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厂长: 有人总是拿甲方乙方来说事,那我再给大家解释一下,做生意没有绝对的甲方乙方,虽然我们发展起来离不开外贸带来的巨大顺差,但是同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艰辛的工作,环境的破坏,微薄的利润,让美国人享受价廉物美的商品,好吃好喝这么多年,难道不是应该谢我们么?现在倒好,得了便宜还卖乖,居然有人还信那套说辞。
再来说供应链转移这个话题,其实我说句不好听的,该转移的大部分转移了,已经到瓶颈期了。人家也就这点劳动人口,而且越来越懒,怎么接。东南亚还算比较好的,但是干起活来手脚依然很糙,没有中国人骨子里的勤劳和心灵手巧。至于非洲和印度要想替代更难,干活更糙。硬转移的结局是成本会飞到天上去。只有东亚人可以接这个盘,可惜日韩没人。
我以前也担心转移,但是经过这些年,发现东南亚很多所谓制造业只是组合与包装,大多数原材料辅料以及技术人才,依然要我们提供。不然老早替代了,还要等到今天?我认为要想完全转移中国制造,是个伪命题。勤劳智慧的群体,积累几十年的技术沉淀,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以及多如毛细血管的细分行业,根本替代不了,那都是没干过制造业的人意淫的。
而我们这边,最需要的是提高待遇,不止收入超过白领,还要让蓝领体面的工作,福利得到保障,这样就会吸引更多人从事制造业。哪怕产品因此涨价,也依然是很有竞争力的!
@青春的泥沼: 其实这就是我说的,中美关税战,在川普上一个任期就搞了,中美企业对此都有认知,国内企业以及耐克等美国企业去东南亚开厂或是制造,苹果去印度生产苹果手机,该转移的已经转移了,七八年时间,还没转移走的,基本上就是转移不走的了(要么无法转移,要么成本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