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万物接口:鸿蒙 OS 的统一大业

万物接口:鸿蒙 OS 的统一大业

1

2021 年 6 月 2 日晚的华为新品发布会上,尽管外界已经早有耳闻并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正式亮相的鸿蒙 OS 还是足以惊艳世人。

在屏幕上简单地 “拉一拉”,就可以将任意几个智能设备连接为一个 “超级终端”,相互之间可以像打开本地文件一样便捷地共享所有内容,华为鸿蒙 OS 全新的分布式架构,为实现真正的跨设备协同带来了新的可能。

2

鸿蒙 OS 的 “拉一拉” 构建超级终端

发布会上的几款新品也都全线搭载了鸿蒙 OS。新版 Mate40 手机可以在视频拍摄中实现顺畅的多机位调度;平板产品 MatePad Pro 结合第二代 M-Pencil 和配套键盘,毫不费力变身主力生产力工具;全新 HUAWEI WATCH 3 除了全天候的多项健康指标检测,更能与其他华为设备联动,实现无缝协作。

就在上个月的 HarmonyOS Connect 伙伴峰会上,华为宣布了一项品牌升级计划,将之前为联结不同厂牌智能家居设备的平台 “HUAWEI HiLink”,与 “Poweredby HarmonyOS” 全面升级为 “HarmonyOS Connect”。这意味着原本就意在实现跨设备统合的鸿蒙 OS,能触碰到的产品范围更加广阔。

在国产智造普遍面临核心技术封锁的困局中,华为打出的一手软件生态牌,将会带来怎样的破局契机?

3

鸿蒙 OS 尽管自 2019 年之后才引起大众注意,但是它的开发却可以一直往前追溯到 2011 年成立的华为 “2012 实验室”。

据说,这个实验室的组建,缘起于任正非观看灾难电影《2012》之后的居安思危。他认为,未来社会的信息爆炸将会如滔天洪水一般,华为如果要求得生存,必须自己造一艘质量过硬的 “诺亚方舟”,在关键时刻自救。2012 实验室可以说是尖端技术和未雨绸缪战略的组合体,从现在看,具有非凡的远见。

image

华为 2012 实验室外景

实验室重点研发新一代通信、云计算、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领域,海思半导体也属于该实验室下属的二级部门,而鸿蒙 OS 的雏形,就诞生于实验室中的终端 OS 部门。

2019 年 5 月起,由于日益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此后出台的更严厉的制裁法案规定,美国公司在未获政府许可的情况下,禁止与华为开展业务。那时,华为手机上运行的主要是基于安卓深度定制的 EMUI,一旦谷歌迫于美国政府压力不再向华为提供安卓系统支持,那么华为必须有相应的替代方案,否则可能将面临手机业务线的巨大震荡。

华为高层在 5 月 14 日回应,自己手中确实有一个作为 B 计划的备用系统。

仅仅 10 天之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的网站就显示了华为申请 “华为鸿蒙” 商标的记录。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华为陆续在全球多地申请注册 “Hongmeng” 商标。这个名字中带有 “开天辟地” 含义的新系统,开始慢慢建立庞大版图的基础。

image

鸿蒙操作系统

在外界略带兴奋和好奇地猜测了两个月之后,8 月 9 日,华为开发者大会开幕,自研系统鸿蒙首度亮相。余承东说,如果什么时候安卓系统不再向华为开放,华为 “可以随时启用鸿蒙”。并且,和此前大部分媒体所认为的不同,鸿蒙 OS 并不单纯是一个手机操作系统,它背后似乎布局着更庞大的构思,但那时还都隐在未知之中,无法窥见。

第二天,首款搭载鸿蒙 OS 的智能设备问世:荣耀智慧屏。但却并没有让人瞥见独到之处,当时媒体报道的评价是,这款产品 “还没有真正跳出当下智能电视的范畴”。

在产品发布的同时,华为也开始对系统生态紧锣密鼓的布局。2020 年 9 月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发布了鸿蒙 OS 2.0 版,并宣布了鸿蒙 OS 的正式开源。开发者获得了模拟器、SDK 包以及 IDE 等软件开发工具。3 个月之后,供研发使用的 HarmonyOS 2.0 手机开发者 Beta 版本开启公测招募,把新系统交到了开发者手上。

与此同时,华为开启了第一届鸿蒙 OS 开发者创新大赛,目的是为了促进优秀人才及项目入驻鸿蒙 OS,加快软件生态的完善。五个月之后,人们会看到,这次大赛吸引了 3100 支参赛队伍,大约 25000 多名开发者参与了官方教程的学习,超过 10 万名开发者参与赋能。

