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罗翔,悄悄捐了47万

罗翔,悄悄捐了47万

罗翔,又上热搜了。

成为“网红教授”的近两年来,罗翔时常置身舆论的中心。

nimg.ws.126.net

“误解本是人生常态,理解反是稀缺的意外。”

“我们都要约束自己内心的法外狂徒张三,让想法不至于成为实践。”

他的许多金句,和他上课时挂在嘴边的“张三”一起,频频出圈。

不同的是,这次上热搜,不是因为他说了什么。

而是因为他什么都没说。

01

“普通人”

几天前,网友贴出的一张罗翔捐款记录,瞬间引爆了热搜:

“罗翔已向公益组织捐37万”。

有趣的是,在验证消息真伪的过程中,小妹发现:

37万,这个数字已经过时了。

罗翔最新一笔捐款

随着11月19日最新一笔款项的捐出,罗翔的捐款总金额已经超过了47万元。

罗翔第一笔捐款和捐款总金额

两年时间里,罗翔的捐助项目有助学、助养、助医,受助人包括儿童希望北京小家、真爱儿童社工服务等。

从2019年11月18日,210元的微信转账;到2021年11月19日,10万元的银行汇款。

有什么改变了,比如名气、收入和影响力。

罗翔的第一条视频,如今播放已超千万

也有什么始终没变,比如藏在一笔笔捐款背后的那句承诺。

2020年3月9日,罗翔在自己的B站频道“罗翔说刑法”发布了第一条视频: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罗翔”。

布景和镜头都略显草率的第一条视频/B站@罗翔说刑法

两天内,涨粉百万。

18天后,罗翔宣布,开通了“视频激励”计划。

“激励计划”,是B站对用户自制稿件进行综合评估,并提供相应收益。

换句话说,“罗翔说刑法”是能赚钱的。

正如这次最先发出罗翔捐款记录的一批网友所说:一旦涉及到钱,一切行为动机都变得不再单纯。

可就在开通激励计划的同时,罗翔做出了一个看似老套的承诺:

所有的收入均捐给儿童救助基金会。

话一出口,肯定的人有,“打着公益的名字赚流量”的质疑声也不少。

二十天后,有人在罗翔发出来的公示网站上,搜到了他的捐款记录:

“言出必行”“有些人表面上是法外狂徒,私底下品德高尚”,赞美声中,罗翔又上了热搜。

罗翔说刑法,又悄悄发了一条动态:

“捐的款项其实很少,美誉过于所行,受之有愧,完全不值一提。”

或许是坚持认为“公开的善行总是有伪善的嫌疑”,两年来,罗翔共捐助了19次,可在社交平台上,几乎再无提及。

又或许,在他心目中,这本就是“普通人的普通之举”。

02

拾贝者

时间退回到几年前,普通人罗翔,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似乎都不具备成为网红的潜质。

1977年,他出生于湖南耒阳。

1999年本科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刑法学硕士学位。

2005年,从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获得刑法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政法大学执教。

……

这份履历璀璨亮眼,又处处写着踏实平顺,像极了“考个好大学,一毕业就找个稳定工作”的别人家孩子。

罗翔留着万年不变的平头,讲话带着湖南口音,长相不算出众,有些土气的穿搭还被网友玩成了梗。

他原本或许会像无数大学教授、专家学者一样,著作等身,硕果颇丰,但甚少走入普罗大众的视野。

直到2017年,他入职了某法律培训机构。

2018年,学生开始把他讲课的内容剪辑成视频,发布到网上。

开通官方账号之前,罗翔的讲课视频就已经被上传到B站

一切开始发生变化。

起初,由于讲课风格风趣幽默,总能把枯燥晦涩的刑法学知识讲成段子,备受法学学子们追捧。

将CCTV称为C站,是罗翔早期出圈的梗之一

然后,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不学法律的人,也喜欢听这位“法学界的郭德纲”讲课,他的视频开始有了上百万的播放量。

随手一截就是表情包的罗翔

2020年,罗翔正式入驻B站后,成了B站创建以来,第二个关注者破千万的创作者,并获评“2020年度最高人气UP主”。

传统的法律授课,往往严谨有余,趣味不足。

而罗翔的课堂,往往选取刁钻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寓教于乐中,寻求法律深层次的意义。

罗翔到底怎么想出这些刁钻角度的

他妙趣横生的举例、鞭辟入里的拆解、合情合理的分析,是他吸引众多关注的重要原因。

比如,最出圈的“粪坑”案,是为了辨析“正当防卫”和“事后防卫(不属于正当防卫)”的区别:

一名被性侵的受害者,趁犯罪嫌疑人不注意,把他推进了粪坑。

这时,她已经可以逃脱,回头却看到对方要爬出来了,又把他踹了回去。

“爬上来、踹下去”反复三次,犯罪嫌疑人彻底掉进了粪坑。

多踹的这几脚,是否还属于正当防卫?

这是一个引起了广泛争议的案件。

有人认为,犯罪嫌疑人被踹进粪坑后,“侵害明明已经停止、危险已经排除了”,这时候继续把人往粪坑里踹,就不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了。

是不是和许多案件中,谴责受害人不够理性、不够冷静、不够聪明的言论很像?

罗翔在拆解这个案子时,强调了“一般人标准”,要求法学生们,抛开冷静、理性、高高在上的事后分析视角,把自己放置在被害人的立场上。

“理性的事后人,就是事后诸葛亮。大家想一下,如果当时,你是这个女的,你踩几脚?

