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不夸张地讲,痛经之痛疼犹如子宫碎大石!痛经并不一定会发生在每一个女性身上,但年轻女性真的更容易痛经!
如果你身边一位女性朋友在某一时期突然性格大变、“易燃易爆”,八成是因为她的 “大姨妈” 来拜访她了。
女生们对这位每月都要光顾拜访的 “亲戚” 可以说是情感复杂,既担心它来,又担心它不来,更担心它乱来。
而任性的 “大姨妈” 呢,则是想来则来,想走就走,每次来还很客气地捎上些功效十足 “礼品”,让女生们腰酸背疼、心情沮丧、嗜睡、难以集中注意力,甚至腹痛难耐,生不如死。
年轻女性更容易 “大姨妈痛”
痛经,也叫做月经痉挛。都说 “十女九痛”,女性被痛经折磨得真有这么惨吗?
实际上的情况没有那么严重,但痛经也很普遍。据 1980 年全国女性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的报道,中国女性的痛经发生率是 33.19%。到了 2000 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 56.06%,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中国女性都出现过痛经。
年轻的女性则更惨,她们被痛经 “光顾” 的可能性比其他年龄段的女性都要高。
以女大学生为例,中南大学的学者运用流行病学常用的横断面研究方法并整群随机抽取了 2555 名中国女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女大学生的原发性痛经发生率为 51.1%,其中 18.1% 为轻度痛经,27.7% 为中度痛经,5.4% 为重度痛经。
做女人难,从这个角度看,年轻女人更难。
因为调查方法和对疼痛的定义不同,各种研究所统计出的结果都多多少少都有些差别,但就青春期少女来说,痛经的发生率大多在 20%~90% 之间。
对比之下,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对 15 个省、市的 9951 例已婚妇女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已婚女性的痛经患病率为 15%,这个结果比年轻的未婚女性低了不少。
“姨妈” 来就来了,会痛是怎么回事?其实痛经有两种,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是由生殖系统病变这种明确的疾病引起的,例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等,此类痛经出现的情况比较少见,如果是这类痛经,就需要去医院治疗了。
绝大部分女性发生的痛经都属于原发性痛经,其主要元凶是一种叫作 “前列腺素” 的东西。
简单来说,前列腺素在 “大姨妈” 来的前一天以及在 “姨妈” 期间会增多。在整个 “姨妈” 期间,子宫都会收缩,但如果前列腺素过多就会导致子宫收缩异常、缺血、缺氧以及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引发不适和疼痛。
女生们可能没想到,我们虽然没有前列腺,但却被前列腺素折磨得死去活来。
“姨妈之痛”:子宫碎大石
对于女生来说,“姨妈” 来的那几天都不太容易。坐着、站着、躺着、趴着都疼,男性朋友可能不太理解:“真的有那么疼吗?”
男性无法理解这种痛,但女人还是懂女人的。在豆瓣上,有一个 “痛经的女人是忍者 “小组,全天候都有女性在发帖吐槽痛经。
数读菌爬取了 2019 年 10 月 31 日前该小组一共 2440 条帖子,从时间分布上看,小组开始活跃起来是从上午 9 点开始,到下午 2 点至 5 点,发帖量达到了一个高峰。
之后发帖活跃度略有下降,晚上 9 点后发帖量又开始增加,直到凌晨 1 点前发帖数都超过了 100。
总体来说,白天与睡前都是被 “姨妈痛” 逼到吐槽的高峰时段。白天痛经,影响学习或工作。晚上痛经,会影响休息。
最惨的是,还有不少女生被痛到睡不着或者是半夜突然被痛醒。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折磨让她们凌晨三点打开手机,打下文字无声地控诉:“被痛醒,好绝望。”
到底是有多痛才会让她们连觉都睡不着?