或许是感到时机成熟,2021 年 2 月,华为宣布将从 2021 年 4 月开始,陆续在几款旗舰手机上开启鸿蒙 OS 的升级进程。3 月初,美的宣布旗下全品类智能家电已全面接入鸿蒙 OS,将在 4 月大批量上市,打响了鸿蒙 OS 实现智能家居布局的第一枪。而等到 4 月到来的时候,具有 “一芯多屏” 功能的鸿蒙 OS 车机操作系统在上海车展亮相。鸿蒙 OS 的身影开始出现在各处。

image

上海车展上的鸿蒙车机操作系统

直到昨天,鸿蒙 OS 正式开门待客,随之而来的还有自带鸿蒙 OS 的新一代旗舰产品,这说明鸿蒙 OS 及其产品已经达到了完全的成熟,开始拥抱消费者。目前,与鸿蒙 OS 展开合作的应用服务伙伴已经超过 300 个,硬件合作商超过 1000 家,开发者人数已经超过了 50 万。

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层面来看,鸿蒙 OS 的生态都正在快速架构。生态链的成熟和繁荣,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7

受美国制裁影响,华为手机芯片供应发生短缺,直接波及手机产量。据 IDC 的数据,2020 年华为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骤降 21.5%,市场份额下跌近 3 个点,2021 年一季度,华为在市场份额上直接跌出全球前五,伤害已经实实在在砍到了华为身上。

硬件卡脖子,手机业务承压,华为对鸿蒙 OS 的布局,或许是一种先见之明。因为软件层面的业务发展,是补足华为自有生态的更关键的发力,并且不仅局限于自家产品,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服务扩展到尽可能多的第三方领域。一旦时机成熟,硬件产能问题解决,马上可以吸纳到这个生态之中。

在华为联合极狐汽车,发布纯电动车阿尔法 S 之后,华为进军汽车行业的舆论一时沸腾,与华为合作的几家车企股价也纷纷先涨为敬。但之后,华为高层又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华为 “不造车”“不参股任何车企”,又另外界迷惑不已。

image

极狐阿尔法 S 汽车

华为并没有自相矛盾。

手机业务不但被卡脖子,而且也是一个增速减缓,创新减速的红海市场,系统更是已经完全被安卓和苹果占据,华为即使做出手机系统,也不过是勉强守成而已。

但系统和生态,守是守不住的,

只有找到新的蓝海市场发起进攻,自己的系统才能快速成长,才能迭代抓住用户新的痛点。而飞速成长的智能汽车市场,正是鸿蒙最好的出击点。

华为通过将鸿蒙 OS 加入到车机之中,不是让世界上再多一种车载操作系统,而是让这部车从此长出了大脑和感官,能够与手机联动,在未来更好地协作,实现更多的功能。除此之外,华为自研的汽车关键部件,比如能在自动驾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激光雷达,配合鸿蒙 OS 及未来将会实现的自动驾驶功能,能为产品带来更为极致的功能和体验。

这个时候,华为要做的自然是广结盟友,而不是摆出一副要自己造车抢行业蛋糕的姿态。相反,它要让外界看到,即使是小康这样名不见经传的车企,经过华为的系统帮助后,也能打出一片天地。

image

鸿蒙 OS 生态系统应用场景

这个逻辑,将会从汽车,延伸到豆浆机,华为将会向硬件厂商展示自己如何手把手教你们搞智能化,最终拉起自己的一只队伍。

还好,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硬件队伍可以团结。

10

国产替代,历来都是一个辛酸的话题。从百年前民族资本家下定决定要让国货进入千家万户,到如今先进制造业寻求国产突破,这条路从来都不好走。

在现代电子工业体系中具有灵魂地位的操作系统,也曾经迎来过几个中国身影。但遗憾的是,最后他们都因为各种各样的时代局限,黯然走出了历史的聚光灯。

1998 年,关于微软后门是否存在的安全性讨论,在国际社会引爆。随后针对微软的反垄断调查,也将寻求微软之外替代品的话题推上风口浪尖。

此前,国内搞过操作系统研发的前辈从业者,已经吃过完全自研落后硬件发展的亏。另起炉灶难以成行,基于现有材料进行自主可控的修改,似乎是一条可行的路。全球开源的 Linux 系统成为了首选,一时间,国产 Linux 系统纷纷问世,其中既有民间极客合作的 “蓝点”,也有背靠中科院的 “红旗”。

