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老湿爱吐槽:“发钱论” 其实是个古老的话题。
为什么说 “古老”?
古时候,天灾发生后,朝廷就需要赈灾。
赈灾救助延伸出很多方式方法。
比如给灾民发放免费粥。
再比如以工代赈。
发放免费粥,粥必定是不能管饱的,米少水多,甚至掺沙子。
这就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被官员克扣贪污,上面吃饱,下面才有漏。另一种理解是刁民太多,免费粥是给灾民吃,饿不死就行,粥太浓的话会吸引闲汉冒充灾民来蹭粥。
总之,现实是免费粥必然是难吃的。
换句话说,如果免费粥好吃,那么就持续不了。
以工代赈。就是让灾民们去修桥修路修堤,做工换取饭食。
这样做改善了免费施粥的一些弊病。让赈灾措施可持续,有针对性,避免了伙食好一点会有人冒充灾民蹭吃。
可是,对于灾民中的老弱病残妇幼,以工代赈就分配有限,让弱势人群中的极弱者没了活路。
——
总结一下,“发免费粥” 有普遍性,可以照顾到弱势群体中的极弱者,但实施成本太高,同时缺乏持续性,漏洞太多。
“以工代赈” 有针对性持续性,但照顾不到极弱者。
——
“发钱论” 本质还是分配方式的讨论。
所谓 “全民发钱” 的本质与 “发免费粥” 是一样的。
“发消费券折扣券” 的本质与 “以工代赈” 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