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淘汰的科技产品办席这件事上,广大网友有无尽的热情。
当年微软收购诺基亚,各种赛博墓碑在网上疯传:爱过,走好。IE 浏览器彻底退休后,一位韩国码农在咖啡馆屋顶上给 IE 刻了块真墓碑,墓志铭更加缺德:它是下载其他浏览器的好工具。
最新一款火遍全网的墓碑,立在苹果发布会之后,碑上是那根你永远都在弄丢、苹果官网标价 60 元的 SIM 卡针。
苹果宣布,美版的 iPhone14 系列首次正式移除实体 SIM 卡槽,采用 eSIM。
eSIM 简单来说,就是把手机卡从需要拔插的实体 SIM 卡变为嵌入式,芯片直接集成到内部主板上,用户通过相关 APP 开通套餐后,即可进行通话和上网。换运营商也无需去营业厅拿新卡,直接网上办理就行。
据了解,iPhone 14 最多可以存储六个 eSIM,iPhone 14 Pro 可以存储八个,其中两个可以同时激活,这被网友戏称为 “八卡双待”。
继消灭 3.5mm 耳机插孔后,苹果向手机卡槽动刀了。消灭耳机插孔能卖 Airpods,这次又是为什么?
01
寸土寸金的手机内部空间
一个最明显的事实是,手机的内部空间寸土寸金。
曾经的风潮是追求更轻更薄,比如 2014 年 Vivo 发布的 X5 Max,以 4.75mm 的厚度拿下 “全世界最轻薄智能机” 噱头,OPPO 不甘示弱,R5 以 4.85mm 跟随其后。
但随着广大用户对性能、拍照和电池续航等要求越来越高,厂商在手机功能上的激烈内卷,以及 5G 的普及,从 iPhone X 时代开始,手机无可避免地变厚、变大。
镜头模组是最明显的。众所周知,图像传感器尺寸越大,感光面积越大,成像效果就越好。1 英寸 COMS 逐渐普及后,占用的内部空间也越来越大了。比如 2019 年 oppo 发布的 Reno 10 倍变焦版,搭载了升降摄像头 + 10 倍混合光学变焦,整机厚度达到了感人的 9.1mm。
现在手机主流的镜头厚度已经达到 7.83mm。近年大部分厂商为了不让手机变板砖,选择把镜头向外延伸,在一马平川的背板上搭建一块亮眼的违建飘窗。小米 12S 系列用上 1 英寸超大底主摄后,镜头凸起都快接近 5mm 了。
但用户对违章建筑还有手机重量的忍耐度是有限的,总不能把手机变成一款立体乐高模型。
因此工程师们要在主流的 6.5 英寸屏幕、7-8mm 厚度框架、200g 左右重量中,绞尽脑汁塞进更多升级体验。而这变得越来越难,毕竟每个部件升级都占位置。
比如电池。复杂的手机功能对续航提出更高要求,但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的技术已经十几年没有突破,电池依然遵循 “容量 = 能量密度 X 电池体积” 的严格公式。
如今现在智能手机的电池容量普遍超过 4000mAh,是五年前的近两倍,体积也水涨船高。iPhone 14 系列用上索尼定制的超大底 4800 万像素主摄后,6.1 英寸的小尺寸版本消失了,它迷你的身躯实在没位置留出电池续航。
换算成楼价,iPhone 是一种每平方米售价超过 170 万的消费品。每一平方毫米要利用到极致,因此内部任何价值不那么高的部件,都值得优化。
因此第一个毕业的是耳机接孔,然后就是 SIM 卡槽。
02
苹果的无孔、无线野心
大家都知道取消耳机接孔是苹果创收的利器,靠 Airpods 每年多赚了数百亿美金。但不能忽视,这个耳机孔的取消有工程学上的考虑。
“这个接口已经有 50 年的历史,它其实就是一个内部充满了空气的洞而已,一直在那儿占用着非常宝贵的内部空间 [1]。”
苹果的硬件工程负责人 Dan Riccio 说得很绝情。当时 iPhone 7 的 1200 万摄像头和 iPhone 7 Plus 的双摄像头,给硬件部门出了大难题。
此前 iPhone 负责驱动显示屏幕和背光的小型电路板是放在设备顶部的,但大尺寸摄像头零部件把这个空间挤占了。献祭耳机孔后,iPhone 7 不仅用上了更好的摄像头,额外电池安置空间也比 iPhone 6s 多出了 14%。
但这显然还不够。
到了 iPhoneX,为了兼顾大电池容量和高性能,苹果把电池拆成两块,主板更是在垂直尺度上拿空间,被一分为二叠加放置。两块 PCB 板实际面积总和比 iPhone 8 主板大了 35%,但实际占位面积只用了 70%[2]。代价是 iPhoneX 的厚度创新高达到 7.7mm。
去掉 SIM 卡槽位,能提供多少想象空间呢?
