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好莱坞标志被火焚” 的照片为 ai 生成的假图片

“好莱坞标志被火焚” 的照片为 ai 生成的假图片

@新西兰冷百科孙小社:“好莱坞标志被火焚” 的照片为 ai 生成的假图片,目前山火还没有烧到它所处的李山的位置。不过,正好借机聊一下这个地球上知名度极高的标志吧。

在美国诸多地标性建筑里,好莱坞标志的知名度应该与自由女神像、白宫、拉什莫尔山(总统山)同属一档,但就我个人而言,如果让我选出一个最能代表美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标志,我会选好莱坞标志。

首先,相比女神像总统山和白宫,作为人造物,好莱坞标志非常 “简单”,没有雕梁画栋罗马柱,只是九个均高 14 米的大写英文字母,钢板切下来的,螺丝固定在支架上,白漆一刷,完了。

什么巴洛克洛可可,什么榫卯结构,旧大陆老钱那些充斥着繁文缛节的美学在我新大陆一身热汗的牛仔面前,都不入眼。巅峰时期的美国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让自己的文化影响力通过电影这种在当时最流行的娱乐方式,依靠军事、金融和经济霸权,深深植入全球人类的认知当中,做到了 “大家喝的都是我家的可乐,大家唱的,都是我电影里的歌”。

野蛮,粗暴,但极端自信,极端自傲。

所以当这样一个 “特别美国” 的文化象征,如今被天灾人祸(且主要是人祸)造成的大火包围,附近繁华的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贝弗利山庄那些名流巨星的豪宅被烧成白地废墟,而政府媒体人民在互相甩锅互相谴责互相打嘴炮却无人能阻止火灾继续蔓延的时候,同样具有巨大的时代象征意义。

这场大火会不会烧到李山,会不会烧到好莱坞标志,目前仍不好说。或许因为建造简易材料简单,即使被烧,比起其他更难复原的人造物,好莱坞标志也可以轻松再建新的,但从此刻起,越来越频繁被提起的 “美国衰落”,已经在认知里有了更清晰的具象表现。

好莱坞标志,1923 年始建,为木材与金属结构,初全文为 Hollywoodland,旨在为当地的房地产项目做宣传用。后老标志年久失修,人们去掉了最后四个字母。伴随当地影视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1978 年重建,改为钢结构,成为永久性地标。

1978 年,在《花花公子》杂志创始人休・海夫纳的推动之下,好莱坞商会花费募捐筹集的 25 万美元,打造出保留到今天的新标志。当年 11 月 14 日,好莱坞建立 75 周年时正式面向公众,超过 6000 万观众收看了这一电视直播。

1932 年 9 月 16 日,一个叫佩格・恩特维斯特(Peg Entwistle)的 24 岁英国女演员,因为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好莱坞立足,万念俱灰后,爬到好莱坞标志的首字母 H 标志上,上吊自杀身亡。当人们看到她的尸体悬挂在 H 标志上,引发热议,她生前唯一一部参演的好莱坞电影《十三个美人》顺势用她的死宣传。

一些人因为这个女人的死稍微停顿了一下,或许有过反思,但更多的人继续蜂拥向那个纸醉金迷的大熔炉,熙熙攘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9694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