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华为的救赎,从史上最强大的 Mate 手机开始

华为的救赎,从史上最强大的 Mate 手机开始

文 / 张小旺 编辑 马钺

来源:字母榜

今日(22 日)晚间 8:00,华为 mate 40 系列新品发布会如约举行,发布 mate 40、mate 40 Pro、mate 40 Pro + 和 mate 40 RS 保时捷设计版四款手机产品。

外界对这场发布会期待已久。“9・15” 禁令生效以来,华为面临的艰难局面越发清晰:包括台积电、高通、三星等半导体供应商目前已停止向华为供应芯片。在麒麟芯片存货用一天少一天的情况下,市场上传出华为出售荣耀的消息,以断臂求生。

1

华为终端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也一改往日在社交平台高调的行事作风,发布会前夕,关于华为 mate 40 系列,他公开对外的声音小了许多。他上一次公开对外发声,还是在 8 月 7 日的中国信息化百人会 2020 峰会上,直言华为麒麟芯片在 9 月 15 日之后无法制造,将成为绝唱。

正值风雨飘摇之际,可能是最后一版搭载麒麟芯片的华为 mate 40 系列能不能打?直面发布不久的 iPhone 12 系列,mate 40 是否有一战之力?面对当前窘境,华为如何安然过冬?在这场发布会中,我们可以窥见答案。

“史上最强大的华为 Mate 系列。” 华为对 mate 40 这一麒麟绝唱的评价不可谓不高。

华为此次发布的四款系列机型,全系配备 90Hz 高刷新率,支持 66W 有线快充。至于为何没有配备当前主流手机厂商都已搭载的 120Hz 高刷新率,余承东表示,对华为来说做到 120Hz 刷新率并不难,不上是为了平衡功耗、电池续航等使用体验。

在历来是华为强项的拍摄水平上,mate 40 系列的一大亮点在于,搭载了业内首款自由曲面镜头,配合华为防畸变的算法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拍摄画面畸变问题。

在核心硬件部分,全系搭载全新 5nm 5G SoC 麒麟 9000 处理器,华为官方表示,这颗处理器的晶体管数量达到 153 亿,比苹果的 A14 多出 30%。

在售价上,mate 40、mate 40 Pro、mate 40 Pro + 和 mate 40 RS 保时捷设计版起售价分别为 899 欧元、1199 欧元、1399 欧元、2295 欧元,23 日零点起开启预订。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 mate 40 系列手机产品之外,华为在这场发布会上还发布了华为 Watch GT2 保时捷版本、头戴式耳机 FreeBuds Studio 等五款手机融合产品。

当下的华为正值多事之秋,芯片断供带来的影响已经引发连锁反应,mate 40 系列供货减少、荣耀品牌被传出售,华为的手机业务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

而即便是剥离荣耀品牌,华为也不得不面临芯片难以为继的局面,存货消耗殆尽之后,华为怎么办?即便华为能够打通新的芯片供应商,但斡旋之中错过的市场,又当如何弥补?

IoT 可能是华为消费者业务唯一的出路,但目前,华为的 IoT 建设或许远未到独挡一面的时候,单纯依靠融合硬件产品的出货,很难成为华为消费者业务新的增长引擎。

A

2018 年华为在欧美市场遭遇重挫,当时华为尚能通过大举攻入国内市场予以应对,也正是在国内市场的持续发力,华为得以在手机市场整体收缩的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

据 IDC 数据,2019 年全年,智能手机中国整体市场出货量约为 3.7 亿台,同比下滑 7.5%。具体到市场份额,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中,仅华为市场份额有所提升,达到 38.3%,较 2018 年份额提升 11.8 个百分点,而包括小米、OV、苹果在内的其余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均有所下降。

但华为如今面临的境况显然比当时更加严峻。“9・15” 禁令几乎扼住了华为的咽喉 —— 不仅斩断了华为麒麟芯片的自研与市场应用,甚至封堵了华为采购其他高端处理器芯片的退路。而这种 “无芯可用” 的局面,对华为带来的影响势必深远且难以正向解决。

首当其冲的便是子品牌荣耀,本月以来,以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分析称华为将出售荣耀手机业务为始,市场上不断有荣耀即将出售的消息传出。路透社近日便报道称,华为当前正试图重新调整业务重点,将旗下中低端定位的荣耀品牌手机部分业务出售,后续将专注于定位高端的华为手机。

2

河南一家荣耀省包的产品负责人也对字母榜表示,“荣耀卖身应该是确切消息,目前潜在资方包括四家国企与一家外企,总出资金额大概在 300 亿左右。” 这项交易一旦达成,荣耀将完全脱离华为体系。

当前,华为品牌与荣耀品牌之间的矛盾在于,除华为高端旗舰 P 系列与 mate 系列采用华为自研麒麟芯片之外,在荣耀的产品线里,搭载麒麟芯片的产品也不在少数,比如荣耀 V 系列以及数字系列。

