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刚从历史裹挟中稍稍解脱不过40年的我们,可以保留一点点对命运和时代的敬畏吗?

刚从历史裹挟中稍稍解脱不过40年的我们,可以保留一点点对命运和时代的敬畏吗?

image

@曾鹏宇:
【刚从历史裹挟中稍稍解脱不过40年的我们,可以保留一点点对命运和时代的敬畏吗?】
昨天有篇被转了很多次的文章《20岁那年,发现父亲还有一个家庭》,讲的是一个1949年去了台湾的老兵被台湾家人发现原来他在大陆曾有过配偶子女,一家人从难以接受到慢慢理解的故事。
这个故事很感人,但是热评第一条却是说:“这个老兵是渣男,因为他骗了那个台湾妻子”——真的让人意外,难道这就是现在微博读者的智商和感知能力吗?
我把那篇文章转给了母亲,结果她刚看了个开头就哭了。
1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告诉我,家里除了有姥姥姥爷,还应该有个舅公,也就是姥姥的亲弟弟,但是我从小就没见过舅公。
我问母亲:舅公在哪儿?母亲说他在解放前兵荒马乱的时候被抓壮丁当了兵——舅公比姥姥小好几岁,1931年生人,被抓走的时候只有17岁。姥姥家只有这么一个男丁,按当时的规定是可以留下来的,但是时局纷乱的时候没人再管你是不是唯一男丁,舅公就这么被抓走了。
跟舅公一起被抓走的还有其他几家的年轻后生,后来舅公辗转托人带信来,家人才知道他正驻防重庆,而跟他一起被抓去当兵的乡邻有的已经在战争中丢了性命。
最后一次得到舅公的消息,是战事最紧张、时局也最动荡的时候,舅公捎信来说他可能要撤退到台湾,让姐姐(也就是姥姥)照顾好爸爸妈妈。
那是1949年夏秋之交。从此再无舅公的消息。
2
舅公一去不返这件事给当时的姥姥一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相信稍微明白一些历史和现实的人就能有所了解——民国时期,母亲的家族其实还算兴旺,一脉书香,一脉经商,家境殷实,但是战争摧毁了一切,多少年积累下来的家业在炮火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就算是全家人在历史的碾压中艰苦存活到了1949年之后,因为舅公去了台湾这件事,姥姥一家在之后的很多年里一直命运坎坷。

