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华为的造车与不造车

华为的造车与不造车

1
2

@Blood旌旗:讲讲我理解的,华为造车的几个矛盾:
————
最主要的矛盾,当然还是“造不造车”;这个最主要矛盾已经展露无疑,不造车当然是任总和几位轮值 CEO大佬,力主造车的当然是余大嘴。

不造车的逻辑很简单:华为现在已经没有庞大的人力、物力,特别是宝贵的现金流,投入汽车这个恢弘的战场;这个结合华为最新财报,随着营收的下降,可见大佬们的判断还是准的。

造车的逻辑也很简单:不造车,拿什么弥补消费者业务的萎缩?而且余大嘴团队有能力也有信心,打造一个成功的华为汽车品牌,从而获得最高利润和用户群。
————
所以两派就在车 BU 和消费者 BG 有一些摩擦:

车 BU 原来是不造车的思路,主攻新能源的各种核心配件,好好当供应商;按照我掌握的资料,姑且认为这一派的领头人是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

而大嘴担任车 BU 老大之后,也有部分人进去车 BU,跟自己原来的消费者 BG 一起,是“造车”的一派。
————
从力量对比来看,任总他们还是有绝对权威;尽管大嘴“暗度陈仓”(实际上已经很明显),让赛力斯搞了个新品牌——AITO 傲图,而且发布会上不断说“我们的车 xxxx”;但是这个品牌不是华为汽车。

但是大嘴是个行动派,AITO 这个牌子还是出来了,而且在华为消费者 BG 渠道卖。
————
从产品看,还是王军那一派明显实力强很多,这体现在他们的作品——极狐 S 华为 Hi 版本上。

极狐S 其实有两款,一款低配,一款高配华为版。

但是除了样子一样,华为版从 3 电到辅助驾驶都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800V电池平台,华为电驱,激光雷达 x3,环绕视觉系统,华为 MDC 辅助驾驶高算力平台…远远强过极狐 S 普通版。

按照汽车界的规则,华为 Hi 版本甚至可以看做 5 年大改款了。

而大嘴一派的两个作品,赛力斯 SF5 和问界 M5,华为改造的部分基本仅限于车机和电机;而没有触动更深层次的动力系统、辅助驾驶软硬件等。

这个也能理解:时间有限;极狐 S 毕竟是车 BU 原来的“样板工程”,伴随着极狐 S 几乎整个研发过程;而赛力斯,毕竟只是配合大嘴想法的一个虫豸,半路出家。

而且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北汽的残存力量还是比东风小康好得多,这就使得极狐 S 可以接受华为车 BU 的全套方案改造。

但是赛力斯这边,别说 SF5 了,恐怕 M5 也是“半路出家”,除了整车关联性不强的中控,其他方面都来不及改造了。

综合产品来看,极狐 S 华为版的“纯血浓度”肯定是远超赛力斯这两款车的;后者的改造只动皮毛,不动根本。至少对我的吸引力来说,我在找人想试驾极狐 S 华为版,但是我对赛力斯没啥兴趣。

——————

不过想做“供应商”的这一派也有自己的顾虑,核心问题还是美国无理制裁导致的供货问题。

华为车 BU 最强的,也是所有对手最害怕的,还是辅助驾驶软硬件的垂直整合;无论是研发实力还是起步基础,都远强于新势力 3 家,假以时日,好像华为手机抗衡三星、苹果一般,华为车 BU 辅助驾驶说不定也能跟特斯拉掰掰腕子。

但是,美国无理制裁可能极大地损害了华为车 BU 关键芯片的供货能力,特别是核心的 MDC 辅助驾驶计算平台——高算力的芯片不像手机芯片,可以预知性的下单那么多(车 BU 业务当时还没有走量),但是量产后高阶辅助驾驶的芯片用量也很大。

之前很多车企对华为方案有疑虑,一方面是担心至关重要的辅助驾驶数据自己不能掌握,即上汽所谓“失去灵魂”一说;另外一方面,也是担心产能问题。

同时,华为方案自带舆论流量,也是双刃剑——合作车企必须考虑更换方案后的危机公关预案;否则装死可应对不了某些来势汹汹,质问你“为何不继续合作”的人。

——————

但是大嘴这一派,显然虫豸般的赛力斯也不是啥好的合作对象——产能起不来,除了增程器几乎没有技术亮点…都是困扰 SF5 和 M5 两款车的问题。

同时,对这两款车的改造不够深入,“华为浓度”(此处非贬义)不足也是个大问题。

起码我看完发布会是有点失落的,我还以为起码会上极狐 S 那套东西,结果还是赛力斯原来的单目摄像头方案。

说人话就是:第 3 款合作产品不拿点真东西出来,大家怎么买账?智能座舱不可能变成核心购买决策啊。

——————

这就是我对目前华为汽车局面的一点理解,希望评论可以补充或者勘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7094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