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桑蚕
2021 年 9 月 4 日上午,我在酷热的柳州市柳城县农村,见到张总向我走来。
我那时刚从南宁过来,先到柳州市区东看看西摸摸,第二天乘车一路向北,花了 1.5 小时,望柳城县而来。
那几天广西热得我抓狂,车子停在加油站加油时,朋友熄火关闭了空调,正在晕睡的我几乎瞬间被热浪拍醒,座椅突然就热得发烫,我踢开车门就跳下车,站在车旁惊魂未定,仿佛身子被火烧过一般。
一路上日头毒辣,自己眼睁睁看着阳光隔着车窗烧透进来,把我裸露的肌肤晒黑了两个色号,可怜我就差拎两把斧头,整个人就黑得可以 cosplay 李逵。
从柳州市区过来,高速路两旁树木苍翠,密密集集种满了桉树,远处也不再是喀斯特地貌常见的单独耸立的笔直小山,而是渐渐连接成了山脉,当我举起背包挡住车窗外的阳光,望向连绵起伏的群山时,知道自己正驶向云贵高原的山脚余脉,如果一路向北,山会越来越高,土地也会越来越贫瘠。
到达柳城县后,我们冲进了当地一家缫丝厂,见到了皮肤微黑、一身结实肌肉的张总。
张总约莫三十来岁,家里原先在东南亚做生意,后来广西投资,在柳城有一家中药厂、一家缫丝厂,我问他为什么来广西,他说产业用地便宜,这家缫丝厂占地三百亩,一亩地约 20 万,我那时刚从湖南过来,吃了一惊,说我们那产业用地都 60 万一亩了,张总说地便宜,人工也便宜,适合他们做初级加工品。
我们在厂里一边转悠一边说话,参观了分茧、煮茧、缫丝车间,聊了会生丝价格和产业规律,正值中午,见到当地女工端着饭菜,陆续蹲在车间门口吃饭,她们大多四十来岁上下,皮肤黝黑,显然是在田间地头劳动时晒的,一看就是本地村民。
我问张总厂里有多少女工?收入怎样?他说有两百来号人,生手 3500-4000 元一个月,熟手 5000 元一个月,一个熟手至少要半年才出师,都是村子里的妇女,厂子里两班倒,包吃不包住,女工下班都直接回家,用不着住宿。
我点点头说,你一家缫丝厂可能就解决了全村一半妇女的就业问题,他们还可以在家带孩子,不用骨肉分离。
我又问,那如果你这个厂没来前,村里的人靠什么挣钱?一年能挣多少?
张总正在思索着怎么回答这句话时,跟我同行的一位姓陆的年轻农业专家抢答了这个问题,他说广西人均耕地面积 1.3 亩,一家四口人算 5 亩地,主要种甘蔗、水稻、柑桔、桑蚕这些,不过柳州以北大部分地区都不种水稻了。
我问他,种这些东西挣钱吗?
不挣钱,他说,甘蔗分两种,一种卖 480 元一吨,一种卖 520 元一吨,一般一亩地能收 6-7 吨甘蔗,差不多一亩每年毛收 3000-3500 元,但是收甘蔗特别辛苦,一天一个劳动力要 200-300 元,一亩大概要 1000 元的人力成本,加上其它支出,实际上一亩甘蔗地一年能挣 2000 元纯利就不错了。
种水稻呢?
那更不挣钱,陆专家说,甘蔗至少种一次收三年,种水稻一季收 1000 斤稻谷,晒干后实际得 600 斤白米,种一亩地要 200 块的化肥、120 元的犁田机械费、100 元的蓄苗费、115 元的收割机费,加上其它费用,一般一亩一季的成本是 700 元,而市面上现在一斤大米也就两三块钱,累死累活半年才挣 1000 块一亩地,这么辛苦还不如把地租出去,一年一亩还有 600-1000 元收入,种水稻划不来,现在只有老年人种一亩两亩,够自己吃就行。
种柑桔呢?