祖屋被占,字画被抄,积蓄被封……全家人被赶到祖屋旁边的阴暗佃房居住,实在撑不下去就只能变卖偷偷保存下来的首饰过活。
即便如此,多次受到打击的姥姥父母还是先后去世,去世前跟姥姥说,舅公生死不明,他们死不瞑目。嘱咐姥姥,如果有可能,一定要找回弟弟。
但谈何容易。
3
扼住命运咽喉的手并没有因为姥姥父母的去世而松开,反而变本加厉。
姥姥和姥爷青梅竹马,姥姥是大家闺秀,姥爷是书香子弟,两人结婚后一直恩爱无比。但战争带来的波动同样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本来是教书先生的姥爷因为家庭原因失去了工作,而一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姥姥只能想尽办法持家。
即使这样,全家人依然难保温饱。
姥姥姥爷生了五个孩子,1949年冬天出生的母亲是最小的女儿,上面四个全是哥哥。
但是因为生活条件太差,二舅和三舅没有成年就夭折了,到了1960年,最爱母亲的姥爷也死在母亲怀里,是生生饿死的,死前一直在叫着母亲的名字说,他想吃点米,就一点米,哪怕一点稀饭都行。
等姥姥千辛万苦找来一点米汤,还没等进嘴,姥爷已经断气了。
这就是从小母亲不允许我和我妹浪费一粒米的原因。
4
父母去世了,两个儿子夭折了,丈夫也去世了……在短短十来年间面对这种剧痛的姥姥一个人带着大舅、四舅和母亲,艰难生活。
后来姥姥有次被安排去食堂帮工,见到别人吃剩下的汤水都舍不得倒掉,悄悄装起来带回家给孩子吃。
那个时候她根本不敢再提舅公的事,母亲说她宁愿别人忘记这个人,因为一旦有人记起,就会招来无休止的批斗。
但是后来姥姥还是偷偷把舅公的事告诉给了几个孩子,她怕万一自己哪天也出了不测,家里就没人知道舅公这个人了。
母亲说知道这事后她才恍然为什么周围小伙伴一直对她刻意保持着距离,也终于明白自己家为什么“成分不好”,当时跟她有往来都是家里有着类似经历和感受的同龄人。
2013年,我曾经在微博上发过一篇文章《相约张美丽》,里面讲的就是类似的一段故事。
5
舅公的事甚至影响到了母亲的婚恋。那时候结婚根本不能按照你的意愿,母亲有个青梅竹马的对象,两人互相喜欢,感情也好,但是两家成分都不好,他们的婚事当地根本不批——没错,那时候结婚是需要批准的。
母亲没办法,一直熬到快25岁,当时已经是“老姑娘”了才跟父亲结婚——父亲世代贫农,在那个年代根红苗正,他的出现“拯救”了母亲,却也让我从小目睹了一桩不般配的婚姻是如何别扭难受的。
动荡结束后,姥姥一家人的生活终于恢复了正常。1980年落实政策后,姥姥终于回到了失去多年的祖屋生活,但此刻已经物是人非。
大概也是从那时候起,姥姥便动了心思,想寻找舅公在台湾的下落。
6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两岸关系逐渐有了解冻的迹象,那时候姥姥想了很多办法,但因为条件有限,并没有得到舅公的下落。
我的同龄人大概听说过当时的中央电视台《九州方圆》栏目——这是当时第一个公开两岸寻亲的节目,尽管就是简单的文字寻亲,但依然让很多人燃起了希望。
当时正在上小学的我,还曾经跟那个栏目写过信,希望帮助姥姥寻找舅公。但还是始终没有消息,后来看见报纸上说,寻亲的人太多了,节目组每天收到的信都能按麻袋装。
小学时有一段时间我在姥姥家过暑假,经常看见有个满头白发、但收拾得很妥帖利落的奶奶坐在大舅开的茶叶店柜台前,也不买东西,就在那里坐着,呆呆地看着门口。
我当时很奇怪,就问大舅,她是谁?大舅给她端了杯茶,回来轻声叮嘱我,那是方姥姥,你不要去打扰她。
后来我才知道,方姥姥跟舅公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两人一直互相喜欢,舅公还说要娶她,当时两人都年轻,觉得再过几年就能结婚,谁想到会此生再不相见。
方姥姥一直等着舅公,终身未嫁。
7
我12岁那年,姥姥去世。她去世后又三年,方姥姥也谢世了。
她们终究都没能等到舅公的消息。
台湾歌手张宇的歌曲中,我最喜欢的是那首《蛋佬的棉袄》,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去听一下歌里唱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006年,我第一次去台湾出差,工作之余也曾试图查找舅公下落,但是因为时间太久、信息太少最后只能遗憾而回。
离开台湾前一天,在中正纪念堂前,碰上好几位老兵,拉着我说东说西。纪念堂工作人员说,这些老兵最喜欢的就是来中证纪念堂跟大陆游客说话,他们可能这辈子也回不去了,能够听听乡音也好。
她说这波老兵最开始有上百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几十人,后来只有十几人了。
十年后的2016年,我第三次去台湾,再去台北中正纪念堂时,那里已经一位老兵都没有了。
8
从1949到2019,时间已经过了整整70年,我们一直再没得到舅公的消息。一家人做了很多尝试,但他始终下落不明,生死不知。
这70年人海沧桑,风云变幻,海峡两岸同样如此。
但让我最没想到的,是70年之后的今天,很多人因为身处安乐的时间太久,已经逐渐淡忘了在被时代和历史裹挟时个人命运的不堪一击,在开头提到的那篇文章下的热评第一条,居然说的是“父亲是渣男”。
对不起,我只能说,如果你真的面临那种境地,可能也会说谎,因为不说谎你根本就活不下去,毕竟那是个曾经被这边俘虏过的“污点军人”。
就连我们,为了生存下去,也做过很多身不由己的事。
所以,作为刚刚从历史裹挟解脱不过40年的普通人,可以保留一点点对命运和时代的敬畏吗?不要用那种轻飘飘的言语去解释别人当年的不得已。
最后一句话,写给已经分别70年的舅公——
他叫李国涛,1931年生人,原籍四川省泸县喻寺镇,1949年随军队去台湾,如果健在,今年应该已经88岁了。
我们从来没有忘记过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4278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