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华语乐坛早就姓抖名音了

华语乐坛早就姓抖名音了

1

01
我国的歌手以及歌手的粉丝们,都喜欢说某某是华语乐坛的半壁江山。

比如华晨宇被各种娱乐媒体称为“撑起新生代歌手的半壁江山”。

还有黑子编段子,说“华语乐坛姓什么我已经说累了。”

还能姓什么,姓华宇啊。

当然,这都是八卦媒体和段子手搞出来的,和华晨宇自己没啥关系。

汪峰更直接一点,他们工作室官方直接发了篇长文,表示《没有汪峰,大陆歌坛尽失一半江山》。汪峰自己则要低调一点,只说是摇滚圈的半壁江山。

虽然内地娱乐圈这些粉丝在网上撕番位,撕咖位的事情屡见不鲜,但和曾经香港娱乐圈歌迷的玩法比起来,就又是小巫见大巫了。

四大天王时代,关于四大天王谁更天王一点的论战经常从线上骂到线下。再之前的张国荣谭咏麟时代,粉丝更是为了“谭张谁更牛逼”线下约架,从街头打到街尾

等等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2021年,如果你再去讨论谁谁是华语乐坛老大,谁谁是华语乐坛半壁江山,只会被人嘲笑跟不上时代。

因为现在华语乐坛既不姓汪,也不姓华,更不存在谁是半壁江山。现在要问华语乐坛姓什么,毫无疑问是姓“抖”,而且不止姓“抖”,它还名“音”。

因为现在抖音不只是华语乐坛的半壁江山了,抖音就是整个华语乐坛。

或者严谨点说,是以抖音为代表的一系列短视频平台。

02

这是腾讯音乐最近搞的年度十大热歌,分别是:

《云与海》、《白月光与朱砂痣》、《浪子闲话》、《醒不来的梦》、《踏山河》、《千千万万》、《沦陷》、《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清空》、《执迷不悟》。

光看歌名是不是感觉一个都没听过,或者只听过一两个?

那你再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TMEA盛典年度华语十大热歌出炉,我觉得华语乐坛完犊子了 ​

我已经是一个不怎么刷短视频的人了,但这十首歌我听过八首,会哼五首,会唱三首,而且完全不记得自己是在什么情况下听过的了。

有人不服这个榜单,我也想不服,但我无法说服自己。

你看,我不知道这些歌的歌名,也不知道这些歌手是谁,甚至不觉得这些旋律好听,但我就是对它们觉得耳熟并且会唱——那这不就是最热吗?

事实上,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林俊杰发了新单曲,叫《裹着心的光》:

王菲唱了新歌:

孙燕姿新专辑的同名主打歌做好了:

李健发了自己第七张专辑,里面有十五首歌曲:

你听过吗?我猜没有。

至于另一些流量明星做的音乐,更多是在他们粉丝圈内热度大,出圈的寥寥无几。

我们真正每天都能听到的新歌,还真就是上面十大热歌里的几个,最多加一些英语歌、德语歌以及一首去年发行的《漠河舞厅》。

所以,不得不服。

事实上,我们互联网上大部分非专业的视频内容,都是用剪映做的,而所谓的“年度十大热歌”,大部分都是剪映自带的靠前配乐。

以后可能再也没有不同歌星粉丝之间争哪个歌星是一哥了。
剪映把谁的配乐放到推荐位,谁就是一哥。

03


我们写公众号的,有一个颇为好听的名字,叫作“内容创业者”,意思是给这个互联网上提供内容填充,让大家有东西可以看。那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其实拍电影、做音乐的也算是内容从业者,只不过和我们创造内容的形式不同。

内容从业者现在普遍遇到一个算法和流量的困境。

如果你年纪不是太小,应该能记得以前的公众号是这样的:

只有你订阅了一个公众号,它才会出现在你的列表里,公众号发布以后,会按照时间顺序出现在列表中,于是你可以一个个挑选观看。

但现在,公众号的界面变成了这样:

它是以一个推送流的方式把文章推给你,而且不按照时间顺序排布。

如果你看一个号比较多,那它发了以后你就能立马收到推送。如果你看一个号比较少,那可能它发文章十几个小时以后你才能收到,甚至以后都不会收到那个号的推送了。

你明明关注了一个号,但因为系统和大数据认为你不喜欢,所以你就收不到那个号的推送了。于是标题党就越来越多,明明和吴亦凡没有任何关系的一件事,标题也一定要扯上“吴亦凡”,因为写了吴亦凡点进来的人会更多。

这就是算法。


当然,这还是微信,比较克制,步子迈得没那么大。其他一些软件的步子迈得则要更大一点。

比如抖音,你能收到的大部分内容并不是你觉得自己会喜欢而关注的,而是它认为你会喜欢的。所以抖音的“关注”用处不是很大,如果想要有流量,必须让算法认为你的内容足够有吸引力,比如在视频的前三秒抓住观众眼球,这样算法才会让更多人收到你的内容。

比如小红书,你发的笔记会先进入到一个比较小的流量池里去跑数据,如果数据跑得好的话,才会给你放到更大的流量池里,这样层层递增,由算法完成流量分发。

因为决定内容流量的都是算法,所以现在网上到处都是攻略,教你如何讨好算法

其实也不止抖音和小红书,现在网上绝大部分社交媒体都是这个算法机制。我们也没必要听到算法就恐慌,这个机制确实可以帮助大部分人快速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算法只有是否精准,很难说它是对是错。

但当我们每天读的文章都是算法给我们推荐的时,其实文章是谁写的就已经不重要了,我只管让算法给我推就好了,写文章的都是“文字内容提供者”

当我们每天看的视频都是算法推给我们的时候,视频是谁做的也不重要了,我们只要一直刷就行,做视频的则是“视频内容提供者”

这些歌曲也是一样。你听一遍觉得一般,但听多了总归会顺耳的。这时就再也没有所谓的“歌星”了,有的只是给这些社交媒体平台提供内容的“音乐内容提供者”。大家不需要再关心这首歌叫啥,也不用再关心这歌是谁唱的谁做的,只知道这是人人都在听的歌就行。

所以“华语乐坛”到底姓甚名谁,还需要问吗?
​​​​

来源:为你写一个故事 微信号:raistlin2017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70368/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