通过对 2019 年 10 月 31 日前豆瓣 “痛经的女人是忍者” 小组的 2440 条帖子,以及知乎 “痛经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中的 1624 条回答进行分析,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
“痛苦”“痛到”“剧痛”“痛醒” 都是直接描述痛经的常见词语。还有的痛到 “要死”“死去活来”“生不如死”,上升到了生死的高度,希望早日 “解脱”,例如这位女生:
怜悯我的,给我一刀来个痛快的,这样死不去赖着活的,受不了了。
还有的女生已经痛到超脱,开始思考前世今生:
有时我想,痛经的我是不是因为过去业障太深。
轻度痛经的痛感时有时无,不是到不能忍受的地步。但有时痛经严重起来,除了剧烈的痛感,还可能伴随着冷汗、呕吐、上吐下泻、腰酸胀痛:
生理期第一天,疼到吐,吐的连水都不剩,浑身发抖。
痛到呕吐,痛到睡梦中惊醒,痛到在卫生间爬不起来,痛到 30 + 气温抱着暖水袋长衣长裤在阳光直射的车里瑟瑟发抖。
痛经是在下腹部出现的痉挛性疼痛,女生们在吐槽中提到身体部位的词频数也较多,例如 “子宫”“肚子”“小腹” 等。
甚至有女生运用比喻,将来痛经时子宫的状态进行了生动地描述:
我的子宫变成了挖掘机施工现场,还是蓝翔毕业的。
就是那种把小腹钻遍孔再插上无数把螺丝刀拧来拧去的钝疼,各个血管都缠在一起又被橡皮筋一样拽来拽去,整个子宫切开剁碎淋上硫酸从外腐蚀到内,像潮汐从腹部漫开一样,腰像沙袋一样被踢无数次,腿像注水一样酸软。
一般来说,原发性痛经的罪魁祸首前列腺素在月经开始的最初两天浓度是最高的,这两天痛经也就越严重。[5]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帖子中出现有关时间的词语中,“第一天” 的词频数最多。
另外,在吐槽痛经的这些帖子中,地点类的词语也有不少,例如 “床上”“医院”“厕所” 等。毕竟痛经之痛,犹如子宫碎大石,痛到离不开床是痛经女孩的常态。
痛经还伴随着便秘的感觉,更是让女生们频繁蹲厕所,甚至在马桶上 “坐到快脱肛”。
痛经应该怎么办?
再刚强的女人,在痛经来时也可能会变废人,想要不痛是痛经女孩心底最大的呼声。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痛经吗?通过对知乎 “如何缓解痛经”、“女生痛经时该怎么办” 问题下的 1694 条回答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网友常用的方法。
在大家的回答中,大概有这么几种办法:一类是饮食调理,例如 “红糖”“红枣”;一类是用药以及寻求医疗帮助,例如 “止痛药”“中药”“艾灸”“医院”;还有一类是热疗,例如 “热水”“保暖”“热水袋”“泡脚” 等。
可惜的是,在这些热情的 “支招” 中,很多方式都没啥用。
比如被提到最多的是 “红糖”,词频数达到 724 次。红糖真的是 “姨妈之光” 吗?
其实,红糖真没那么神奇,它绝大部分的成分都是蔗糖,并没有什么可以止痛的元素,喝多了反而会长胖。
除此之外,经期想要通过红糖补血也不太可能。红糖中可以补血的成分是铁,红糖的含铁量大概是 2 毫克 / 100 克,要达到成年人每天需要的含铁量大概要两斤左右。更何况红糖中的铁还是吸收率很低的植物性铁元素。
有些女生觉得喝红糖水管用,其实是热水暖和了身体的缘故,不如直接喝热水。
喝热水、贴暖宝宝对盆腔部位保暖来缓解痛经被研究证实确实有一定效果。除此之外,根据《默沙东诊疗手册》,充足的睡眠、规律的运动和低脂肪饮食都可以缓解原发性痛经。
但对于痛到死去活来的女孩来说,止痛药才是救星。
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避孕药是常用于缓解原发性痛经的止痛药,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来止痛。
女生们常用的布洛芬就是非甾体类抗炎药,有研究表明采用布洛芬来缓解痛经,其总有效率为 86.7%。
然而,到今天还有不少女生就算是痛死也不愿意吃止痛药。
根据中南大学的学者对中国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研究,在应对痛经的策略中,常见的有减少户外锻炼、与他人进行交流、保暖等,很少人会选择用药和寻求医生的帮助。
在欧美发达国家,痛经女生使用止痛药的比例是很高的,但在亚洲地区,女性却比较反对吃止痛药。
科普不到位,加上传统错误观念,不少女性担心止痛药吃多了对身体不好,有副作用,还怕形成依赖。
还有不少女生从小就被灌输 “女人都这样,没办法” 的思想,“姨妈” 来了,基本全靠硬扛。
但其实,像布洛芬这类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并非阿片类的镇痛药并不会上瘾。而且,每个月吃几片的量,再加上新陈代谢,副作用也不大。
都痛到冒着冷汗、上吐下泻,就不要逞能了,痛经的女人不要当忍者。9021 年了,这真没必要。
来源:微信公众号 “网易数读”(ID:datablog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