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葛兰,那个掏空你钱包的女人

葛兰,那个掏空你钱包的女人

12

在知名度上,葛兰无疑成为一个破圈者,她享受了流量带来的最大利益,收获了最多散户的追逐。相比于基金机构,对于普通人而言,基金的直播和造神,则会放大人们心中的欲望。基民大都很现实,赚了就吹,亏了就骂。在 2021 年以前,葛兰是当之无愧的 “医疗一姐”,基民们对她的称呼是 “兰兰”“兰大美女”“兰女神”,而到了现在,她的称呼已经变成了 “兰大妈”。

文 | 易方兴

编辑 | 楚明

运营 | 栗子

金钱消失了

医疗基金再次暴跌,金钱正在消失。

进入 3 月,北京正在遭遇倒春寒,甚至下了两场大雪。就像天气一样,投资世界里的人心也变凉。股票和基金的曲线,一度像一条向下俯冲的列车。对于购买了葛兰的医疗基金的人们来说,这种感受尤其如此。

从表面上看,在基金上亏了钱的人,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当你和他们谈起生活,谈起花费,他们都会提到一个词,太难了。

一个买了 10 万块钱葛兰基金的 IT 男,半年时间已经补仓了 30 多次,每一次都以为抄到了底,但每一次都抄在半山腰上。另一个在去年基金热度最高的时候贷款买了一辆蔚来的人,现在利用下班时间跑起了滴滴,行情好的话,一天能挣 200 块钱,但这依然赶不上账户里基金亏损的速度。一个女孩记得,自己是在夏天最热的时候,在支付宝里买的葛兰的基金,如今的气温整整比当时低了 30 度,她的钱也正好亏了 30%。

对许多人来说,当时赚钱的愿望有多强烈,如今的懊悔就有多深。其中不少人,是 2021 年才始接触基金的新基民,不少是 90 后,存进去的大都是工作没多久的收入,从几百到几十万的都有。

呼兰在脱口秀里说的 “买了 200 块基金,花了 2 万去补仓” 并不是段子,它在很多人身上真实发生过。有个建筑行业的女生,在去年 7 月份的时候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 600 块钱基金,第二天再一看就赚了 30 块。她开始后悔,“要是买的是 6 万块,岂不是一天就能赚 3000 元了?” 就这样越买越多。那些亏损超过 30% 的人,是头一次遇上这种灾难。伴随着金钱的消失,花钱的习惯也一并消失了。一半的受访人开始在手机上记账,还有一些人破天荒地开始自己做起了饭。

▲ 呼兰在吐槽大会上的段子。图 / 腾讯视频

葛兰的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 基金自 2016 年创立起,攀登到 2021 年 7 月 1 日的净值顶峰用了 5 年时间。这也是葛兰从一个基金经理圈的新人变成 “医疗女神” 的 5 年。但从这一天之后,人们已经记不住这只基金暴跌过多少次。单位净值从去年顶峰的 4.3 元跌到现在的 2.5 元。悲剧的是,很多人都买在了去年的高点。

最近这一次的暴跌,始于 3 月 15 日下午,一份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的红头文件在网上传播,直指社会资本在医疗领域无序扩张的问题。传言一出,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的股价跌停。而这两只股票正是 “公募一姐” 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基金的重仓股。

抱怨的情绪持续在蔓延。在社交平台上,人们编排出各种调侃的句子,“家里有钱花不完,中欧医疗找葛兰”,“跟着葛兰混,三天饿九顿”。这些心酸的句子背后,是成千上万人被套牢在葛兰的基金中。

▲ 社交平台上的段子。图 / 微博

另一面,葛兰的基金陷入了越跌越买的境地。在蚂蚁财富上,中欧医疗健康混合的关注级别在 600 万人以上。直到被撤下之前,它还是支付宝基金销售榜的周榜排名第一,一周之内就有超过 30 万人购买。

