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份,美国1700多家沃尔玛超市,往货架上摆上了一款独家特供的T恤。
T恤是纯棉的,男女同款,颜色只有红色、蓝色和白色(美国国旗颜色),款式也很简单,没有纽扣、拉链等任何辅料,只是在前胸位置印上了硕大的两个单词:
AMERICAN MADE(美国制造)
T恤价格是12.98刀,比起沃尔玛里其他4刀左右的同类T恤商品,价格贵了三倍。即使如此,沃尔玛还是对外宣称:
这是个不可思议的价格。
国产T恤上架沃尔玛,让美国贸易官员振奋不已。在他们看来,这是里程碑式的事件。对整个制造业的意义,不亚于芯片法案。
在2021年,为了迎合美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沃尔玛承诺要用3500亿,采购6个品类国产商品,纺织品就是之一。
于是,沃尔玛找到了一家专门做国产服装的企业——美国巨人American Giant。这家公司总部在美国旧金山,规模不大,只有10个人。
几年前,美国巨人刚收购了北卡罗来纳州一家濒临破产的缝纫厂,150名工人。沃尔玛T恤的生产制作,也放在了这里。
但小作坊产能非常有限,只能生产四成的订单,剩下的只能交给第三方代工厂。
在进入沃尔玛之前,类似的T恤美国巨人要卖到45刀左右。他们没有实体门店,全靠电商网站。
而他们之所以能把特供款价格打下来,完全是靠着沃尔玛的托举。
为了保证T恤的竞争力,沃尔玛不惜向其他供应商下通牒,非本土产的商品,不能在包装上使用美国制造的字眼和美国国旗。
美国巨人的老板也向记者坦言,沃尔玛真金白银地签订了采购订单:
保证是大量、长期合作的。
有了合约,供应商们这才愿意扩产能,降成本。
这些在美国尚存的制衣坊,都是久经风霜了。振兴制造业的这么多年里,他们听过了太多口号了。
1
这不是美国服装业的第一次自救。
最早在80年代,面临服装进口的冲击,一批纺织服装企业抱团筹款,发起了一项“美国制造,自豪之选”的抗争运动。
他们花了1亿美元,又是大张旗鼓地办美国小姐选美比赛,又是请大腕拍广告,铺天盖地在电视台投放。
创办沃尔玛的萨姆·沃尔顿,就是抗争运动的支持者。
但哪怕是沃尔玛自己,也还是被外国货攻陷了。沃尔玛货架上的商品国产率,还是不可避免地从95%,跌到了15%。
就这15%,也是形式大于意义。毕竟,沃尔玛曾作过承诺,自己每年要采购500亿的国产商品,来助力振兴美国制造业。
500亿,正好是其总采购额的15%。
后来,沃尔玛还和李维斯合作,尝试为美国人生产自己的牛仔裤。但仅仅4年就干不下去了。李维斯就关掉了他们在美国的最后一家工厂:
至此,美国150年的牛仔裤制造历史,彻底终结。
李维斯的解释是,行业压力太大了。在美国,他们至少给工人付9-14刀的时薪,但GAP、guess和拉夫·劳伦这些同行,外包时薪不到1刀。
李维斯倒下后,美国服装国产化的旗手,就换成了美国巨人。有意思的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对先进生产线的认知:
是从深圳开始的。
创始人从华尔街离职后,在美国一家体育用品企业当高管,经常往返深圳外包工厂。就在这个过程中,解锁了鞋服生产密码。
即便这样,美国巨人做出第一条牛仔裤,整整用了:
十年。
包叔的好友兽爷说,我们做光刻机可能也不用这么久吧。
现在的中国人根本无法想象,美国人想在本土生产出一件衣服有多难。从0到1建立起供应链体系,难如登天。
攻克牛仔裤的十年时间里,美国巨人多次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先转向T恤、衬衫这种工艺更简单的产品。
如果没有拿到几轮融资资金,他们很难靠市场存活下来。
除了十年攻克牛仔裤,美国巨人还耗费了三年生产法兰绒衬衫。要知道,法兰绒是美国曾经的国民服装,但这们手艺在当地已经:
失传了40多年。
美国的历史才多久呀?