这就是个技术活了,时间成本还特别高,陆专家说,在广西种砂糖桔,像鹿寨县,差不多 8 千到 1.5 万斤每亩,南宁的沃柑,差不多两万斤每亩,容安县的金桔,差不多 3-5 千斤每亩,但这个东西一般要三年挂果,五年丰产,果树大概养到三到五年,又容易得黄龙病、黄化病,树可能就一片片全死了,这是个技术活,风险太高,就算你这五年顺顺利利挺过来,你又会发现销路是个问题,种水果销路永远是痛点,因为成熟时间就必须卖掉,果子卖不掉会烂,这个时间周期又特别短,果农容易死在这个点上。
我转过头问张总,你们缫丝厂不是要收蚕茧吗?那周围种桑蚕的农民们收入总高一点吧。
张总说养蚕比种甘蔗种水稻什么的赚钱多了,广西每年 4-11 月可以养蚕,桑叶 4 月长出,11 月掉落,比江浙地区多两个月的养蚕期,平均 25 天能出一批蚕茧,平均每个蚕农每月有 2-3 千元收入,抵得种一年的地,不过养蚕气味大,又特别辛苦,你得从地里摘桑叶、打水,蚕宝宝长大后一天吃四顿,半夜也要起来喂蚕,还得不停翻叶子,避免高温,这样才能养出好蚕茧。
我说那你这一家缫丝厂,对本地人来说真是大造化啊,既给他们提供了女工就业,也提供了上游的养蚕收入,你就是这个村的财神爷了。
张总的缫丝厂
张总说我们这行业利润低,就是混口饭吃,你跑到广西来,不会就是为了了解养蚕吧?
我说不是,广西的桑蚕业是江浙地区迁过来的,算是广西的产业升级,就像我们刚才聊到的,养蚕总比种水稻种甘蔗好,收入稳定多了,广西将来的产业升级可能就是在农业这一块。
张总说,我看你平时总是在说工业升级,怎么到广西就说农业了?
我说,这个就说来话长,要说起原因,咱们得从广西的风水开始聊……
贰 风水
按惯例,我们每说起一个省,就要先看看这个省的风水。
风是山,就是地形图,水是河,就是河流图。
不废话,先上地形图。
这张图好像来源于地球知识局
打开广西地形图,看到的全是山,东面有大桂山、海洋山、云开大山,南面有六万大山、十万大山(这名字真有气势),西面有六诏山、凤凰山,北面有九万大山、八十里大南山、越城岭,中间还有大瑶山、大明山 —— 因为在云贵高原的余威之下,山多没办法,只有中间有一些平地,北边以柳州为核心,南边以南宁为核心,山地、丘陵、石山总面积占到了整个广西的 69.7%,到处都是山和石头,这些地方最多种种桉树发展造纸业,适合发展的平原、谷地、三角洲共约占 27%,水域占 3.3%,整体上来看,广西的地形不太好,大山太多,严重阻碍了交通,但放在全国算中等水平,不能跟江浙、广东比,但比甘肃、西藏、内蒙古、贵州等省要好不少,至少还有个北部湾,有钦北防三城沿海,给广西保留了大希望。
因为大山的阻隔,来往不易,不能常坐在一起斗地主,就形成了三大语言区域,分别是东北方向的西南官话,以柳州、桂林为代表,语言接近四川、重庆;西北方向的壮语,以百色、河池为代表,就是壮族人说的语言;以及南面的粤语,又叫白话,以南宁、玉林为代表,中间还有部分地区像贵港说客家话。
大山的围堵是广西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广西全省可用建设用地仅 5.18 万平方公里,扣除已经开发的区域,现在能建设的土地仅 2.27 万平方公里,而且还是一小块一小块零散分布在各市,作为比较,西部同样被围堵的四川有着一大片平整的沃野,广西支离破碎的地形很难像四川这样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头牌省份。
