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卷进银行后,年轻人却天天想逃

卷进银行后,年轻人却天天想逃

1

春招已至,又到了大批应届生为找工作头秃的季节了。

银行业,一度是长辈口中的就业神话:工作体面、业务稳定、事少钱多。但近几年,想进银行工作的年轻人却屡屡被劝退。

有 3.5 万银行工作者,在微博超话“今天你从银行辞职了吗”现身说法。他们戏称彼此为“狱友”,曾经挤破了头也要进,如今却想着逃离。

让人艳羡的“金饭碗”银行业,到底还香吗?

水涨船高,进银行有多卷

2022 年,应届毕业生人数毫无意外再创新高。教育部预计,2022 年度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 1076 万人,比上年增长 167 万 [1]。

每一年都被称为“史上最难毕业季”,而竞争最激烈的,莫过于财经类专业。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来看,2018 – 2020 年,财经类毕业生都维持在百万以上。

财经类专业不仅人多,学霸也扎堆。高考报志愿,有“钱途”的财经类专业是当之无愧的“顶流”,吸引了最多的高考状元 [2],竞争赛道格外拥挤。

2

财经类专业每年为金融圈输送百万人才,但根据新财富的测算,银行、证券、基金业作为金融圈就业三大行业,平均每年的就业增量还不到 15 万 [3]。

银行业作为金融圈的“中流砥柱”,岗位同样狼多肉少。

根据智联招聘统计的招聘需求规模,2020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3 月 5 日的统计周期内,银行招聘需求占比仅为 18.1%,要远低于保险业、基金/证券/期货/投资行业 [4]。

银行到底有多“卷”?以建设银行为例,2018 年校招,16.9 万人竞争 1.3 万个岗位,报录比高达 13:1 [5][6]。

报考人数众多,竞争对手能力强劲,进银行的门槛也水涨船高。“双非”学生想听大银行的宣讲会,甚至需要打车去十几公里外的名牌大学旁听 [7]。而在一些总行,招聘名单里也是清一色的名校学子和海归硕士。

激烈的竞争下,许多人还没到笔试、面试,就先在网申阶段被刷。

简历通过后,笔试和面试才是难关。我们统计了微博上关于银行笔试相关的发帖,大家倒苦水最多的,是题量太大。

笔试动辄两三小时起步,仿佛是站柜台憋尿的实战演练。时间虽长,但依然不够用。比如 2021 年某大行秋招的金融综合类考试,要求考生在 180 分钟内完成 297 道题目,相当于平均每题只有 36 秒的时间作答 [8]。

3

数年寒窗苦读、修炼专业知识只是敲门砖。如今的银行考试,更重视考察综合素质了。

不少金融学子吐槽银行笔试考题范围网罗了天体物理、高等数学、世界历史等各个学科,感觉像考了一本百科全书。想要拿高分,“上知天文下通地理”都未必够用,难怪有考生哭诉:“感觉招的是中科院储备院士。” [8]

不过,真正的难题还在后面。有些银行笔试并不难过,最卡人的其实是面试。

很多银行人都曾经历过无领导小组或者半结构化面试的折磨。前者堪称“社恐地狱”;后者虽然一般有固定流程、专有题库,却也防不住考官出奇招——挑刺施加压力、提问剑走偏锋。

如果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银行,或是总行,进银行的难度只会增不会减。

银行,真的变老了

各路人才费尽了心思挤进重重关卡,但是银行并没有留住年轻人,反而变得越来越老了。

国有六大行中,有 4 所银行在年报中连续 6 年公布了员工年龄结构。无一例外,30 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都快速下降,如今仅占全体员工的五分之一左右。其中老龄化最严重的一所银行,40 岁以上员工的占比已经将近六成。

国有银行逐渐老化,商业银行也不例外,甚至有些分行新员工离职率达到了 50% [9]。某股份制银行的支行副行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留住行里的年轻人,已经成为她最头疼的工作之一 [9]。

