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文章和评论里都聊到了职场成长的话题,我之前总结过五要素原则,新读者没看过的我再讲一遍,老读者就当复习了。
什么是职场 5 要素,就是大部分的工作你会付出的东西,1 体力,2 时间,3 技巧,4 经验,5 资源。
很多人之所以在工作中没有成就感,时间久了涌现焦虑感,是因为你的这份工作里体力和时间的占比太高,后面 3 项含量少。而时间和体力是纯消耗品,谈不上积累,等到你年纪大了就很难和小年轻竞争,因为他们更有时间也更有体力。
城市铁人三项(网约车、外卖、快递)的收入还不错,但是很多人都不愿去做,并不是吃不了苦,而是他们意识到这三种工作就是典型的时间 + 体力,没有积累也没有成长,短时间过度应急还行,不适合长期规划。
好的工作应该是能让人逐渐累积技巧、经验和资源的,这三要素可以沉淀,可以让人成长提升价值,在职场中逐渐向上走,年纪大了也可以差异化避免和年轻人直接竞争。
我说的这些道理并不深奥,很多普通人只是无法总结提炼,但隐隐约约能意识到是这么回事。
很多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郁闷,因为他们琢磨了一下自己的工作,似乎就是在重复的消耗时间和体力,没有累积也谈不上成长。更糟糕的是他们的处境也没有那么多挑选工作的空间,现如今社会就业形势不好,有活干就不错了,哪有机会挑三拣四。
是吧,职场本来就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好工作竞争的人也多,要是每个人都往上爬,上山的路也太挤了,现实中大部分人就是停留在某个高度一辈子。比如中国有 800 万公务员,其中 80% 一直到退休都是科员,所以不要因为看了我的文章就有了成长焦虑,原地踏步零成长才是人生常态
另外就是你们家里有孩子的,可以提前在这套理论的基础上去规划职业生涯,从高考结束选专业的那一刻起就要开始准备,不要稀里糊涂读了大学,稀里糊涂打工到三十多岁,这个时候再想转型就挺晚了。这些话十七八岁的时候有人告诉我的话起码值个 10 万,但三四十岁再听到就过保质期了。
哦对了,除了上面提的 5 要素外,衡量工作的还有一个纬度,就是看有没有正反馈,这对工作体验以及职业成长也很有帮助。什么是正反馈的,就是你每一次努力都会立刻有相应的回报,计件类工作都算。
比如滴滴多开一小时,外卖多送几份,今天的收入就会多一些,这些都是正反馈。持续的正反馈会激励你努力工作,而如果无论你努力或偷懒摸鱼,都不会显著的影响回报,这种温吞水工作干个三五年很容易把人养废了,一旦中年失业就被淘汰了。
来源:猫笔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