很多人怀着无奈的心情,打光了手中的弹药。因为一来医疗赛道被称为 “黄金赛道”,寄托着很多人的财富梦想,舍不得割肉;二来如果不补仓,回本更是遥遥无期。在这样的 “越跌越买” 之中,葛兰管理的基金规模突破了千亿。天天基金最新的数据显示,葛兰旗下共计管理 5 只基金产品,管理规模达 1103.39 亿元,这使得她成了大幅亏损中规模增长幅度第一的基金经理。

有意思的是,葛兰的基金被撤下的当天,榜单上仅剩下赵蓓管理的工银前沿医疗这一只医药主题的基金,近一周有超 9 万人购买。按照这个趋势,赵蓓有可能成为新的医疗女神。

到了第二天,赵蓓的这只医药基金也从榜单消失了 —— 为了应对舆论的质疑,支付宝关闭了基金 “周销量 TOP” 榜单 —— 这也被戏称为 “韭菜榜”。曾几何时,所有的电商依靠销量来论成败,美妆、服饰、新消费…… 一切都是如此,就连基金也是这样。行业里催生了李佳琦这样的头部主播,也催生了葛兰这样的头部医疗基金经理。

如今,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天才的光环

葛兰的光环,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

在 2016 年中欧基金刚刚推出葛兰管理的基金产品的时候,葛兰密集接受过一批采访。一篇报道中这样描述葛兰 ——

“医学界少了一位科学家,而投资界多了一位专业的主题基金经理。”

“说她‘科学家’,是因为单从学术成绩来看,从清华到美国西北大学读博的葛兰,确实称得上‘学霸’。”

在美国西北大学,她专修生物医学工程,并获得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她所研究的领域颇为冷门,是心脏核磁共振的快算法,当时,还只是学生的她就申请到了连教授申请起来也有难度的科研基金 —— 美国心脏学会科研基金。她的研究成果最终帮助病人把核磁共振心脏灌注的检查时间从 1 分钟缩短至 20 秒,从必须全程憋气到可以自由呼吸,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检查的精准度,现在这项成果已经实际应用在医疗设备当中。

▲ 支付宝基金板块对葛兰的介绍。图 / 网络截图

因为有着这样的学术成绩,以至于当她决定毕业回国时,她在美国的导师一度感到非常遗憾。

葛兰偏爱数字和计算。她从大学起,就对算法研究很感兴趣,这或许也是她进入基金行业,与数字打交道的一个动力。她曾说过:“在美国,我们实验室有十来个主力博士科研人员,大部分人以应用为主,而我以算法为主,承担偏逻辑方面的主要工作。”

她是一个个性要强、不服输的人,挫折某种程度上也会成为她的动力。对于自己一段尴尬的经历,她记得非常清楚:在研究生三年级时,她在国际顶级大会上第一个做演讲,“特别风光”,但是讲完了就有竞争对手上来提问,指出了报告中的一个漏洞,她一时没有答上来,为此一直耿耿于怀。此后,她专门花了半年的时间,解决了这个问题,还将这项成果实际应用到医疗设备当中。

这种喜欢打 “翻身仗” 的性格,某种程度上也投射到日后的职场性格中。在基金圈投资了 10 年的张磊说,老的基民都知道,葛兰作为基金经理有一段从业 “黑历史”。2015 年 6 月 4 日至 2015 年 9 月 15 日,当时还是新人的她,管理了一只叫 “中欧明睿新起点” 的基金,当时大幅回撤了 64.71%,跑输大盘 26 个百分点。

市场暴跌只是葛兰回撤的外因,最主要还是因为葛兰同时踩雷乐视网和暴风影音,这是中欧明睿新起点 2015 年的十大重仓股之二。

很快,葛兰就退出了这只基金。对于一个新的基金经理来说,职业史上有如此大的一场败仗,很可能就告别这个行业了,但葛兰又从自己熟悉的医疗板块东山再起。成功之后,她又开始管理” 中欧明睿新起点” 基金,并且创造了超过 100% 的收益。

