虢成功之后,周王朝的衰落就不可避免了,之后的周王室的王畿日渐被晋国侵夺,周王所能掌握的资源、人力和土地越来越少,最后完全沦为了摆设。

所以一个国家的强盛,奋斗也是要看历史的进程。如果能在桓王之后出两三个有能力的周天子,能够好好的利用整合自己的和虢国的实力,信任和爱护虢公林父和虢公丑这样的忠臣,赶在晋献公之前扩张周王畿,中兴大周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来源:知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78772/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