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二舅的故事,还在热搜第一,那就简单的谈点儿观后感

二舅的故事,还在热搜第一,那就简单的谈点儿观后感

image

@司马3忌:二舅的故事,还在热搜第一,那就简单的谈点儿观后感:

二舅聪明,手巧,有一门木匠手艺,会算卦看相,看了《赤脚医生手册》会针灸,农村常见病会抓药,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农村,有这些能力的人,就能挣到活钱。

在那个年代的农村里,能挣到活钱的,都是能人。

但二舅显然不会农活,其实也不需要干农活了。

二舅有一段不被世俗接受的感情,以至于终身未娶。

二舅这样的能人,其实在农村的环境里,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一个,俗称“小神仙”,但二舅却是一个残疾人。

对于我们看客而言,与其说二舅的故事是励志,不如说是解压:

如同有人喜欢去贫困山区送温暖,看着那些两眼空洞的穷人,心里略感安慰:多数人都愿意看到别人活的不如自己。

二舅其实是我们这个民族顽强、挣扎生存的代表,不抱怨,不躺平,不求人,自给自足,无论春秋,无论魏晋,这种人,在历朝历代,都是皇权的最爱。

二舅的故事,能够大热,应该就是这些原因。

说几句题外话:@衣戈猜想 在讲述二舅的故事时,显然是有意的打乱了时间线:

二舅应该是1956年生人,1972年初中时患病残疾,那个年代,没有统考。二舅辍学多年后,恢复高考已经是二十多岁的人了,而不是“十八九岁”。

1986年二舅三十岁的时候,有一波说媒的高峰期,但此时二舅已经和有老公有二个孩子的隔壁村的那个女人,纠葛上了,而且纠葛得很深,这种关系,显然是不被他人理解和接受的。

在农村里,那个女人的老公,通常都被人嘲讽为“窝囊废”。

很快,二舅就收养了一个“被抛弃了二次”的女婴。

二舅办不成残疾证,以及“上北京”,那应该是九十年代后期的事情了,因为我国的残疾证制度和信f制度,始于1995年后。

二舅在北京军营里搓背的故事,应该属于杜撰:九十年代了,经过那个敏感时期,军队高级干部,不可能跑去和战士们洗澡,何况军营里的澡堂,并没有大浴池,只有淋浴。

讲故事嘛,模糊一些,突出一些,可以理解。

有人说二舅的故事就是一部《活着》,其实天差地别:

福贵的故事,其实是时代变迁对个人境遇的影响,而且福贵无力抗拒和改变。

二舅的故事,就和时代变迁关系不大了,

二舅如果生活在一百年前,五百年前,依然是这个状态。

二舅其实是我们这个民族,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轨迹的缩影:在看似动荡不定,其实一成不变的环境里,顽强的生活,然后在生活中寻找出几个值得骄傲的亮点和故事。

如果福贵的故事能令人叹息不已,

那么这个二舅的故事,却能让人们释然:

富足也罢,贫寒也罢,高光也罢,寂寞也罢,

大家都只是活着而已,然后尽量留住一些值得自豪的片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76104/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