对于这件事,许多人看法不一,有人觉得这是葛兰的职业 “黑历史”,有的却认为她越挫越勇,从哪里跌倒,就能从哪里爬起来。葛兰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说过一句话,她说她这个人不害怕熊市,“往往估值高的时候,大家更容易乐观;估值低的时候,却总觉得熊市来了。但我的特点是,越是跌的时候,越觉得存在机会,我的工作动力也就越强”。

2018 年,葛兰与同行 —— 广发基金的费逸结婚,他们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是葛兰中欧医疗基金成长最快、收益最好的时候。葛兰说到他们夫妻当时的工作状态,“每晚八九点钟把孩子哄睡之后,就开始像回到学生时代那样,在家里一起上自习、做研究,交流投研的成果和对市场的见解”。

在一次调研中,葛兰说起这些,一度落泪。她说,她很感谢丈夫一路的陪伴,尤其在” 巨大的压力” 下,丈夫费逸给了她非常大的支持和帮助。

如今,葛兰正面临新的压力,“在千亿基金规模”“医疗一姐” 等光环加身之下,她还能够像之前一样,“越挫越勇” 吗?

成名之路

如今回顾葛兰的成名之路,你会发现,葛兰首先做对的一点,是她确立了一个相对高级的职业信念。

成为基金经理后的葛兰,曾在很多场合反复强调过自己的职业理想:“我的梦想就是帮老百姓管好钱、挣到钱。”

▲ 葛兰在采访中谈到自己的职业理想。图 / 网络截图

在接触过葛兰的人眼里,葛兰算得上是个工作狂。基金经理周成拜访过以前的中欧基金办公室,那时的葛兰还没有如今这么大的名气,管理的基金也远远不到千亿规模。那时的中欧基金办公室在上海陆家嘴的东方汇经中心。周成看到葛兰坐在房间的角落里,跟一堆研究员在一起工作,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周成当时观察,葛兰工作的时候非常专注,吃外卖的时候依然在做投资研究。他还听说葛兰为了方便晚上加班,还在公司附近又租了个房子,相当于一天上两次班。

不过,努力付出的基金经理太多了,为何成为公募基金 “一姐” 的偏偏是葛兰?

回看葛兰的基金战绩,你会发现,她投资成功的最重要的另外一点,是选对了赛道。

就像在 2006、2007 年,投资有色金属、煤炭板块能赚大钱;在 2010 年,投资互联网能获得超额收益。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在于他是否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踩准行业的明星企业。

葛兰恰恰偏爱 CXO 赛道。

CXO,指的是医药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外包服务。因为药品研发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其中的环节也是非常复杂的,而制药公司无法包揽全流程,所以 CXO 才会形成。

过去几年,CXO 恰好成了医药行业里增长最快的细分行业。因为国家对创新药的鼓励以及全球医药巨头研发环节向中国转移,赛道内出现了不少翻倍的牛股。药明康德自 2018 年 5 月上市以来,3 年间最高涨幅超过 16 倍;同期,泰格医药、凯莱英等也涨了近 10 倍。而这些,全是葛兰基金中的重仓股。

所以,与其说,2016 年到 2020 年,医疗基金是葛兰的时代,倒不如说,是时代造就了葛兰。

造神运动

直到 2020 年,葛兰只能称得上是个不错的基金经理,没有出圈,离 “神” 也很遥远。

那时她管理的规模最大的基金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规模仅为 58 亿元。但短短一年后,这只基金规模暴增 6 倍,提高到了 400 亿元以上,葛兰也被奉为 “医疗一姐”“医疗女神”。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种种因素中,基金圈的 “直播造神运动” 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2020 年,疫情爆发,这一年也被称之为基金直播元年。2020 年 7 月 3 日下午 2 点,周晓明空降天弘基金直播间。