据砍柴网报道,来自华为上游供应链的消息透露,华为交付给台积电的麒麟 9000 芯片订单是 1500 万颗,但受生产时间所限,这批订单最终只完成了 60% 左右,交付量在 880 万颗左右。

这样的供货量对华为来说并非好消息,要知道,去年 mate 30 系列发布后,余承东曾公开表示,上市仅仅 60 天后,全球出货量便已超 700 万台,同比增长 75%。

麒麟芯片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优先供应华为系产品自然是更好的选择。而华为系与荣耀系之间的矛盾也将变得愈发不可调和,禁令之下,同属华为公司的荣耀子品牌,也面临着芯片断供的危机。

更何况,以芯片断供为起点,庞大的销售体系下,荣耀面临的是下游经销商货源不足导致的营收下滑甚至停滞、三四线城市毛细血管渠道收缩、以及友商的加速布局和挖人等复杂的局面,牵一发而动全身。

王明是河南某荣耀省包的一名渠道经理,他告诉字母榜,近两个月,荣耀的变化很明显。

从 9 月份开始,荣耀整体的供货量开始持续收缩。整个 9 月份,荣耀整体的供货量减少了 30%-40%,对应华为在乡镇渠道收缩了将近 30%。

这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状况,“现在利润跟之前相比减少了一半,不亏钱但也只能维持正常经营。最直接的影响是,我们之前除了基本的运营成本,会在渠道促销方面有另外投入,但现在这部分预算基本砍掉了。” 王明告诉字母榜,目前整个公司每个月的基本运营成本在 150 万左右,他们压力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 9 月份,荣耀甚至没有对手机业务进行任何指标的相关考核,在王明的印象里,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

另一边,友商早已伺机而动。他们一边迅速弥补荣耀在乡镇市场的空缺、一边用抬高工资的方式,挖角仍在荣耀销售体系内的任职员工。

王明所在的省包公司,直接触达区域经销商的员工是一线业务代表,他们主要负责荣耀在某一区域的供销以及渠道管控,这部分人群是友商 “挖人” 行为的重点。

“从 9 月份开始,友商的动作就很密集了,他们会直接打电话给一线业务代表,基本每天我们公司员工都会收到十几个电话,他们的挖人方式就是在原有底薪基础上上调工资,一般在 2000 左右。” 王明告诉字母榜,目前河南两大省包已经被挖走了十几个业务代表,这些人对华为不构成太大损失,因为被挖走的很多人业绩并不出色,但对友商来说,荣耀原来的业务员有资源、有经验、懂渠道,还是有可用之处。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字母榜 9 月份找到王明的时候,他对荣耀供货量减少的事实虽有所担忧,但仍然对荣耀抱有期待,他当时告诉字母榜,荣耀整体的存货足够,只是为了拉长战线在做选择性调整。不过近日对字母榜提及 10 月份的供货量时,他坦言荣耀的供货量仍然处在近乎减半的状态,言语之间透露出些许无奈。

对当前以 “求生” 为核心诉求的华为来说,出售荣耀或许真的是更好的选择。

另一方面,郭明錤此前在分析中提出,荣耀独立之后,购买零部件将不再受禁令影响,荣耀手机业务也能得以保存。

B

相对于存在感并不强的 mate 40,Mate 40 Pro 与 Pro+,是本次发布会的重头戏。

6.76 英寸的 OLED 屏幕、90Hz 的刷新率、2772 x 1344 像素的分辨率、沿袭 P40 系列的 “药丸” 开孔设计、双扬声器,这些常规升级在这两款产品上全部具备。

这两款手机最大的区别来自于外观。其中,Mate40 Pro 采用玻璃材质面板,提供白色、黑色、银色、绿色(夏日胡杨)和黄色(秋日胡杨)五种配色。Mate40 Pro + 则拥有黑色和白色的陶瓷材质后壳,同样沿袭华为 P40 Pro + 的设计思路。

在核心硬件部分,全系搭载全新 5nm 5G SoC 麒麟 9000 处理器,其晶体管数量达到 153 亿,比苹果的 A14 多出 30%,这意味着,华为 mate 系列能够保持更低的功耗。

3

GPU 方面,麒麟 9000 芯片配备全新的 ARM Mali-G78 MP24,这是全球首个拥有 24 核心的移动图形处理器,相对于骁龙 865+,性能提升 52%。整体的能耗比也比骁龙 865 + 有最低 25% 的提升。

谈及此处,余承东还隐隐对标了苹果一把,他表示,“不像某厂商刚刚才推出第一代 5G 手机,华为已经是第三代了,在现网测试中,上行比其他的 5G 技术快 2 倍。”