过去苹果采用的 SIM 卡,是如今厂商常用的微型 SIM 卡 nano-SIM,尺寸为 12mm x 9mm,面积大致为 108mm²,大概是一个人的指甲盖大小。而 eSIM 卡尺寸为 6mm x 5.0mm,面积大致为 30mm²。
也就是说省下了大概 78mm²,大半个小指指甲盖的面积。
这点空间在手机内部大概能换算成以下东西:
卡槽消失后,iPhone 剩下的唯一接口就是充电口了。
从 iPhone 12/13 起,全系背面都加入磁铁圆环,支持 MagSafe 无线充电,苹果还为 Magsafe 推出 MFM 认证,可见已经对这仅剩的接口虎视眈眈,摩拳擦掌要用一套全新的 Magsafe 无线生态,代替当前的 MFI 有线生态。
也就是说,2024 年的 iPhone 16,可能会是第一款完全无孔的 iPhone。
03
小卡槽里的大博弈
但取消卡槽面临的难题,会比取消耳机插孔更为复杂。这个小小的卡槽,和各国通讯运营商的利益关系密切。
eSIM 能通过 “空中写卡” 实现远程配置,批量开通、变更运营商,这可能是所有通讯运营商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因为它进一步降低了用户转网门槛。
要知道近十几年来,“携号转网” 这件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事,在世界各地都遭到了通讯运营商的集体反对。
从 1996 年最初为 “携号转网” 立法,到 2003 年正式落地实施,美国用了 7 年突围几大运营商的层层阻拦。韩国最大的通讯公司 SK 电讯,在携号转网新政策执行的第一天,以网络故障为借口阻止了近半用户转移。
在国内,工信部 2010 年底在天津、海南启动了第一批携号转网试点,半年间有 50 万人申请,而实际成功转号的不足 5 万人,仅为十分之一。这些年运营商们五花八门的劝留手段不止一次上过新闻。
天津联通副总经理刘克康甚至发过一条讽刺微博:“情况越来越热闹,喜怒哀乐酸狂闷傻等字都不足涵盖表达。一些运营商…… 曾经一览众山小,手握 IT 利器,主导着市场高端,而今却在用难自圆其说的方法为携号转网设置障碍……[3]”。
运营商们很清楚,用户能用脚投票,自己的利润空间就小了。
携号转网实施后,四年内给美国移动运营商带来 200 亿美元的用户维护成本,英国每月签约电话资费指数下降 3%[4]。为了稳定用户,韩国 SK 电讯不得不烧掉 4 千亿韩元的营销费用,抵挡虚拟运营商们 “0 元无限流量套餐” 的狂轰滥炸。
在国内,三大运营商宣布,已经从挤牙膏式的提速降费中 “让利 5000 亿给消费者”[5]。
实体 SIM 卡,多少还给线下营业厅一些努力劝客的机会。eSIM 卡普及后,转网门槛再度降低,就跟淘宝 7 天无理由退货一样简单。
在手机步入存量市场的今天,运营商要给 eSIM 做制定,就得需要一系列的新流程,包括安全性、开户步骤等,花完钱后用户还可能说跑就跑,掐指一算,恐怕不太有动力干这事。
2018 年美国司法部就对两大运营商开启过反垄断调查 [6],指他们在 GSMA (美国移动行业标准组织)内部推动一项提案,企图对 eSIM 施加新的限制,让消费者在使用当前设备时无法更换运营商。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苹果是提出投诉的公司之一。
在国内,魅族此前推出过一款无孔手机 zero,去掉 SIM 卡槽采用 eSIM,但 eSIM 成了魅族 zero 这一产品最大的问题,因为国内营业厅不支持办理这一业务 [7]。
如今,在 eSIM 率先普及起来的美国,运营商们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降价内卷,比如 T-Mobile 宣布 [8],为 eSIM 转网客户提供三个月的无限量免费数据试用服务,给足挽留时间。
“携号转网” 还没普及彻底,手里就拿上了工信部 eSIM 批文的三大运营商,恐怕恨不得把步子挪得更慢一点。
04
尾声
去营业厅换新 SIM 卡时你或曾疑惑过,为什么实用面积这么小的东西,要嵌在银行卡大小的卡片上出售。
其实这就是最初 SIM 卡的大小。1991 年世界上第一张 SIM 卡面世,它被称为 “Standard SIM”,这张体积足足是你手机里 SIM 卡 40 多倍的巨型卡片,当时是真要整张塞到电话机里使用的。
开发这张卡的捷德公司可能没想到,后来的人已经不满足于把 SIM 卡的塑料边剪到看不见,以苹果为首的消费电子公司,如今还打算把卖实体电话卡这门生意整个端掉。
在通往万物互联的路上里,eSIM 已经是一个绕不开的关卡。无孔 iPhone 风潮的带领下,小朋友们拥有一个八卡双待的小天才儿童手表或许也不是梦。
来源:远川研究所 微信号:caijingyanj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