4

年轻人占比下降,并非是招聘变少了,相反,2021 年,尽管受疫情的影响,银行仍在加大对人才的争抢力度。尤其是国有银行,逆势扩招,招聘岗位数量纷纷过万 [8]。

明明每年都有大量的新鲜血液涌入银行,但银行整体的年龄结构依旧在老化。这中间的落差,指向一个明显的答案:年轻人,正在从银行出走。

智联招聘 2021 年的统计也显示,银行业整体的粘性并不高。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银行人,工作五年内选择留下的比例均不超过 70% [10]。

另一方面,近年来,银行确实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减员浪潮。国有六大行公布的年报数据表明,2016 – 2021 年,六大行员工总数减少了 8.3 万人。

在 2021 年,国有六大行中,仅有一家银行增加了 1581 名员工,其余五大行集体减员,总计流失员工将近 1.18 万名。

国有银行的整体减员,主要是前台柜员等基础岗位数量缩水。甚至有的银行,柜员流失幅度一度超过了 20%,远高于整体的员工流失幅度。

5

其实,“逐张清点”的银行柜员,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步入危机。随着智能柜台的推广,银行业务的离柜率逐渐走高。到了 2021 年,银行业平均电子渠道分流率已经高达 90.29% [11]。

同时,银行线下网点不断减少,2021 年,国有六大行减少的线下网点数量多达 574个 [12]。哪怕是部分仍在扩展的股份制银行和商业银行,网点增量也非常有限 [13]。

而从各大行的年报中可以看出,柜员大撤退的同时,营销人员的数量却不减反增。

机器和手机接手了部分基础业务后,营销就成了银行工作人员的重心。包括柜员在内的一些非营销人员也背上了各种任务,打电话推销、街头办卡,成了人手必备的技能。银行人纷纷转型成了“销售”。

数钱的工作,没那么香

不论是主动离职,还是被动出走,从结果来看,银行都不再那么受年轻人青睐了。数钱的工作,其实没那么香。

银行业经历过辉煌的“黄金十年”。根据银监保会的统计数据,2003 – 2013年,银行业境内金融机构总资产实现了 4.5 倍的增长 [14][15],把一众行业远远甩在身后,也成了长辈口中的“金饭碗”。

但此后,增长红利逐渐褪去,银行业也比以前要难了。

根据麦肯锡发布的行业报告,2014 年,中国 17 家上市银行的净利率增速降至个位数,而 2015 年仅为 1.9% [16],再加上近几年的疫情影响,银行业备受考验。

事实上,如今银行人的薪资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高。

根据麦可思的调查,2020 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收入前十的岗位里只有市场经理和财经较为相关。至于银行柜员,平均月收入为 5624 元,排名仅居第 38 [17]。

6

银行职员的收入,主要由基础工资、福利、补贴、绩效奖金四部分构成。银行业曾以高福利著称,但多家银行的员工都明显察觉到,住房、节日等额外补贴正纷纷减少,甚至干脆取消 [8]。

除了明里削减福利,薪资中与业绩挂钩的占比也上升了。有银行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其实是一种变相降薪——想要维持原来的收入,只能干更多的活 [18]。

这与大部分银行人的感受是一致的。社交平台上关于银行业的吐槽中,职务压力和业务压力最常被提及。

7

KPI 压力变大,连拿着四五千月薪的小员工,都操起了银行经理的心。甚至有大学生刚毕业不久,就背上了一年 3000 万的巨额存款任务 [19]。在存贷款大头之外,基金、理财、信用卡、ETC 等业务也都被加入了绩效指标。

为了完成指标,银行职员们只能剑走偏锋——营销广场舞大爷大妈、与其他银行职员互相贷款存款、发动七大姑八大姨,制造出“一人在银行,全家跟着忙”的“盛况”。

职务卑微,业务却繁重得不成正比,银行人有苦难言。

遑论事多钱少,让年轻人彻底灰心的,还有工作交际等心理上的阴霾。多少银行小职员既要顶着领导加码的业绩指标,还要应付各式各样的客户,就算熬过了加班、低薪,也可能被“酒桌文化”击溃 [20]。

当然,如果你顶住全部的压力,做出了业绩,一路晋升成为高管,年入百万也不是梦。只不过,这条路不是谁都能走。要是手里没有资源,可能连努力也找不到出路,剩下的日子一眼就能望到头。

来源:网易数读 微信号:datablog163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73262/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