他还表示,随着相关技术的再次升级,华为 mate 系列能够做到使用 36 个月之后依然不卡顿,流畅性只比最开始下降 2.5%。

影像系统,依旧是华为这场发布会的重中之重,全系产品摄像头均采用了星环设计。

其中,Mate40 Pro 沿用潜望式光学变焦结构,实现 10 倍混合变焦和 50 倍数字变焦,Mate40 Pro+ 则是实现了 20 倍混合变焦和 100 倍数字变焦,从超广角到超长焦基本上实现了全焦段的覆盖。

4

在视频方面,后置镜头实现了实时视频 HDR 以及超级运动防抖,前置则是实现了前置慢动作、前后双景录像和前置 4K 等功能。

一大亮点在于,mate 40 Pro + 搭载了业内首款自由曲面镜头,余承东表示,配合华为防畸变的算法技术,这一镜头能够有效解决拍摄画面畸变问题。

发布会结束的第一时间,华为 Mate 40 Pro DxOMark 榜单出炉,华为 mate 40 Pro 以前置相机 104 分、后置相机 136 分的成绩登上榜首。

可以看出来的是,作为华为的传统强项,mate 40 系列这次在摄像水平上一如既往保持了高水准,但相对于此前 iPhone 12 系列的改变而言,提升幅度并不大,华为的领先优势,正在被苹果缩小。

C

任正非此前曾公开表示,华为一定要走利润高的高端手机路线。在他看来,华为消费者业务只是辅助产业,目的就是赚钱,负责输送资金,好助力运营商业务在全球冲锋陷阵。

华为 2019 年年报显示,消费者业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4673 亿元,同比增长 34.0%,在总营收中的占比首次过半,高达 54%。

如今,华为手机业务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IoT 或许是华为消费者业务唯一的出路。

字母榜此前在《华为这根绳上的蚂蚱》一文中就曾指出,从 7 月份开始,华为便有意识加大了对经销商在融合产品方面的考核比重,具体包括智能手表、手环等终端。

一位华为 top364 级别经销商下的门店老板告诉字母榜,“大概的考核方向是看我们单店手机融合产品的销量比重,具体考核细则不便透露,但当下每个门店会设置一到两个融合专员,每周会有两次线下培训。不仅如此,这批融合专员有一个固定的微信群,他们每天早上都要晨读,还要将自己介绍产品之类的演示视频放在群里打卡”。

不过他向字母榜透露,当下他所在的门店,平均每个月融合产品的出货量只能占到十分之一左右,华为的转型之路注定道阻且长。

客观来看,每一次网络制式的升级对行业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3G 到 4G,加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手机终端 App 应用的繁荣,进而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但 5G 时代,手机终端的链接范围更广,承载入口越来越多,带来的是万物互联与人工智能。

今年以来,国内手机品牌纷纷加速 IoT 布局,先后推出智能手表、智能电视等产品,大多也是在备战 5G。

不过就当下的市场布局而言,在 IoT 布局上较为完善的无非 iPhone、华为与小米三家,硬件产品已覆盖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的融合产品。

相比之下,华为在 AIoT 上的战略布局显得稍晚,2018 年底,华为正式推出 AIoT 生态战略,表示将从入口、链接、生态三个层面构建丰富的产品形态,以 “HiLink+HiAi” 作为支撑产品生态的技术使命;到 2019 年,华为提出 “1+8+N” 全场景战略,希望以此构建起牢固的终端消费者生态系统。

当下,在硬件生态上,华为已经具备相对完备的体系,终端产品已经覆盖到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电视等多款终端产品。

但从竞争维度来看,华为的 AIoT 生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从 IoT 开放平台接入的设备数来看,小米在 AIoT 布局更早,且大多采用 “投资 + 孵化” 的方式,构建起庞大的生态链圈,覆盖品类更广。

再从硬件生态的协同性来看,小米以手机为入口、以 “小爱同学” 为核心,已经搭建起协同性较高的生态体系。而苹果最早在推出智能手机之前,就已经在做电脑和平板此类终端产品,得益于其封闭的 iOS 生态,其对硬件终端之间的互联协同,已经进行了长达十年以上的优化。

分布式技术,被华为视作其 IoT 生态下的一项核心底层技术。此前,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在接受品玩采访时曾提到,“我们基于分布式技术的系统,不再是复制 Android 和 iOS,因为他们俩本质是一样的:由 App Store 下载 App 到手机上来运行。但基于分布式技术,我们突破了单手机的限制,多设备连接成一个生态之后,设备会有新的定义,建立在此之上的生态开发与应用形态就变得不一样了。”

但目前,以华为手机、电脑、平板三方协同为例,在具体的协同方式上,最主要的连接还是体现在手机对电脑、手机对平板的交互操作,三者之间端对端的交互仍需完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5693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