我踩四脚,老子还得拿块砖往他头上砸。大家觉得合不合适,合适得不得了。”

不学法律的围观群众,或许读不懂有些拗口的法律术语。

但“不要苛责被害人,要代入她面对的困境”的人文精神,“踩不踩?当然踩。砸不砸,当然砸”的朴素正义,已经足以动人。

末了,还不忘补一句“砸的时候别把粪溅到自己身上”。

在罗翔的课堂上,类似稀奇古怪的案例层出不穷,罪犯和被害人也大多有个统一的名字——“张三”:

张三骗小学生100元能不能定罪?

张三醉酒抢夺公交车方向盘,用开水泼他算正当防卫吗?

张三撞了人,把人送到医院门口再跑,也算逃逸吗?

在“法外狂徒张三”的主演下,一段段刑法案例视频变得精彩纷呈、曲折离奇,成功地让罗翔成为了最受追捧的网课老师。

谐趣的案例背后,是严肃的人生哲理,和法理的威严。

他希望借助这些“出圈”的案例普法,用最平实的语言,点燃大众心中法学的火花。

在入驻B站的介绍视频中,他引用牛顿的话,表达了自己讲课的初衷:

“也许我只是一个在海滩拾贝的拾贝者,想借助这个平台让同学们看到海边那些贝壳的美丽。

但更重要的,不是炫耀我手中的贝壳,而是希望同学们能看到贝壳后面的大海,是多么广袤和美丽。”

正如他自己所说:

“真正的知识,一定要走出书斋,影响每一个愿意思考的心灵。”

03

“老师好”

点开罗翔普法视频的,不仅有法学生。

上万名网友涌进他的直播间,刷过一排排“老师好”。

老师在成为老师之前,也曾是学生。

每当提起罗翔,总有人赞赏他的谦虚和自省,“不愧为人师表”。但在执掌教鞭之前,罗翔也曾是带有几分优越感、甚至有点狂妄的年轻人。

那时候的他,如果能对某个案件,得出与普通人的情感相违背的结论,能拽几句“一般人听不懂的法言法语”,反而会觉得很骄傲,觉得书没白读。

直到2003年,在北大读博的罗翔,经历了一次转变。

彼时的他,心里有身为法律人的骄傲,也有作为专业人士的优越感,也有些对公平正义到底是什么的混乱。

那年冬天,罗翔在天桥上,遇到了一位老奶奶。

老奶奶头发灰白,衣衫褴褛,四处打听“援助中心”的位置,但没人搭理。

罗翔走过去,帮她查到了地址,提出打车带老人过去。

没想到,老奶奶扑通一声,给罗翔跪下了。

“问个路,然后就给你跪下了,我当时是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那些一度被认为是谋生手段、抽象知识的“公平正义”,在眼前有血有肉的人心里,是如此具体、重要又珍贵——

为了它,可以跋山涉水,可以上下求索,甚至放弃尊严。

书本上的方块字轻若无物,落在具体的人身上,重如千钧。

内心巨大震动的罗翔,和老奶奶一起上了出租车。在车上,他几次三番想开口询问老奶奶的案情。

可最终,还是没有说出自己的身份。

多年以后的他,坦诚地剖析了当时的自己:我心里有担忧,我不想惹麻烦。

更让罗翔感到羞愧的,是到达目的地之后,老奶奶对他说:

“真的很感谢你,你就不用陪我上去了,别影响你的前途。”

内心五味杂陈的罗翔,选择了默默离开。

这段经历和当时的羞愧,如今提起来,仍让罗翔怅然若失、眼眶湿润:

她说中了你的内心,戳中了那份“虚伪的道德优越感”。

年轻的法学人,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怀着复杂的心情,开始意识到:

“真正的法律并不仅仅是抽象的逻辑,而是每一个人鲜活的故事。

公平和正义,不仅仅要在书上得到体现,更重要是要在每个个案中得到回响。”

他心中的迷茫和混乱,开始得到解答,也逐渐学会了不断自我反省、不断扪心自问。

用他自己的话说,至少要活在坦然和不羞愧中。

04

“成为法治之光”

去年9月,一场舆论风暴过后,罗翔退出了微博。

出人意料的是,罗翔的视频更新没有中断。

他在一篇文章里写道:

“我们生活在各种误解之中,但这本身就是人生常态。当我们认识到世界不完美,我们才有朝着完美前进的勇气。”

退出微博之后,在其他平台上,罗翔的影响力只增不减。

他上了反跨年脱口秀,笑称“能沉迷的网,只有法网”;

他拿到了B站的“百大UP主”,如今粉丝已经接近两千万;

根据飞瓜数据显示,抖音上与他有关的视频,播放量已近40亿……

罗翔相关话题视频播放量达到39.9亿/飞瓜数据

面对自己的影响力,罗翔是惶恐的。

因为“大家被自己心中的正义感所感动,却将不配有的荣光投射给我”。

可是,让罗翔爆火的,或许恰恰是人们心中的正义。

在他的课堂上,朴素的善恶观、报应论,被普通人所信仰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会再被嘲笑为“不懂法”“法盲”。

艰深的法律条款,可以维护普通的正义。

有着高深学术造诣的专家,也是能体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普通人。

普通观众,也能领会法学的美、哲学的精妙。

普通生活里的普通之举,也举足轻重,可以改变世界的一角,去践行公平正义。

在罗翔的课堂上,每一个鲜活的普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价值。

每个人,都能像他无数次写给学生的那句寄语一样:

成为法治之光。

来源:《槽值》栏目(公众号:caozhi163)出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70082/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