东部是四川的精华所在,西边净是山了
广西最致命的其实还不是山,最致命的,是广西的河流。
我们反复强调过,中国最重要的河流是长江,谁靠长江谁富,而中国第二重要的河流,则是更南边的珠江水系。
而大珠江,主要贯穿了广西广东。
坏就坏在,这条江是由西向东流的,而不是由北向南流的,因为广西的南边才是海,水向东流,财富也自然而然流向了广东。
图片源自星球研究所
图片源自地球知识局
从上两张图可以看出,广西的漓江、邕江、柳江三条大江最后都汇聚成了西江,西江又从广东入海。
广州这座城市所处的位置,刚好位于广东省的东江、北江,和从广西过来的西江交汇的一个核心地带(注意西江并没有直接流经广州,只是离得近),河流再从这块区域出海,因此广州和上海一样,是中国最重要的两个江与海的汇集点。
广州和上海,是中国地理位置最优越的两座城市,他们俩命中注定是一定会富裕的。
仔细看这张图,广州所处位置,刚好是三江交汇区域的核心带,加上可以入海,广州位置极好,但比上海还是略弱一点。
西江这条航线的存在,肥了广东,苦了广西,别看广西有自己的出海口,但因为缺一条南北向的航线,大多数货物不去南边的钦北防,而是千里迢迢跑去了广州,西南地区的货物,则是选择绕道湖南。
广西的北部湾出海口,被地理扼住了咽喉,是一个假出海口。
没有形成规模优势,没有大批货物到钦州港,使钦北防完全玩不过深圳,一位在南宁做水果生意的老板告诉我,他有时从泰国运水果到深圳,大概是几百美元一吨,运到钦州,要几千美元一吨,到钦州贵的原因,一是船少,二是通常要空船返港,而去深圳,能装一大船回去做生意,相当于平时出租车运营,去钦州跑空车回来,去深圳再载个客回来,成本一下就大大降低了。
虽然吐槽了半天,但整体上广西地理位置还是中等水平,也不是差得没脸见人,怎么就发展成这样呢?
广西经济差到什么地步?
2020 年南宁仅有 4726 亿 GDP,柳州仅 3243 亿,桂林仅 2182 亿,其它各市均不到两千亿,其中玉林 1741 亿,钦州 1406 亿,北海 1348 亿,贵港 1303 亿,百色 1303 亿,梧州 1027 亿,河池 910 亿,崇左 788 亿,贺州 727 亿,防城港 727 亿,来宾 678 亿。
这个城市数据放在全国,实在是拿不出手。
2020 年全年,广西 5000 万人口创造了 2.2 万亿 GDP,总量只比苏州市强一点点,排在全国第 19 位,人均 GDP 只有可怜的 44671 元,排在全国倒数第三,仅比甘肃、黑龙江多一点,玩不过吉林、山西、河北、贵州、青海、西藏、云南(河北放在这显得好突兀),2020 年中国人均 GDP72447 元,广西只有中国人均的 61.7%。
等我坐在柳城县张总闷热的办公室里,花了半天时间,将广西的风水讲清楚后,张总忍不住问:地理看起来也不算很差,为什么广西就这么穷呢?
我说这就涉及到另一个知识点了,按理说广西可以发展得更好,但不幸的是,广西遇到了地缘上的问题。
叁 地缘
广西这些年落后全国各省的真正原因,是 1979 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大家可能不理解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明明就一个月时间,从 2 月 17 日开始,3 月 16 日结束,怎么就耽误了广西这么多年?
