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大众 CEO 警告员工「不赶上特斯拉就会丢饭碗」,此言论释放了哪些信息?

大众 CEO 警告员工「不赶上特斯拉就会丢饭碗」,此言论释放了哪些信息?

collage-1611832604

提问:随着特斯拉柏林工厂即将建成投产,将战火打到大众的大本营。大众CEO赫伯特-迪斯周四警告工人们,如果该公司不迅速采取行动,在电动汽车领域赶上特斯拉,他们的工作可能会受到威胁。

迪斯在周四的一次员工大会上说:“是的,我很担心沃尔夫斯堡。我希望你们的子孙仍能和我们一起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这就是我在这里的原因。”

沃尔夫斯堡工厂是大众集团的主要生产基地,每年生产80万辆不同品牌的汽车。快速增长的特斯拉对大众和其他行业巨头构成了威胁,因为随着人们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增长,这些传统车企的的行动被认为过于迟缓。

特斯拉计划于2022年开始在其德国新工厂增加产量。迪斯对大众员工表示,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大众需要做出重大改变,以保持竞争力。他指出,特斯拉正在改善其制造质量,将能够在10小时内完成一辆汽车的生产,这是大众主要工厂生产一辆电动汽车所需时间的三倍。

此前有报道称,迪斯迅速改造大众汽车的努力引起了劳工代表对可能裁员的担忧。迪斯周四召开这次员工会议,是试图平息冲突,并承认工人们为大众汽车的转型所做的贡献。

作者:山万重

现在德国的汽车行业已经到了一个危及存亡的时刻。

依托于过去三十年的德国汽车的巨大成功, 德国车企里的中层领导们的日子过得很舒服。一方面他们只要按部就班地执行上头的任务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前程, 另一方面德国工会保护这些领导不被辞退(高层领导则不受工会保护, 干砸了随时走人)。

所以如果想让这些中层转向电动车, 无疑是革自己的命。 因为他们在自己熟悉的燃油车领域外, 对电动车的知识需要从头积累。 做出改变意味着交出自己的领导位置。 而他们中间很多人已无法从头再从底层做起。

所以, 中层领导对电动化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 很多人幻想着燃油车能支撑他们到退休。造成的后果就是德国车企在电动化上的进展非常缓慢, 没有能和特斯拉竞争的产品。 甚至技术有可能还不及中国的平均水平。

大众CEO Diess自然是了解这种情况的。但他还需要依赖中层领导来执行他的电动化战略。所以现在他的言论只是第一步, 让大家意识到事态严重, 放弃幻想, 准备战斗。如果中层领导还是麻木不仁, 丢饭碗就会变成现实。 因为特斯拉对德国车企的威胁是切切实实摆在了眼前。

在中国,电动化的进程主要是由初创企业或者电池生产商推动, 面对特斯拉还是有战斗力的。而传统车企还固守在燃油车或者混动领域。随着电动化的进程, 它们也会遇到德国车企目前的情况。

作者:黄医湿

虽然很多人不喜欢特斯拉,但是特斯拉的确猛。在销量上还是占有绝对优势的。

新能源车目前就是中美两家在大战,日本还在做PPT,德国虽然出了大众ID系列,但还是略显单调了。中国和美国这两家,在汽车行业并不算业内顶流,福特,凯迪拉克,通用在市场上整体品牌力没有德系日系强,即使是高档车的林肯,也还是感觉缺了点意思,有点钱的人买保时捷,奔驰,甚至买雷克萨斯,而林肯则没几个见到的。

中国就更不用说了,起步晚,而且国家一开始就没有想着把人力财力投入乘用车,要做的事情太多,优先搞国防科技了,乘用车这种改善民生的,就往后拖。直到21世纪初,国产乘用车都处于一个默默无闻的状态。

也许就是因为这种窘迫的困境,在汽车转型时,美国的特斯拉赶上了风口,再加上马斯克自身的大IP在,以一种全新的营销姿态出现,成了新能源车大咖。一个新领域,先入场的容易吃到肉果然不是瞎说的。而中国因为技术问题,没法在变速箱和发动机上跟国外拼,在新能源车上,就容易多了。中美这两家在新能源车领域上,没有什么偶像包袱。

