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熊_白玮:
20 世纪初,柴油机车开始逐步取代蒸汽机车,但并非所有的铁路公司都能接受这一变革。有的认为柴油机车故障率高,不可靠,而且换代成本高昂。大部分铁路公司选择观望。货运倒是没问题,但旅客列车是另一回事。人们总是喜欢追捧新事物,蒸汽机车又笨又陈旧,保守的铁路公司开始失去客源。为了省钱留客,铁路公司想出个新招数,给蒸汽机车套个时髦的流线型整流罩,提升时尚感,挽回旅客。流线型蒸汽机车时代就此展开。
理论上说,给蒸汽机车套整流罩没有实际意义,不减阻不减震不节能,徒增 10% 的重量。但颜值就是战斗力。纽约中央铁路公司是第一个给蒸汽机车套罩子的,图 1,铲形罩的范德比尔特准将,以哈德森 4-6-4 为基础。1934 年 12 月首次公开,经宣传后效果还不错。
紧接着跟进的是海华沙,图 2,邀请著名工业设计师奥托・库勒,制造了第一辆以流线型为初始造型设计的蒸汽机车,而非大部分的套罩车。
很快,纽约中央请出名气更大的全美第二大著名工业设计师亨利・德雷福斯出马,设计出水星机车,图 3,1936 年 5 月。
由于整流罩没有实际意义,这场套罩竞赛实际上也成了设计师们的纯外形概念设计竞赛,没有风洞试验,没有流体力学计算,只求好看。
初期流行的造型是图 123 的 “铲形头”,强调车头的威严感。但德雷福斯的水星机车却遭到大众评论的嘲笑,戏谑为 “浴缸脑袋”。这一时期,纽约中央的死对头、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搬出世界级名气的工业设计师雷蒙德・罗伊,要引领流线蒸汽机车新潮流。罗伊拿出的新设计被称为 “鱼雷头”,图 4,强调速度与冲劲,更符合传统蒸汽机车审美。
这个设计风格广受追捧,再加上改装量少、成本低,很多旧机车也套上圆罩变为鱼雷头机车。
没有任何东西能征服所有人。铲形头仍受很多铁路公司欢迎。图 5 是风神机车,第一个不锈钢外壳流线型蒸汽机车,闪亮夺目。可是奥托・库勒则放弃了铲形头,追时尚,图 6 是他操刀的皇家蓝机车,鱼雷头风格,1937 年。
这期间铁路公司纷纷争上整流罩,铲形头和鱼雷头的战争也进入白热化,工业设计师们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产品,配色五花八门,流线型蒸汽机车到了最火热的时候。
极致产品 ——S1 蒸汽机车诞生,图 7,1939 年。6-4-4-6 车轮配置,有史以来最长、最重的刚性车架蒸汽机车,也是最大的客运机车。外形设计由鱼雷头宗师雷蒙德・罗伊操刀。设计非常漂亮,瞬间征服了几乎所有人,深入人心。后来很多火车美术作品、影视和游戏都能看到 S1 的身影。S1 拥有无数光环,但是太长、太重,无法在大部分铁路上运营,欠缺实用性,很快就退役了。
设计的极致是 S1 换代产品 ——T1,图 8,1942 年,仍是雷蒙德・罗伊设计。这次他要再领风潮,开创新风格。在鱼雷头的结构上切了两刀,有点航空器的造型感,称为 “鲨鱼头”。
新设计非常亮眼,T1 也总结了 S1 的经验,设计很成功。但到了这个时候,大公司早已换柴油机车,还在套罩的都是没钱换代的小公司。
美国最后一种正式商业运营的流线型蒸汽机车可能算是孟菲斯城,图 9,1947 年。公司没钱换柴油机车,只能靠旧车套罩度日。没多久,客运领域完全被柴油机车占领,蒸汽机车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