整个 1970 年代,广西经济总量都安安静静地排在全国第 20 名,那时候福建还是广西的小弟,时常在 22-25 名之间徘徊,福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真正的逆袭之王,现在杀进了全国第七,人均 GDP 达到了全国第四,在全国各省奋进了十几名,成绩喜人,后面我们写福建省时,标题可以叫《逆袭的福建》。
但是从 1970 年到 2021 年,转眼间 50 年过去了,跟福建手牵手的广西,现在还是停留在 19 名,被福建甩了三条街。
因为广西被地缘政治锁死了好长一段时间,使广西错失了黄金建设时期。
1979 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完后,其实中越之间并没有真正罢手,而是进入了长达十年的两山轮战。
两山轮战指的是我军将防御主峰的前沿工事前出到越南境内,使越南必须陷入边界争夺战,我军则安排各军区部队,共 10 个集团军轮番上阵作战,为的是锻炼队伍,推进军队现代化进程,同时也为了拖垮苏联。
对,我没有写错,是为了拖垮苏联,而不是为了对付越南。
因为有中国军队的轮战存在,越南不得不维持 100 万大军,而越南自己是养不活这么大一支军队的,苏联为了照顾小弟,从 1979 年到 1985 年,一共给了越南 600 亿美元援助,包括 575 辆主战坦克、57 艘舰艇、649 门火炮、100 辆装甲车、600 套防空导弹等。
我们都知道,1979 年 12 月,苏联还同时入侵了阿富汗,退出阿富汗时也刚好十年,当时的苏联,其实是在两个战场上同时被财政放血,活生生被放了十年。
战争最容易消耗一国财力,这样四面征战的帝国,迟早会财政枯竭而死。
我在别的文章里,把这一大段历史,统称为 “联美制苏”,为了完成这个大战略,广西做为前线区域,出了一定的牺牲,没有赶上国家大发展的好时候。
越南的阮文灵接了黎笋的班后,发觉再拖下去越南必死无疑,眼见得苏联也风烛残年,这个老大不能再跟了,便于 1989 年托老挝书记凯山转告,希望可以不再对抗,1990 年中越在成都秘密会晤,1991 年 11 月,中越关系正常化。
1991 年,广西的 GDP 是 518 亿,而福建的 GDP 是 619 亿,福建已经反超广西。
随后第二年南巡讲话,整个东部沿海热火朝天的发展了起来,广西渐渐赶不上了。
中国的宏观步骤是 “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接着是 “共同富裕”,所以那时候其实是在倾全国之力先把东部的工业化建起来再说,我写过的江西、山西、安徽三省,都为东部各省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默默无闻的贡献,有的替东部提供低价的矿产资源,有的替东部挡洪水,确保了东部飞速发展,只有东部发展了,中央才有可能有通过转移支付,有足够的资金来投入到西部的建设。
所以广西发展得慢,实际上是吃了地缘的亏,但广西吃这个亏,也是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而暂时付出的牺牲。
否则以广西的地理环境,不可能是现在的 GDP 数据,广西理应发展得更好一些才对。
欠广西的账,全国人民是记得还的。
肆 南宁与柳州
说到这里时,我们已经在张总办公室喝了两大壶热茶,大家轮流上了好几趟洗手间,办公室外的烈日下有黄狗在低吠,过道走廊边衣着朴素的女工不时谈笑着来来往往。
张总说,那救广西的法子,是不是你常说的工业化,我们柳州的工业化就做得好啊。
我说,根据我的观察,能救广西的,可能不是工业化,柳州的历史巅峰期已过,后面,应该是南宁的天下了。
柳州解放后原本只有 12 家工业企业,1957 发展到 162 家,1958 年中央在柳州重点部署了柳州钢铁厂、热电站、联合机械厂、化肥厂、水厂、动力机械厂、水泥厂、造纸厂、建筑机械厂、第二化工厂十大项目,后来因为和苏联交恶,开搞三线建设,上海的针织厂、标准件厂、帆布厂等都搬到了柳州 —–我老家邵阳也在这时候接收了一批上海的工厂,1960 年柳州工业企业达到了 235 家,国企职工有 4 万人左右,柳州工业一时兴盛极了,从此成为全广西的工业重镇,一直红到 1990 年代中期前。