但是日本德国就不一样了,德国在燃油车上已经占领市场很多年了,高端车中档车低端车都有,日本则是拼性价比拼出了极致,这两家在新能源车出现前,生意做的好好的,不会有什么动力去改变。大众意识到问题了,但是能否赶上这一波?德系车本身有品牌力在,产品只要做好就没问题。而现实又未必这么简单。因为实际推行中,会遇到阻力。原有的管理体系,工艺流程成为了框架,有了参照物在,稳抓稳打没问题,但是灵活性就不知道了。日本有个很糟糕的情况:官僚主义。

日本的企业大多数都有官僚主义,而且极其保守,掌握权利的都是老人,体制上就是只要不出错,按时退休就行。雷克萨斯卖得好好的,干嘛要推行新能源车?日系车企推新能源车即使有心,但绝对会无力。因为日企的规章制度过于繁琐,限制了自己的脚步。如果说新能源车在能源方面解决问题了,干死丰田的不会是中国也不会是美国,而是雷克萨斯。自身的优势,有时候就会变成劣势。德国现在追赶也许还来得及,日本就前途未卜了。

还有,看一下以前的宝洁。现在宝洁已经没落了,为啥呢?因为消费者认为宝洁老土。再看看丰田那几款新能源车,对比一下蔚来,上汽R,理想,哪吒等造车新势力,各个都设计得看起来有逼格,这是日本的死穴。日本的YKK在外形设计上完美地输给了国内厂家。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外形不重要,那是以前。以后消费汽车的年轻人,会看啥?肯定不会只看性能,也会看外观。在新能源车领域上,大家面对的技术难题都一样,而国内是处于领先状态,日系车有什么把握可以让自己在新能源车也一直保持燃油车的优势?当大家水平差不多的时候,还有什么作为参考指标?外观。这方面日系是真的拉。新能源车的好戏还没开始呢,大众还懂得居安思危一下,日系车在干啥?都等不及成为下一个三菱了吧?

作者:诸葛君

大众不愧是外资ICE集团最敏锐的,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1. 发展方向的主导权:大众部分高层已经很清楚在中美主流市场往电动化(隐含智能化)加速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大众,乃至德国/欧洲同行们已经失去之前几十年ICE汽车发展方向主导权并损失了之前数十年的技术积累优势。
  2. 行业背后的国家战略:中国不甘心跟随德国48V汽油/柴油-PHEV-氢能的技术路线,美国也不愿意走日本混合动力-氢能的技术ll路线,并都不愿意走对方拒绝的技术路线。为什么?国家战略里的能源战略和国家竞争战略意味着从地缘政治从未来国际洲际竞争要判断“行”这个大行业的核心要素发展走向。前者不能持续靠引入欧洲内燃机技术,持续吃变速箱精密加工的亏,再走依赖原油进口的柴油路线。后者不愿在日企已经布满专利技术上不断的提交类似当年VHS/CD/DVD时代的专利技术费用,更要把大国天赋异禀的要素优势发挥出来,三电/数字码农这样的核心中美优势。
  3. 传统企业的内部矛盾:由于欧洲大多数汽车企业有深厚的国家/地方政府/家族主导,而最缺乏的是管理者控股的结构(某种意义上德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均为上一世代创业企业。而新管理层往往以没有绝对控股权,与董事会/监事会/工会/地方政府/国家政府甚至外资控股方有大量的决策博弈。这方面大大耗损了企业真实竞争战略研判和执行。
  4. 潜在的行业风险影响:一旦在最近5-10年,大众/德国/欧洲/传统汽车强国在这一代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失败,以为着一个在财富500强常年占据数十个位置的行业产生巨变。意味着目前汽车产业链利益分配模式改变,会深刻影响到某些依赖汽车行业的城市/区域/国家的发展。以目前看来德国/日本汽车行业均有双位数GDP/就业/出口的占比。如果规模/利润发生负向变化,长期以来出口/国外合资获取的高额利润将会降低,对相关国家行业技术发展会进一步打击。

以上,普通雇员,部分中阶管理层和绝大多数行业参与者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一场巨大的变革正在影响你未来的发展。而部分清醒的管理层已经知道在悬崖边缘,进一步是海水,退一步是火焰

来源:知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6974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