很多人不知道周晓明,但一定知道余额宝。周晓明是天弘基金副总经理,也是余额宝业务的创意者和主要推动者,他被称为 “余额宝之父”。在他到来之后,直播间爆火,全程直播的累积观看量是 60 万人,点赞数 87 万 +,直播间冲到了支付宝 “直播节” 的第一位。

▲ 周晓明空降天弘基金直播间的预告。图 / 网络截图

涌进来的已经不只是人,而是对财富升值的疯狂渴望。

在过去,普通人很少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大多只是投资页面上的一张图片,比如,对底层基民赵军来说,“基金经理是男是女,是帅是丑,离我都很遥远,我不在乎”。但在基金直播走红之后,他有一次进入中欧基金的直播间,看到一个长相姣好的女生正在直播,主播一口一个 “兰兰”,叫得颇为亲切。他有了一种以前没有的体验:“原来就是她们帮我挣到了钱。”

基金直播,是平台和基金公司双重运作的结果。

支付宝甚至特地为基金直播打造了一个 “818 理财节”。基金公司上百家,支付宝直播间的推荐位就那么几个,所有的基金直播间都为了流量厮杀得头破血流。王强是一名 2020 年刚入行的基金经理,他参加过许多次基金直播,“我们公司本来决定一周直播一次,后来变成每天直播一次,再后来,领导要求我们通宵直播”。

“选最好的历史业绩区间,找最牛的基金经理对话,各种基金奖项全给他列一遍,一场下来红包都上万块地发,年化收益数字越大越好。服装、化妆配套一个都不能少,就是打造和包装。” 王强说。

那段时间他靠着喝东鹏特饮熬夜扛着,喝完之后,到了早上七八点还睡不着,中午 12 点又继续上班了。

放在以前,没有基金公司会想到成立一个电商部。但现在,“电商部” 甚至成了基金公司的标配。

葛兰所在的中欧基金也是如此。在直播中,葛兰被描述为一个 “神话”。比如在 2020 年的支付宝理财节上,葛兰的新基金 “中欧阿尔法” 发布时,直播间的背景板上写着四个大字:“葛兰来了!” 主持人当时这样介绍葛兰:“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葛兰基金目前有超过 220 多万持有人,而且超过 90% 购买过葛兰产品的客户都挣到了钱,所以从这个维度,大家可以想一想,兰神的称号是从何而来的。”

▲ 葛兰新基发布会的直播现场。图 / 网络截图

葛兰则在直播间里说,互联网帮她实现了自己的职业梦想。因为互联网让更多人接触到公募基金,也看到她,成为她的持有人。

当时,支付宝的金选专区首次发布金榜,葛兰的新基金 “中欧阿尔法” 就在 “牛基榜” 上,发布当天就有超过 100 万人购买。

基民刘菲看了当时的直播。她把那场直播描述为一次狂欢,“直播的时候葛兰笑得很开心,直播间的红包也发得非常给力,我记得发了好几次万元红包雨,还发了戴森吹风机”。她记得当时葛兰说的让她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希望每个遇到我的人都很幸运和幸福 “。

刘菲很感动。那场直播之后,她也买了 10 万块葛兰的基金。

从神坛跌落

在这样的氛围中,一些基金 “一哥”“一姐” 诞生了。在这些直播和造神背后,凸显的是基金公司们的焦虑和恐惧。

因为这是一个强竞争的行业,而任何强竞争的行业都会出现马太效应。

基金规模正越来越向头部集中。雪球网的数据显示,前 20 大基金公司的非货币基金规模占了全行业的 60% 以上。

▲ 前 20 大基金公司的非货币基金的合计规模高达 8.5 万亿,占全行业的 62%。图 / 雪球网

与此同时,明星基金经理,更是起到了吸金作用。除了中欧基金的葛兰,还有易方达的张坤、景顺长城的刘彦春、广发的刘格菘、富国的朱少醒、工银瑞信的赵蓓等等。

这些头部明星基金经理,一个人的基金规模甚至能赶上一个中小型基金公司。

而在中国,有一百多家基金公司,数千位基金经理,基金代码有上万,换句话说,如果不能做到头部,培养不出明星基金经理,将不可避免地被市场淘汰成 “底部”。

在知名度上,葛兰无疑成为一个破圈者,她享受了流量带来的最大利益,收获了最多散户的追逐。以她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 C 为例,它自成立以来,长期以散户为主,目前个人投资占到 99.88%,机构占比只有 0.12%。