大家熟知的柳州螺蛳粉,就是国企工厂的工人们下班后吃的宵夜,1980 年代工人们看完电影或者下晚班,就去谷埠街夜市吃东西,夜市里有人卖螺蛳也有人卖米粉,工人吃货们为了米粉里多点油水,有时将两样东西放一起吃,不小心搞出了柳州螺蛳粉
所以这个螺蛳粉,其实就是工人生活的产物,生下来就十分接地气。
这么多工厂放在柳州,是有原因的。
一是柳州是湘桂、焦柳、黔桂、衡柳、柳南铁路的交汇地,其中焦柳铁路最重要,负责将河南和山西的煤运到这里来,为柳州的工厂提供能源。
二是柳州有自己的水路港口,能通航 500 吨船只,生产完货物可以顺着水路经梧州(注意这个地名)到广州,再直接出海。
三是柳州当年有自己的合山煤矿,因为有这个煤矿在,建起了广西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保证了工厂顺利开工。
柳州因此一直是广西最繁华的城市,一位在柳州长大的 80 后跟我说,他小时候去南宁,感觉南宁市政建设远不如柳州,那时候柳州,才是整个广西的核心。
但是南宁渐渐反超了柳州。
过去广西搞的 “4+2” 战略,主抓钦北防加南宁,次抓玉林加崇左,另还搞左右江革命老区、西江经济带、桂林旅游名胜等,因为广西是自治区,省长必须由壮族担任,部分战略自然偏向山区而不是沿海,整个广西火力不集中,现在广西突出 “强首府战略”,集中发展南宁,柳州的部分产业,像柳铁、华锡集团、柳钢部分都陆续迁到了南宁,搞得柳州人忿忿不平,觉得这是首府在抢柳州的生存空间。
柳州自 1990 年代中期后,整体工业已经迅速衰落,国企在市场竞争中纷纷落败,倒闭了柳州锌品厂、制药厂、皮鞋厂、印染厂、棉纺厂、味精厂、双马电器厂、电机一厂、鱼峰啤酒厂、双力电度表厂、龙城开关厂、都乐冷柜厂、都乐糖果厂、都乐自行车厂、花篮针织厂、钢圈厂、都乐电冰箱、罐头厂等等等等一大批企业,号称 “死在柳州的区属国企数量,超过了广西其余 13 市的总和”,当时五菱卖给了上海,柳特卖给了吉林,凤糖卖给了深圳,立宇卖给了宁波,柳汽卖给了湖北,花红卖给了上海,柳州元气大伤,现在还要被南宁掏空几家重点企业,当然是不干的。
其实南宁也有南宁的苦处,现在全国都在搞强省会(首府)战略,都在抢中高端人才,广西必须也集全省之力,重点建设一座城市,争取留下更多本土高校人才,吸引外来人才,有了优质人才,才留得下好企业,南宁也想搞好新能源产业、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既有钢铁消费需求,也有相关配套服务需求,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南宁可发展空间确实大过柳州。
广西选择南宁、放弃柳州也实在是莫得办法。
回头再看一下这张广西的地形图,会发现南宁周边的地形要优于柳州,柳州离云贵高原的余脉太近,南宁更适合城市边界拓展。
受高原余脉影响,柳州那边紧挨着山地,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有暗河,石头硬,建房子修地铁成本都比较高。
而南宁属丘陵地带,周围相对平坦,地下没有暗河,修地铁成本也相对便宜。
所以到现在南宁有了四条地铁,而柳州没有一条。
南宁的五象新区,因为是全新建设的,有后发优势,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如果只是从硬件上来看,当我从高处俯瞰,感觉五象新区依稀有了国际大都市的样子。
按照世界各国,以及中国各省的发展趋势,大部分省会都可能聚集全省 20-30% 的人口,打造一个大南宁,会将广西全省的优质人才都集中在一起,其实也有利于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不过南宁也为大建设付出了一定代价,南宁现在城市负债率 2020 年排在全国第 11 位,达 121%,因为负债太高,第五条地铁线也暂时叫停。
伍 工业化
那南宁有没有可能成为广西的工业龙头?能不能带动广西的工业发展?
听完我讲完柳州和南宁,张总掸了掸手中的烟灰,忍不住问。
我想了想说,可能不仅是南宁的工业不会发展得太好,整个广西的工业也不能抱太大的期望。
为什么?
