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4700 亿 Arm 的中国往事

4700 亿 Arm 的中国往事

1.jpg

2016 年 7 月 4 日,土耳其马尔马里斯的一家港口餐厅,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与时任 Arm 董事长图尔特・钱伯斯和 Arm CEO 西蒙・希格斯会面。孙正义单刀直入,“今天来此不为别的事,我正在考虑收购 Arm。不是出资,而是 100% 的收购。”

孙正义给出了一个不容钱伯斯和希格斯拒绝的价格:以高出 Arm 当时股价 43% 的溢价,报价 320 亿美元。14 天后,Arm 顺利归入软银麾下。

这顿饭,不仅改写了 Arm 的历史,而且直接催生了 Arm 中国合资公司安谋科技的诞生。

在 2022 年作价 400 亿美元卖身英伟达失败后,孙正义终于等来 Arm 再次上市机会。9 月 14 日晚,Arm 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发行价 51 美元,当天收盘其股价大涨约 25%,总市值近 652 亿美元(约合 4745 亿元人民币)。

帮助 Arm 在全球资本市场赢下认可的,是其近乎垄断性的市场支配力,尤其在智能手机领域,Arm 的芯片设计架构,市场份额超过 99%。“我们估计世界上大约 70% 的人口使用基于 Arm 的产品。”Arm 官方表示。

国外的苹果、亚马逊、谷歌、英伟达、高通、三星、英特尔等,国内的华为、比亚迪、中芯国际等,都是 Arm 的合作客户。

在所有客户中,尤以 Arm 中国为重。作为 Arm IP 许可在中国市场的独家分销商,Arm 中国已经成为 Arm 的最大客户。2022 财年和 2023 财年,来自中国大陆的收入分别占 Arm 总收入的约 18% 和 25%,其中,Arm 中国独占 18% 和 24%。

但作为 Arm 重要收入来源及中国市场重要渠道的 Arm 中国,却并不受 Arm 的辖制。无论是 Arm,还是 Arm 背后的软银,目前都无法控制 Arm 中国的运营。

难以控制 Arm 中国运营的情况,早在三年前 Arm 想更换 Arm 中国 CEO 时就有所展现。

从 2020 年提出罢免 Arm 中国 CEO 吴雄昂后,双方一直僵持了近两年时间,直到 2022 年 4 月,吴雄昂才被赶出 Arm 中国。

随着吴雄昂一起退出的,还有孙正义原本规划中的 Arm 中国上市梦。

Arm 中国合资公司成立之时,Arm 在中国已经发展了 17 年。

2001 年 3 月,英国卢瑟福实验室研究员谭军加入 Arm 英国总部,并以中国业务总监的身份,开始将 Arm 业务铺入中国,并定了下 “要与英特尔两分天下” 的目标。

到 2009 年左右,与 Arm 中国区签约合作的中国客户名单中,已经包括有中芯国际、大唐、上海杰德微电子、华为海思半导体、复旦微电子和上海交通大学等等。

迎面而来的智能手机浪潮,和由智能手机开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让 Arm 成为一家被时代选中的企业,基于 Arm 架构的芯片设计需求开始大爆发。

为了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在谭军推动下,Arm 董事会决定设立一个中国区销售 VP 岗位,并计划在中国成立技术支持中心。

后来担任高通中华区副总裁、小米总裁的王翔也曾是上述岗位的有力竞争者之一。但最终,Arm 董事会还是选择了更熟悉公司业务的内部员工,美籍华裔吴雄昂于 2009 年出任 Arm 中国区总经理兼销售副总裁,向谭军汇报。

在销售目标指引下,吴雄昂的部分动作开始变形,并为此在 Arm 中国内部引发了一起状告风波。

有员工给 Arm 英国总部发状告信,指认吴雄昂的销售业绩不光彩,存在贿赂客户,或者故意卖给客户不需要的产品,并通过升级卖出其他更多产品的嫌疑。

Arm 总部经过调查后,给出的处理意见是辞退提出问题的员工,并补偿对方百万离职款,关于吴雄昂是否存在不当行为上,Arm 总部并未给出说法。

由于不满总部的处理决定,时任 Arm 中国区总裁谭军自此离职。吴雄昂则青云直上,2011 年升任 Arm 中国区总裁,2013 年升任 Arm 大中华区总裁并加入 Arm 全球执行委员会。

