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5G 手机就要打响价格战了吗?可能还要再等等

5G 手机就要打响价格战了吗?可能还要再等等

继华为、vivo、三星之后,小米也在 9 月 24 日发布了首款 5G 手机 —— 小米 9 Pro。和其他品牌的 5G 手机动辄七八千元相比,小米 9 Pro 的价格又创下新低 —— 其最低配置款售价只要 3699 元。

小米不是第一个把 5G 手机做到 4000 元以下价格的手机厂商。今年 8 月,vivo 就已推出起售价 3799 元的 5G 手机 iQOO(5G 版)。这个价格几乎是此前华为和三星发布的 5G 手机起售价的一半。现在,小米努力让自己的 5G 手机比对手便宜了 100 元。

除了品牌定位问题,让手机厂商们主动自我砍价的原因只有一个:4G 手机已经卖不出去了。

2017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开始下降。这一颓势延续至今,今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约 1.8 亿台,相比去年同期下滑 5.4%。

维持增长是这些手机厂商的生命线。从 3G 切换成 4G 的时候,几乎每个用户都更换了手机。现在,他们依然幻想这样的换机潮带来的增量。不过这个浪潮和真正的利润可能不会那么快到来。在此之前,起码还有 3 个问题需要被解决:

问题 1:高昂的零部件成本

摩根大通在题为《智能手机:下一个大事件》的报告中给出的供应链数据称,支持 5G 智能手机的芯片价格将比普通 4G 智能手机的芯片成本贵了 1.85 倍。该报告预计,其中智能手机内存芯片的平均成本约为 85.40 美元。相比之下,使用在 4G 智能手机中的内存芯片成本约为 59 美元。

高开发成本和采购量小,造成 5G 芯片价格昂贵,此外目前只有高通和华为开发出了可以商用的 5G 芯片,垄断格局也会拖缓价格下调的节奏。3G 时代,促使智能手机价格迅速下降的主因是中国台湾芯片厂商联发科的加入,后者当时给出了把多个功能模块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 “交钥匙工程” 方案,令低端智能手机市场爆发,继而引发上游芯片价格降低。5G 时代,至今还没有一个联发科这样的角色出现。

只要零件成本没有降低,即使执行低价促销策略,手机厂商们依然无法把销量转换成利润。

问题 2:用户缺少换机理由

手机厂商们在发布 5G 手机的时候,和过去一年一样,依然只会宣讲各种参数。遗憾的是,没有一家向用户给出过足够有说服力的换机理由 ——5G 手机到底比 4G 手机强大在哪里?

事实上,从智能手机目前呈现的各种功能来看,5G 手机能做的,4G 手机基本都能做。而且手机质量越来越好,人们的换机周期本来就延长了。

首先,当我们说 3G、4G、5G 的时候,我们说的其实是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通信技术。与 3G 相比,4G 在编码技术上没有革命性的变化,不过是另一套信息传输效率仅提升了 10 倍的更优方案而已。而得益于数学家的贡献,5G 的编码方案相当于 4G 提升了 100 倍,这种跨越,确实进步够大而令人兴奋,但是每一代手机的商业化水平,最终都取决于应用市场的成熟度。

回想一下,当初从 2G(模拟信号传输)迈向 3G(数字信号传输)时代时,去掉实体键盘的智能手机在很长时间也曾经无人问津,直到 HTC 和苹果通过《会说话的汤姆猫》和《水果忍者》的小游戏给了人们一个换机的理由。

今年以来粉墨登场的这些 5G 手机,并没有准备好新一代的手机应用,所以消费者在一段时间内对 5G 手机的数据传输能力会比较无感。

图文成就了 3G,游戏和视频成就了 4G,而究竟有什么样的应用会极大成就 5G 移动网络,目前仍是个未知数。基于现有的广大手机应用,普通消费者会觉得 4G 环境下的体验已经够好了。产业界目前给出的 5G 应用场景,更多集中在工业互联网的巨大革新、物联网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

问题 3:运营商入局意愿不强

4G 时代,很多人可能都曾经有过一款中国联通或中国移动的合约机。作为一种促使用户换机和转网的手段,只要消费者同意在一年或更久时间内连续使用其流量套餐,就可以用远低于市场零售价的价格拿走一台手机。4G 时代,这样的合约机约占整个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一半。

但截至目前,没有一家运营商推出过这种合约机促销活动。而且以 8 月 20 日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公布的 “5G 流量套餐最低月租 199 元” 来看,他们采用的是最保守的成本定价法,并没有补贴的意思。

即将实施的 “携号转网” 可能限制了运营商争夺用户的积极性,不过,让他们缺乏动力联手厂商掀起换机潮的真正原因,是 5G 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过去,作为基础网络服务提供商,运营商熟悉的是按使用量向 C 端客户收取流量费用。面对 5G 最主要的应用场景 —— 工业领域,他们需要构建新的商业模式,至少现阶段还没有人能说清可以从哪里赚钱以及如何定价。

目前,全球各大运营商都还在铺设 5G 信号传输网络的过程中。他们声称差不多会在 2020 年完成,在那之前,他们可能都会处在观望状态,不会在面向 C 端的 5G 手机市场有更大动作。199 元的最低包月套餐价格,足以把一大批消费者挡在门外。

不过手机厂商们眼下还顾不上替运营商考虑商业模式问题。在通信设备厂商、芯片厂商、信号运营商、手机厂商和移动应用厂商共同构成的这条产业链上,谁最着急赚钱,谁最愿意先冒险 —— 以前是运营商,现在是手机公司。

来源:第一财经 YiMagazine 微信号:CBNweekly2008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47632/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