当美国巨人做成法兰绒时,有记者甚至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上面说,法兰绒不仅要让将经线和纬线正确排列,还要调整合适的拉毛程度:
实在是太难了。
T恤、牛仔裤、连帽衫和法兰绒衬衫,这些中国人眼中最简单的产品,美国巨人要为此辗转不同的代工厂。但凡出个爆品,小作坊们的缝纫机都得踩到宕机。
2
美国人之所以在服装商屡屡受挫,是因为他们选择和历史潮流对着干——服装行业早就是全球化最高的行业了,而且这件事的推动者,正是美国人自己。
1962年,美国俄勒冈大学田径队队员奈特,和他的教练创立了一家蓝带体育。他们最开始的业务,就是代理日本最畅销的跑鞋鬼塚虎。
当时世界的跑鞋生产中心是在德国。但奈特意识到,比起德国,日本有更便宜的劳动力。很快,他们利用日本工厂,生产出了自己参与设计的跑鞋,以新品牌命名:
耐克。
和鬼塚虎分道扬镳后,耐克在美国缅因州也建起了自己的工厂。但没过几年,耐克上市,他们就关掉了所有美国工厂,重新开始寻找更便宜的劳动力。
耐克这种全球化逐利的商业模式,也开启了全球制造合作的新时代。
此后,高利润、高价值的知识产权,与低利润、低价值的劳动力,有了泾渭分明的分工界限。而美国吃尽了分工的优势。
之后,美国的离岸外包兴起。先是服装、箱包、鞋,然后是钢铁和汽车顺势削减国内产能,纷纷在海外设立业务。在日本设厂的福特,就发现转移阵地后,利润率竟然是本土工厂的三倍。
到了1986年末,麻省理工学院的16位教授,专门组成了一个工业生产力委员会,尝试为美国制造业找病因。
他们发现,美国企业追求投资的回报周期,在工程和制造方面,并不愿大量投入资金和人力。
说白了全球的产业精细分工,正是美国主动选择的结果。为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资本回报率:
劳动密集的制造环节,被他们主动优化了。
产业链一旦失去,几乎就没有重建的可能。
拿运动鞋来说,一双鞋的背后,是皮革、塑料、纺织、水泥、化工、造纸大量的产业协同,并且极难实现自动化。
从耐克选择外国代工厂的那一刻开始,美国本土的制鞋生产线就全面崩溃了。
前段时间,耐克还说,即使被加征的关税,也不会考虑在美国建厂。一旦建厂,他们面临的就是远超过关税的生产成本。
凭实力抢占的分工优势,怎么可能轻易就拱手相让。
3
1979年夏天,是美国制造业黄金时代的最后一刻,他们有接近2000万产业工人。
之后,美国工业开始衰退。先是汽车工业,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第一次超过美国,那一年,美国汽车工人少了27万人。然后是上游的钢铁业及铝业……
到了1981年,美国就业人口最多的不再是制造业,而是:
公务员。
这还只是开始,2000年后,美国制造业开始加速衰退。
2000年-2010年的短短十年里,制造业裁减了近600万工人,三分之一的制造业劳动力失业了。
受伤最严重的产业带,一个是密歇根州的汽车工业,就业人数减少了近 47%;然后是北卡罗来纳州的纺织业,就业人数减少了近 44%。
流失掉的工人,有将近一半流入零售业。最典型的,是去当了:
中国制造商品的销售员。
相比工人,做销售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都大打折扣。
原来当工人,时薪就有25刀,还有丰厚的健康体验和退休福利。但当销售员,没有福利不说,时薪也只有一半。
在特朗普的承诺里,他要恢复数百万个工作岗位,振兴美国制造。为此不惜动用高关税。铁锈带出身的副总统万斯,也想努力让家乡焕发荣光。
但是,时代不一样了。
1980 年的美国制造业中,需要 25 个职位才能创造 100 万的产值。但放在当下,只需要 5 个职位。
尤其是在汽车行业,使用机器人进行点焊,成本仅为每小时 8 刀,相当于人工的三分之一。
最直白的案例,就是特朗普在2018年对进口钢铁征收关税,但美国钢铁厂的就业岗位始终只有14万人左右:
几乎没有变化。
4
在过去的这么多年里,特朗普不是第一个想重振美国制造业的。
2007年,密歇根州发起了一项就业计划,帮助那些失业的工人找到新工作。当时,这里的失业率已经超过22%。
密歇根州是最典型的锈带地区之一,也是美国失业率最高的州。和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一样,他们经历制造工业由盛到衰的生命周期。
就业计划的核心,是给失业工人再培训。他们中的大部分,原来都在汽车制造工厂里干了大半辈子。
培训的职业方向,有医疗保健,也有可再生能源。但提供的岗位,只有不到2万个。这些岗位收到了100万份简历,相当于:
每50个人抢一份工作。
再培训的初衷,是希望用社区大学的方式,来振兴美国的制造业。但有限的工作岗位是杯水车薪。
到了2010年,他们又出台过《美国制造业振兴法案》,试图帮助美国制造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当时,做音视频安装系统的Peerless,就应召把中国业务全都迁回了伊利诺伊州。当地政府为他们拿出了近300万的扶持补贴,包括十年的税收减免和培训费用。
花了这么多钱,当地新增了就业岗位足足有:
500个。
包叔的好友兽爷说,中国开发商做慈善都比他们效率高。
之后,就是第一次贸易战打响。2021年年底,做五金工具的冠军企业史丹利百得,关掉了25年的深圳工厂,搬回德克萨斯州。
但三年后,史丹利为了降本增效,关掉了另外两家在南卡罗来纳州和德克萨斯州的工厂,裁掉了近400名员工。
再接着,美国发布了芯片和科学法案。拿到了79亿财政补贴的英特尔,响应号召,在亚利桑那州造起了两座芯片工厂。
短短三年后,英特尔在亚利桑那工厂开始裁员。
黑格尔说,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这两天,美国近千名经济学家签署了一份关税宣言,说现在的对等关税税率都是错的,关税政策就是在自找衰退。用《大明王朝》里小阁老的话说就是:
搅吧,搅吧,你们就搅吧!
这种场景,似曾相似。
1929年,为了试图提振陷入困境的农业经济,胡佛签署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把进口到美国的数千种商品的平均关税:
一口气提高50%以上。
当时,就有一千名经济学家为此联名上书,希望阻止高关税法案,但被忽视了。
造汽车的福特甚至为此专门跑了一趟白宫,花了整整一个晚上,试图说服胡佛否决法案。
后来正如专家们预料的那样,高关税非但没有刺激美国经济,反而引发了其他国家的报复性关税浪潮。
之后,国际贸易进入冰冻期,规模暴跌超六成。一场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就此开始,美国的经济也因此雪上加霜。
更不用说今天,所有产业链都是国际分工,想自己吃干抹净,不给别人留任何活路的行为,注定会自取其辱。
过去四十年,中国人已经用事实证明。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不是光刻机,不是发动机,而是衬衫和T恤。
那些不起眼的小玩意,才代表着一个国家真正的制造业水平。
来源:包邮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