这也得慢慢说了。
阻碍广西发展工业,主要是两大原因。
一是南边各省所谓的工业化,其实本质上就是承接珠三角的制造业转移,珠三角从 2008 年开始腾笼换鸟,几年时间有 7 万多家企业搬走,主要是陶瓷、电镀、纺织服装、皮革鞋业等产业,周边当时有湖南、江西、广西三个省准备承接这些企业。
很可惜,在和湖南、江西的竞争中,广西落败了。
广西 2004 年就做好了准备,搞了一个庞大的党政代表团访问广东,想从广东接手一批工业,广东刚说要腾笼换鸟,广西就在梧 州召开全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会议,准备接盘,2010 年划出离广东较近的玉林、贵港、梧州、贺州四个市搞了个 “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你不能说广西不努力、不争气,实际上广西已经尽力了。
湖南从 2011 年也开搞产业转移示范区,两年后就接收到了 1293 个产业转移项目和 1528 亿资金,瞬间就超过了广西的桂东示范区,到 2021 年,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投产企业只有 43 家,还没有郴州经开区一个区多。
江西人更努力,2003 年就跑去广州搞推介会,希望能承接部分工业,2005 年末粤赣高速通车,2021 年年底赣深高铁也将建成(我家就在其中一个站附近,天天看这个高铁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建得热火朝天),极大的推动了江西,尤其是赣州的发展,赣州在 2008 年,就成功吸引了 300 多亿资金,161 个亿元以上项目,中国五矿、中国中化、中国华星、台湾光宝、王氏港建等企业落户赣州工业园。
人口就能说明问题,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湖南的郴州比上次增长了 8.54 万,永州增长了 10.96 万,每年都是稳定的微微增长一两万左右,这两座城市是极易被广东吸走人流的,但人口不减反增,说明工业的到来提供了足够的就业机会,大家也不用离乡背井讨生活了。
而广西这边寄予厚望的玉林、贵港、梧州、贺州,2020 年 2019 年分别减少了 8.1 万、11.45 万、25.6 万、7.74 万,人口出现了负增长,说明广东要转移的工业根本没接住。
中国未来十年的产业链转移大周期里,珠三角主要能辐射到赣州、郴州、贺州、衡阳、邵阳、永州、柳州、南宁、贺州等地,但最近这几年,从我亲自跑过的江西、湖南、广西各市进行对比,发现转移重点已经着落在赣州、衡阳、郴州等地,广西在湖南和江西的强大攻势面前,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未来 10 年,江西将承接长三角 20% 的产业,珠三角 30% 的产业,浙赣粤大运河打通后,江西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那广西是怎么输掉这场工业承接竞争赛的呢?
一是广西早年对承接广东工业的重视程度,不如 “大西南出海通道” 这个定位,往广东的高速公路修得较晚,先修了柳州、桂林、南宁、北部湾一带的高速,再修往西南向的邻省高速,往东只在 2008 年修好了南宁到梧州的南梧高速,交通硬件跟不上发展。
二是广西人去广东发展后,最后从打工仔发育成企业家数量,较其它各省要低,回乡投资的人相对较少,这个才是广西玩不过湖南和江西的重点。
虽然没办法统计广西到底有多少人在广东成了有钱人,但 2020 年 8 月,贝壳网发布了大湾区购房人群来源,这两张图,也深深透露出广西人在广东的财力相对较弱。
邵阳人和衡阳人是湖南在深圳、东莞买房的主力
外省人更偏爱深圳和东莞
从大数据上可以看出,来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珠海,这五座较富裕城市购买房子的外省人,以湖南、湖北、江西三个省为主,广西所占的比例极低。
但其实广西人在广东的总数并不低,广东省现有总人口 1.1 亿,其中户籍人口 7900 万,长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 3100 万,居住半年以下的流动人口 1100 万,全广东外来人口里,第一名是湖南人,占 460 万,第二名是广西人,占 355 万,第三名四川人,占 260 万,第四名湖北人,占 233 万,第五名江西人,占 187 万,第六名河南人,占 176 万。
以广西人在广东的数量,和极不相称的购房数据,可以说明广西人发财或成为企业家的相对较少,赚钱完全玩不过湖北人和江西人。
在广东赚不了钱,自然无法带更多的钱回家乡投资,所以广东的工业,自然而然流向了湖南省和江西省。
去广西调研前,我在湖南拜访了几家开发区,咨询了一些企业家的来历,有好大一部分人,确实就是湖南人,在广东从事制造业,湖南这边搞招商大会,一般给两大优惠,一是土地,二是税收,大家一看确实成本降下来不少,人工便宜,生活成本又低,营商环境也变好了,加之思乡心切,就回到了湖南老家。
其实湖南、江西的土地还是贵广西不少的,但这一项优惠,无法抵消大家想回家的冲动。
再深究一下,广西人为什么在广东赚大钱的几率相对较低呢?
