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机器逐步取代人,工作在变少吗

机器逐步取代人,工作在变少吗

你想象过这样的场景吗?夜深人静,工厂门庭紧闭,车间没有开灯,流水线空无一人,机器孤独运转,只有幽微的亮光在闪烁。

听起来是不是很科幻?最近在一次科技论坛,富士康高管陈冠棋向外界展示他们的“熄灯工厂”。

富士康是中国最大的私人雇主。二十多年来,它雇佣过数千万的劳动大军,把众多农民变成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对中国制造业而言,富士康的贡献再怎样高估都不为过。

2011年起,富士康就宣布将在5到10年之内,装配100万台机械手臂。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兴起,2016年富士康推出“无人工厂”。在成都和贵阳,已经有6条生产线投入生产。

陈冠棋说,富士康工厂已不再需要那么多人,“没有人,就不会担心他的手会不会被机器夹到,会不会被割到,会不会被什么东西砸到,它带来的效益非常显著。”

听起来不错啊。许多读者却不领情,一个评论愤怒抨击:“无人驾驶、无人售货、人工智能…现在搞什么无人工厂。资本家别总想着淘汰底层工人,什么时候淘汰老板啊。”

富士康大量雇佣工人时,经常被骂剥削劳工;现在富士康减少雇佣工人,要被骂没有社会责任感。心疼富士康。

无人工厂不是什么黑科技,而是制造业的潮流。汽车行业很早实现无人装配,一个几十万平米的厂房,空空荡荡没几个人。据说特斯拉这样的公司,流水线上只有150个机器人。

高科技行业是这样,普通制造业也差不多。美的空调的武汉工厂每18秒就有一台成品下线,作业线上只有几十位名工人和十几台机器人。中国稍微大点的纺职工厂,基本实现每人看管上万钞锭,效率提高几十倍。

更不要说京东、阿里这样的公司。物流分拣完全是机器在做,无人机送货也在实验阶段。快递员这个行业兴起还没几年呢,就要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这些都是我们当下和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好处很明显,生产效率提高,产品价格下降,过去有钱人才用得起的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人类迎来有史以来物质最富足的时代。

这个期间会有人失业吗?当然有,然而不会有长期的失业潮。物质充裕时代,人们的需求并不会满足。新就业机会不断创造出来,吸收旧产业淘汰出来的人群。

就业转换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可实现的。一个工厂人员被裁,你让他到哪里找工作呢?一个出租车司机,突然之间被无人驾驶淘汰,他能怎么办?这种质疑很普遍。

市场机会众多,人有学习能力,主动寻找新机会,被动地调整预期,这些都是个人面对世事变迁,最正常不过的现象。雨季来临时,树懒都会转移阵地,更何况是人。

传统经济学理论说,结构性失业(产业变革造成失业)将是长期的,而摩擦性失业(就业者的蹉跎和消磨)是短暂的。事实上两者之间没有截然的壁垒。

生产水平越高,就业机会越多。机器创造出大量财富,人力才解放出来,创造出新兴的产业,满足更多的需求。这是经济学上的萨伊定理。好的经济学并不神秘,一点就通。

举几个简单的例证吧。现代社会以前,旅游业是富人才享有的福利,现在已是全民产业。年轻一代赶上工业起飞,机器普及的时代,对他们而言,这不是坏事。服务行业崛起,大量农村人到城市从事餐饮、物流和保姆行业。无需经过工厂,他们就完成人的城市化。

还有个流行的说法,奶头乐理论。据说将来有大量底层工人失业,他们规模庞大,却身无长技。机器剥夺了他们工作的机会。为保持社会稳定,各种杀时间的娱乐品应运而生。娱乐行业就是精神鸦片,麻醉底层无望的人生。

这种说法是毫无价值的阴谋论。人不是机器,也不是低等动物。人有思想和批判力,总在寻求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娱乐业发达,没什么阴谋诡计,它只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

娱乐行业是社会自由度的窗口。迷你裙和流行歌曲不是坏东西,它喻示着人的充分解放。人人都能发挥才能的社会,工业和科技水平不会太差。这样的社会,底层民众会有更多机会。

来源:菁城子 WeChat ID:jingchengzi86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6469/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