相比于基金机构,对于普通人而言,基金的直播和造神,则会放大人们心中的欲望。

基民大都很现实。赚了就吹,亏了就骂。在 2021 年以前,葛兰是当之无愧的 “医疗一姐”,基民们对她的称呼是 “兰兰”“兰大美女”“兰女神”,而到了现在,她的称呼已经变成了 “兰大妈”。

事实上,叫葛兰 “兰兰” 和 “兰大妈” 的,很有可能是同一批人。赵军从 2014 年工作第一年开始买基金,每个月都固定买 2000 块钱。他从 2018 年买到了葛兰的基金,到了 2020 年赚了 5 万。那会儿他天天在朋友圈发自己的基金收益,也在朋友当中成了无所不知的基金大神,张口闭口都是 “白马股”“成长风格”“基本面” 之类的词。“不夸张地说,那时候葛兰真是我心目中的女神。” 他还专门把女神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在出租房的墙上,他觉得这个女人能给自己带来幸运,在公司考评、述职之前还会拜一拜。

到了 2021 年,赵军在公司升到了一个小 leader,某种程度上,他甚至觉得也有葛兰的功劳。他的年终奖也升到了 10 万块。他把这些钱全都投入到葛兰的基金里,到现在,除了之前盈利的 5 万,他还亏进去了约 10 万。

葛兰的照片,他也撕掉了。

没有人能永远风光。

葛兰如今的战绩也证明了这一点。尽管 2019 年、2020 年中欧医疗健康混合的收益惊人,近 5 年累计收益率高达 181.13%,即使从近 3 年的时间点来看,依然有 97% 以上的涨幅,但更多人购买基金是在去年的高点。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医药类基金整体表现都比较差,2021 年中证医药指数下跌 12%,今年以来更是快速急跌了 18%。而中欧医疗健康最大回撤的时候,正好又发生在规模暴涨的阶段,至今亏损还在扩大。

医药行业容易受到政策和环境的影响。集采政策直接影响了医药板块的投资价值。同时,自疫情以来,医药板块一路高涨,高估值也有了回调的需求。

单从基金账面亏损来看,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实际上亏损了近百亿。医疗女神葛兰,从神坛跌落了。

实际上,在整体大盘不景气的情况下,很难有基金经理能够幸免。比如人们常常谈起的另一个医疗领域的明星女性基金经理赵蓓,赵蓓管理的 “工银前沿医疗股票” 半年来也跌去了 25% 以上;同样是千亿规模的顶流 “公募一哥” 基金经理张坤,管理的规模 676 亿的 “易方达蓝筹精选”,近一年同样跌去了超过 25%。而人们之所以把视线集中在葛兰身上,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葛兰火出圈了。

而很多新基民们也终于学会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葛兰丢掉的或许是个头衔,但更多人的真金白银仍然困在基金里。比如赵军,他现在的预期很低,只希望亏掉的年终奖能够回本。在这个人们的情绪因为数字而悲喜的世界里,一切都在变化中。继 3 月 15 日,医疗股一次暴跌之后,3 月 16 日,伴随着要打击 “恶意做空” 的声音,中概股和 A 股普遍大涨,而随着重仓股药康明德等回升,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又难得地翻红了,涨了 3 个多点。

“反正都追兰兰这么久了,再补点,我还能战。” 基民赵军兴奋得发了朋友圈,他又重新喊回了 “兰兰”。

(应访问对象要求,文中张磊、周成、王强、赵军、刘菲为化名)

来源:每日人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7271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