大权在握的吴雄昂,有了新的追求目标,即推动成立一家由中方控股、独立运营的合资公司,新增自研 IP 业务。吴雄昂向 Arm 董事会提交了两点原因:给足中国芯片公司安全感,同时避免新的 IP 公司另起炉灶,抢夺 Arm 市场。

但当时的 Arm 董事会还有更担心的问题:一旦允许 Arm 中国自研 IP,这将会直接损害 Arm 本身的利益。

2016 年 Arm 被软银收购后,出席 Arm 第一次战略会议的孙正义,直接拍板支持了吴雄昂的提议。

2018 年,软银将 Arm 在华子公司 Arm Technology China 51% 股份作价 7.752 亿美元出售给厚安创新基金领导的中方财团,对应当时 Arm 中国业务的 100 亿元估值。

上述中方财团由中投公司、深业集团、丝路基金、中银国际、招银国际等多家央国企金融机构和知名产业资本构成,他们分别选派了厚朴投资和安创基金作为中方的投资人代表,以一致行动人身份进入 Arm 中国董事会,共同管理和指导 51% 的中方股份。

按照与 Arm 英国总部达成的协议,合资公司拥有 Arm 在中国市场的永久性及独家的产品销售权利,和基于 Arm 技术架构的自主研发权利。

吴雄昂,顺理成章成为 Arm 中国第一任执行董事长兼 CEO。

在合资公司框架下,吴雄昂有了更大野心,希望自建 Arm 中国生态体系,而不只是满足于做 Arm 在中国的 IP 授权许可销售商。

合资公司成立半年后,2018 年 11 月,吴雄昂开始筹备在成都投资建设 Arm 中国西部研究院及 Arm 中国西部创新生态圈,项目总投资不低于 100 亿元。

但据财新援引多位知情人士消息,吴雄昂此举是在未充分告知股东的情况下进行的,其他出格行动还包括在南京落户 Arm 开源人工智能系统研发及应用中心。

自建研发中心以外,吴雄昂还通过投资进一步加速 Arm 中国生态体系的建设进度。

2019 年 7 月,吴雄昂实控的 Alphatecture 基金成立。据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吴雄昂一开始曾将建立 Alphatecture 基金的提议,提交 Arm 中国董事会批准,但未获通过。随后,吴雄昂决定自行启动基金项目。

基金成立一年多时间内,Alphatecture 先后参投了一批 Arm 产业链企业,包括恒玄科技、翱捷科技、炬芯科技、比亚迪半导体、得一微电子等,但这些投资对象很多都与 Arm 中国重合,直接导致吴雄昂的 Alphatecture 基金,与 Arm 总部形成利益冲突。

经过近半年的秘密调查后,2020 年 6 月 1 日,Arm 总部联手中方投资代表之一厚朴资本,在吴雄昂没有参加的前提下召开董事会,依据《公司章程》和《合资合同》,内部解除了吴雄昂 Arm 中国董事和董事长的身份,但吴雄昂并不接受这一决议。

罢免未果后,当年 6 月 10 日,Arm 发布公开声明,称 Arm 中国董事会多数董事投票决定解除吴雄昂职务。到 6 月 11 日,Arm 和吴雄昂已经互发了两封声明,吴雄昂方面坚称 Arm 中国董事会会议违反程序进行,不具有合法性,其结论也不应获得支持,“公司并未产生有效的导致人事变动的法律文件。”

凭借合资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外加公章在手,Arm 中国董事会的罢免决议成了一纸空文,吴雄昂继续以 Arm 中国董事长兼 CEO 身份,统领公司。

孙正义

据彭博报道,当时 Arm 总部已经拿到了时任 Arm CEO 希格斯和孙正义签署的支持书,并向中国相关机构申请了合资公司的新印章。

但这场罢免 CEO 的决议,直到近两年后的 2022 年 4 月,才迎来转机。当月,软银、Arm 总部宣布,Arm 中国已完成工商变更,吴雄昂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CEO 和法定代表人,任命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仁辰和软银愿景基金管理合伙人陈恂,担任新任联席 CEO。

