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从无到有的跨年晚会说明节日的观念和习俗是可以重新定义的

从无到有的跨年晚会说明节日的观念和习俗是可以重新定义的

1

@卢诗翰:刚刚看了各路电视台网站们争奇斗艳八仙过海的跨年晚会
然后我突然想到一个有趣的观点,以前12月31日似乎没有过跨年夜和看跨年晚会这个习惯,但这两年各个台都坚持做晚会,大众也形成了过跨年日和看跨年晚会的习惯。
所以,很多时候,节日的观念和习俗是可以重新定义的。

因此,我们对待洋节乃至许多新鲜事物的态度,能不能也采用这个思路呢。

不要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就拿圣诞节来说。
大众认知里的圣诞老人,其实就经过了多次演变。
最初的圣诞老人,是东罗马的一位圣徒,圣.尼古拉斯,他乐善好施,经常救助穷人,以匿名的方式赠送给当地穷人各种礼物而闻名。这是圣诞老人送礼物传说的来源。

后来,荷兰人把这个故事拿来改了下,把东罗马的圣尼古拉斯改成了居住在欧洲北部,饲养了很多驯鹿,会架着驯鹿给孩子们送礼物的圣诞老人。驯鹿元素由此出现。
但此时的圣尼古拉斯纪念日并非在12月25日,而是在12月6日。

于是后来,英国人觉得,圣尼古拉斯日这个12月6日,和12月25号圣诞节有点近,我不如把两个节日结合到一起,变成一个更大的庆祝日~于是~圣诞老人就被挪到了12月25日~
事实上,你们难道不好奇吗,圣诞节是耶稣的生日~但为什么有圣诞老人这个形象呢?
答案是这原本就是两个节日的元素合并到一起的~

但此时,圣诞老人的形象,是图一这样的,穿着绿色衣服的。
原因很简单,17世纪早期,人们会在冬至这天用绿色植物装饰家里,因为大家相信绿色植物拥有抵御严寒的魔力,因此,出没在寒冬大雪里的圣诞老人自然也就穿着一身绿色的魔法外衣。
但是到了19世纪,可口可乐在冬天想投放广告时,希望能将产品和圣诞老人元素结合到一起。他们找到了插画师哈登·森德布洛姆,后者在创作中把圣诞老人改成了红色并推出了一系列广告画报。
1931年,这一系列新版的可口可乐广告首次亮相,同时刊登在《国家地理》《女士之家》《纽约人》等热门杂志上,大获成功,之后在可口可乐的不断推广下,走遍全世界。
于是,到了现在,欧洲美国乃至全世界,对于圣诞老人的认知都是穿着红色衣服了。

发现没有,哪怕是大众皆知的节日,认知和观念也是可以改变可以本土化的。各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本土化。

当前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你无可避免的要和国外进行交流和沟通,想要完全杜绝这类舶来品节日其实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如何化洋节和新节为中用,形成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节日,也许就是一个过洋节和不过洋节之外的新思路。

当前来说,双十一和跨年夜,我认为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
据我所知东南亚许多国家也开始跟着中国过双十一了,有没有可能以后让老外们也在圣诞节送苹果呢?

要知道,中国文化自古以来的特点就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吸收,可不能丢了老技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58709/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