我个人认为是一种经济惯性,是广西长年落后于东部省份形成的,是因为不富裕,使大部分广西人接收到的教育资源、信息资源相对要更少,也使他们在外面闯荡时,没有其他省更开阔的视野。
同样的道理,也发生在贵州、云南两省人的身上,湖南、湖北、江西三地的教育资源,使他们在竞争中获得了领先。
这也是我在广西走访时,时常听到广西本地人说,希望广西取消 “自治区”,改为省份的重要原因。
对了,广西现在工业难以发展,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碳排放指标。
做为一个后发地区,广西要引进工业时,碳排放指标成为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比如北方有几家大钢厂,曾想过迁到钦州或防城港,但谈来谈去都谈不下来,就是卡在这个指标上。
一位公务员十分遗憾地对我说,等到我们广西想发展工业时,中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环保已十分严格,广西错过了最好的发展工业的年代。
陆 突破宿命
南宁的工业真的这么弱吗?
张总听到这里,有点不敢相信这些数据。
是的,我说,你可以查一下 2019 年广西各市的工业化率,最高的是传统工业城市柳州,工业化率 43%,南宁只有 13%,工业化率还是全省最低的。
那南宁 GDP 主要靠什么?
靠房地产,以 2019 年举例,房地产占到了全南宁 GDP 的 32.4%,排全国第三,南宁已经深深地依赖房地产在发展。
不过房地产终究走到了尽头,南宁也急需转型,建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首府,2020 年 8 月,五象新区累计完成总部企业的 54 家,已经有 39 家企业通过购地建设总部落户在新区,五象新区 2019 年时可怕的 125 万平方米甲级写字楼存量,80.2% 的空置率,也终于降到了 2020 年末的 47.86%。
我其实不是太担心南宁的发展,毕竟它现在是全广西建设得最现代化的一座城市,五象新区放在国内也是拔尖水平,加上全广西最好的基建,广西人都会愿意到南宁居住,南宁可以通过不断吸食新鲜的人口和产业,来推动南宁的发展。
我担心的是整个广西。
在跟湖南、江西争夺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战役中,广西落败了,使广西的工业很难在后期十年得到大发展,在跟云南争夺西南老大的位置上,云南依靠大规模基建投资,生生将广西反超,昆明也以 6733 亿 GDP,压制南宁的 4726 亿。
贫穷的广西必须正视现实,南宁餐饮店的服务员才三千多一个月(包吃住),普通城市人的收入一般在 3500-5000 之间,农村如果只靠土地不打工,种点甘蔗什么的日子根本过不下去,广西要自救,除了工业上能拉一点是一点,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第一条路,是完成农业升级。
这其实不是个好建议,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农业不管怎么折腾,一亩地的产值上限永远只有那么高,搞来搞去也难突破一亩地四五千块钱一年,后生仔不如老老实实去电子厂打工。
广西也不算是农业大省,在全国还排不上前十,但广西适合多种水果、药材、农作物生长,什么沙田柚、荔枝、香蕉、金桔、桂圆、山葡萄、月杮、红枣、猕猴桃、甜茶、薏米、墨米、茯苓等等。
广西只有原料,没有品牌,广西人自己熟悉的梧州六堡茶、富川脐橙、阳朔金桔、平乐沙田柚、桂林三花酒等等,在全国没什么名气,广西只有打造出自己的农产品品牌,才能卖出高价,农业才有利润空间。
像葡萄产业,广西也曾经引进日本的巨峰葡萄,价格比普通葡萄贵几倍,辽宁北镇、河北秦皇岛、山东大泽山、江苏连云港现在都能栽种,但广西一直没搞定大规模种植,种出来的味道不对,价格搞不上去。
广西还从东部承接了桑蚕业,这本来是江浙地区的产业,现在江浙工业发达,桑蚕业转移到了广西,主要集中在河池宜州,还有茉莉花茶产业,本来是在福建,现在转移到了横州,产量占到了全球的 60%。
张总听到这里,打断我说:所以你才来我们缫丝厂?你是来看桑蚕业的?
