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中国“断供”,美欧企业面临稀土磁铁耗尽困境

中国“断供”,美欧企业面临稀土磁铁耗尽困境

@飞天面条神教:纽约时报的新文章《中国“断供”,美欧企业面临稀土磁铁耗尽困境》看的我汗颜,原来中国的稀土产业这么牛X的嘛?

作者是基思·布拉德舍尔(Keith Bradsher),《纽约时报》的商业和经济记者,现任北京分社社长。他自2002年起担任上海分社社长和香港首席记者,报道大中华区、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经济趋势、制造业、能源、健康和环境等议题。他的报道曾多次获奖,2013年甚至获得过普利策奖。

文章开头就说,二十年前,印第安纳州将稀土金属转化为磁铁的工厂纷纷将生产线迁至中国,当时恰逢汽车、半导体、战斗机和机器人等各种产品对磁铁的需求开始飙升。

美国现在正在承受失去这条供应链的代价。作为中美贸易战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在4月4日突然停止了对所有国家的稀土磁铁出口。

美国汽车制造商受到的冲击最大,高管们警告,未来几天、几周内,中西部和南部地区的工厂有可能减产。汽车制造商需要磁铁来生产驱动刹车、转向系统和燃油喷射器的电机。举例来说,一个豪华车座椅的电机就可能用到12块磁铁。

中国生产全球每年近20万吨高性能稀土磁铁的九成产量。剩余部分则主要由日本企业在本土及越南生产,主要供应日本制造商。

美国政府其实从2010年中日争端后首次利用稀土作为武器对日本断供时就开始希望重启国内的稀土产业,但进展甚微,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稀土磁铁生产的每个环节都需巨额投资,而销售额和利润却微不足道。

稀土加工技术门槛极高,但中国已开发出新的工艺。中国有39所大学开设了稀土化学专业,而美国没有类似的专业。

重稀土是最不常见的稀土种类,在这个领域,中国更掌控着全球超99%的精炼产能。这类稀土对制造耐高温、耐电场磁体至关重要,这些是汽车、半导体等许多技术领域所需要的特性。

美国唯一的稀土矿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芒廷帕斯,1998年因一条沙漠管道泄漏出微量重金属和微弱放射性物质而停产。中国国有企业曾三次试图收购这个废弃矿山未果,最终由美国投资者于2008年接手。

2010年,一项由五角大楼支持的10亿美元投资计划随之启动,旨在改善环保合规并扩大矿山及其毗邻的精炼厂。但这处耗资不菲的设施在2014年短暂重启后未能产生竞争力,于次年再度关闭。

2017年,芝加哥投资集团MP Materials(其小股东包括一家部分由中国政府持股的公司)收购该矿,次年重启开采,但仍将矿石运往中国进行高难度的稀土元素分离工序。

直到最近几个月,该矿才实现过半产量的化学分离能力,但因中国加工成本极低,此项业务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

一家位于新英格兰地区的初创公司凤凰尾矿(Phoenix Tailings)正试图填补这一空白,将分离后的稀土转化为可送入磁铁制造炉的纯金属锭。

在马萨诸塞州伯灵顿的工厂,凤凰尾矿有四台机器,每台的尺寸都相当于一栋小木屋的大小。它们昼夜不停运转,每三小时可产出一块约3公斤的金属锭。公司首席执行官尼克·迈尔斯称年产能为40吨。他拒绝透露买家身份,但表示是一家汽车公司。

凤凰尾矿正在位于新罕布什尔州埃克塞特的一个更大厂区安装设备,目标年产能200吨——这仍然是一个不起眼的数字,不及中国工厂一个月的产量。

我确实很少看到美国人用这么“一穷二白”的文字写自己的产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100184/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