11

蓝点 Linux 界面

2001 年,“红旗 Linux” 曾经在北京市政府采购的招标中拔得头筹,颇有迎风启航之势。但后来的用户,却架不住微软的殷勤拜访、主动合资,态度逐渐向微软倾斜。因为缺乏良好的应用生态支撑,使用者也对国产 Linux 颇多抱怨。即便上级出台了强制的检查指标,也无法为国产系统留住用户。最终,国内几家知名的 Linux 系统开发者,要么濒临倒闭,要么只靠着微薄的政府订单艰难维生。

之后,国内的其他开发者走上了盗版系统的弯路。在互有胜负的多年博弈之后,微软终于成功扳倒了盗版,奠定了国内市场的支配地位,国内用户即便经历过 “黑屏耻辱”,但最终也是毫无办法。

第一代 iPhone 引发行业革命之后,移动互联网浪潮袭来,各大厂商抢跑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赛道。2008 年中国移动发布的 OMS 系统,赶上了时代的窗口期,原本有可能攻城略地,开疆拓土。

然而运营商研发操作系统,最难以克服的一个通病就是,总忍不住要在系统中植入自己的业务,想把 “肥水” 一滴不剩全部吃定。一方面,这吓走了开发者,大家都不敢做出头鸟和老板抢业务,另一方面,则意味着糟糕的用户体验。很多消费者拿到原装系统手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刷机。

image

搭载中国移动 OMS 系统的多普达 A6188

后来中国联通开发的沃 Phone 系统,也难逃类似的命运。并且,沃 Phone 问世的 2010 年,安卓已经走出了最初的生涩期,开始如日中天,此时势单力薄的运营商系统对安卓发起挑战,已经有些错过窗口期的优势。

不过,时机不是唯一的制胜因素,互联网大厂出身的阿里 YunOS,就是在 2010 年起步的。这款系统选择独立于安卓研发,体验和稳定性相较之前的运营商系统出色许多,原本吸引来了愿意合作的手机厂商,眼看着就可以乘风起飞。

这次给国产系统致命一击的,是安卓本身。在 iPhone 初起时,安卓曾经成立了一个包含 84 家硬件厂商的开放手持设备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简称 OHA)专门对标。准备和阿里合作的厂商,很不幸就是这个联盟的成员之一。

谷歌认为 YunOS 对安卓存在借鉴,却并不兼容安卓生态,联盟内的厂商如果与该系统合作,则违反了联盟规则,从此后将不再会获得安卓的授权。尽管阿里极力否认,但合作方迫于压力,最终在产品发布会开始前几小时,取消合作。

YunOS 最终退出了手机操作系统市场。

image

阿里的 YunOS

总结来说,之前每一次国产系统的失败,大致都可以归结为几个原因。

首先是系统和应用的配合不足:操作系统的开发,其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需要集合众多开发力量,足够的应用软件厂商的支持也至关重要。如果大家无法团结一致,共同挑战行业巨头,各自为战的结果只能是被各个击破。

其次是软件和硬件的配合不够:中国在自主硬件制造上存在后发劣势,然而操作系统却是一个系统性的、软硬件相互促进的工程。在之前的操作系统面前,这个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式。随着硬件供应链的不断完善,中国手机才逐渐借了定制系统的东风杀出血路。

最后是时间窗口难以把握:当宝贵的窗口期过去后,再想追赶巨头,打破已经发展成熟的业态,其实已经非常困难。最终的解决方式,只有放眼未来,在下一个时代到来之前提前布局,才有绝地反击的可能。

14

上个月底,华为一份内部的备忘录显示,由于受到外部限制,任正非认为华为很难在短期内生产先进硬件,软件领域拥有 “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呼吁公司团队专注于构建软件生态系统,打造如鸿蒙操作系统、全场景 AI 计算框架 Mindspore 和其他 IT 产品。

毫无疑问,鸿蒙 OS 下注的物联网,正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时代大势。华为与所有前辈都不同,它遇上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凭借超前的布局,将有可能实现根本性的突破,终结中国缺乏底层操作系统的历史。

鸿蒙 OS 巨大的跨设备协同和兼容能力,给未来无数智能设备留下了畅通的接口。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新一波数字革命中,我们将有幸看到中国身影,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中发挥的强劲力量。

这不仅将带来中国自主操作系统的自豪感,更会在为人类探索更多可能性后带来敬意。

来源:远川科技评论 微信号:kechuangych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63894/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