我说:是啊,桑蚕业算是广西农业升级的一部分,你工厂设在这里,农民们的收入比种甘蔗水稻就高出一大截了,如果江浙没有完成工业化,他们也舍不得将这个产业转给广西的。
蚊子肉也是肉啊。
广西的柑桔、沃柑、蔗糖都是百亿级以上,螺蛳粉也形成了原料、店铺、电商三个百亿市场,罗汉果、海产养殖、养猪也有一些代表型企业,但整体上呈现出没有品牌、农业技术落后的现状,广西农业需要技术人才和品牌包装,否则改变不了全国人均 GDP 倒数第三的困局。
要改变广西宿命的第二条路,是贸易物流。
这个比农业升级要更重要,也更容易见到成效。
2021 年 6 月,《广西日报》发了篇重要新闻:平陆运河将于 2022 年开工。
这将会和江西的浙赣粤大运河一样,是改变广西命运的一条运河。
广西一直想定位成西南货物的出海大通道,希望西部各省的货走北部湾出海,但是常年以来,这些货都走长江跑上海去了,或者走西江跑广州去了,广西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挣钱。
现在修平陆运河,就是文章前面说过的,将广西从西向东的水道改写,连接南北水路,使广西的江和海连接起来,使广西也能通江达海。
我们都知道,谁通江达海,谁就能一夜暴富。
这条运河其实我们古人也想过,但迫于生产力搞不起来,但是现在,可以搞了。
平陆运河全长 140 公里,总投资 680 亿元,从西江干流西津库区南宁横州市平塘江口,跨沙坪河与钦江支流旧州江分水岭,经钦州灵山县陆屋,沿钦江干流南下,进入北部湾钦州港海域。
有了这条河,广西就打通了任督二脉。
2019 年中央曾规划 2035 年展望,旨在打通西部陆海三条新通道,分别是:
重庆至贵阳至南宁至北部湾、重庆至怀化至柳州至北部湾、成都至宜宾至百色至北部湾三大通道。
这条运河就是当中的一个水道节点,将使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及西南、中南、西北地区开辟更方便、更经济的出海口。
平陆也会将广西的北部湾、重庆、新疆等 13 个西部省市串联,连接欧亚铁路,打造广西的国际大格局。
甚至可能再过十年二十年,搞一条湘桂运河,将湖南和广西的水路也连接起来,到时西江和长江都可以贯通。
以我们一向基建狂魔的风格,我觉得我们是下得了这个狠手的。
2020 年整个北部湾港口吞吐量仅排在全国第十一名,仅 505 万标箱,比上海和宁波差距巨大。
但相信平陆运河贯通后,南宁港和北部湾将迎来一个大爆发时期,同时我们也可以预测到,广西的南宁和钦州两市,将会遇到一个极兴盛的历史发展机遇期,而柳州和梧州,因为广西的工业化和水道的改变,历史地位将逐步衰退。
所以,想去广西发财的朋友们,快奔向南宁和钦州吧。
柒 未来
在柳城告别张总后,我又坐了两个半小时的高铁,来到了美丽的海滨小城防城港。
这里有著名的盛隆钢铁、嘉里粮油,也有西部最大的核电站。
当地一位做投资的朋友过来接我,他把我拉到防城港海边,指着正在忙忙碌碌卸货的轮船对我说:这边是六万吨级别的大货轮,远处是十万吨级的。
我点点头说:是的,北部湾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货轮会越来越多。
因为这里,就是广西未来,摆脱贫穷的希望。
广西人民将在这里,与宿命,展开对决。
感谢广西一路接受我采访的朋友,感谢《广西楼市》,感谢在广西陪伴我的小伙伴们。
来源:卢克文工作室 微信号:lukewen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