不过,双方的纠纷并未彻底结束。被赶下台后的吴雄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都是‘泼脏水’‘无稽之谈’,两年以来,这些造谣他‘损害利益’的人,什么证据都没拿出来,从当时到现在,没有任何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任何所谓员工举报的证据,也没有任何调查报告。”

吴雄昂第一时间发起了诉讼。2022 年 4 月,吴雄昂在中国法院发起多起诉讼。目前,这些诉讼在初审法院均遭到败诉,吴雄昂仍未放弃进一步上诉的权利。

随着吴雄昂下台,孙正义原本计划中的 Arm 中国上市方案,也随之搁置。

在吴雄昂推动 Arm 中国合资公司创立的过程中,孙正义一度是吴雄昂最有力的支持者。

但导致孙正义最后不得不在罢免吴雄昂的文件上签上同意二字的原因,则更多来自大环境的变化。

由于外部投资公司估值暴跌,2019 财年,软银经营亏损达到 130 亿美元,优质的 Arm 资产,成了时下孙正义变现回血的重要目标。

arm 官网

为此,孙正义甚至背弃了收购 Arm 时做出的保持后者中立性的承诺,开始筹划以 400 亿美元价格,将 Arm 卖给英伟达。但在各国监管和苹果、高通、英特尔等主要合作伙伴的反对下,这笔交易在 2022 年以失败告终。

尽管孙正义收获了来自英伟达的 12.5 亿美元分手费,但在急速飙升的软银亏损额面前,这笔分手费只是杯水车薪。2022 财年,软银愿景基金亏损高达 300 亿美元,创下该基金 2017 年推出以来的最大亏损纪录。

卖身无望,寻求二次上市就成了孙正义的唯一选择。而营收占比超过 20% 的 Arm 中国,无形中成了推动 Arm 上市需要扫清的一大障碍。

原本在吴雄昂和孙正义规划中,Arm 中国团队将朝着上市目标而前进。但现在,为了保 Arm 总部的上市估值,不上市的 Arm 中国,才是当下对孙正义而言更好的选择。

2022 年 3 月,Arm 将 Arm 中国剩余的 48% 股权,全部出售给了软银集团的另一家子公司 Acetone Limited,作价约 9.3 亿美元。至此,Arm 不再享有对 Arm 中国的表决权益。

如今,随着 Arm 正式登陆美股,双方地位来了个互换。如果想要再次谋求上市,Arm 转过身来,成为 Arm 中国 IPO 路上的一大障碍。

根据合资公司协议,Arm 中国只能独立开发除微处理器内核之外的竞争产品,并由此划定了 Arm 中国的发展重心只能围绕 AI、IoT、汽车等领域展开。

今年 7 月份,Arm 中国举办了其新管理层上任后的第一次公开发布活动。Arm 中国联席 CEO 刘仁辰再次明确了自主研发权利,并对外发布了自研新一代 “星辰” STAR-MC2 车规级嵌入式处理器等产品。

面向人工智能、CPU、物联网信息安全、图像信号处理、视频处理等研发领域,Arm 中国陆续推出 “周易” NPU、“星辰” CPU、“山海” SPU、“玲珑” ISP&VPU 等四大自研体系。

但在智能手机业务上逼近营收天花板的 Arm 总部,也盯上了中国的物联网和汽车智能化市场。

根据 Arm 预计,汽车芯片市场将从 2022 年的约 188 亿美元,上涨到 2025 年的约为 291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5.7%。Arm 在汽车市场的市场份额,已从截至 2020 年年底的 33.0%,增长至截至 2022 年年底的 40.8%。

芯片设计领域,从来都是重资本游戏。作为一家芯片设计企业,Arm 研发成本居高不下,占到营收的 40% 左右。

这场比拼研发资源的速度竞赛中,Arm 已经率先拿到了上市融资这张王牌,留给 Arm 中国的挑战环境,变得更加艰巨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8561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