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苹果 “造车” 的传闻,在过去几年时有传出,不过像如今这样密集曝出猛料的时刻,并不多见。
12 月 21 日上午,据中国台湾《经济日报》报道,苹果的首款电动汽车 Apple Car 原型车已经在美国加州上路测试,将在明年第三季度(9 月)发布,比原先的外界猜测规划至少提前了两年。
10 几个小时之后,在周一美股尾盘时段,路透的一篇报道则更加详细的曝出更多猛料,不仅提到了苹果 “造车” 计划的时间节点,也曝出了大量技术细节。
电池技术突破:堪比 iPhone 问世
路透援引知情人士称,苹果正在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且希望能在几年之内面向普通消费者推出一款车型,可能会搭载苹果自家突破性的电池技术。
该报道称,这一电池技术正是苹果 “造车” 策略的核心,它有望 “极大的”(radically)降低电池成本,同时增加车辆续航。
要做到这一点,苹果计划采用一种独特的单体(monocell)电池设计,让所有电芯直接融合到一起,从而消除传统电池组各个电芯之间存在的空间浪费。这样一来,在同等空间内,就能用上更多的电池材料,实现更大的续航。
在电池材料的选择上,该报道称,苹果在考虑使用磷酸铁锂。这也是目前国产特斯拉 Model 3 入门款电池所使用的材料,它的天然具备比三元锂电池等其他锂离子电池更好的安全性,更不容易出现热失控。
该报道援引知情人士对苹果电池技术的评论称:
它处在下一代全新的水平,就像你头一次见到 iPhone 一样!
或使用大量 Lidar 传感器
在车辆对外界的感知上,特斯拉重度依赖摄像头视觉技术,对激光雷达(Lidar)传感器嗤之以鼻。
特斯拉 CEO 马斯克此前曾表示,即便 Lidar 传感器免费,他都不会使用。上个月,他又提到,激光雷达展示出来的现实就像一个奇怪的幽灵世界,除了金属几乎所有东西都是半透明的,这对自动驾驶毫无意义。
但是这种看法并未获得同行们的赞同,中国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就是最明显的一个。在上个月广州车展上,小鹏 CEO 何小鹏宣布,小鹏汽车下一代自动驾驶的软硬件体系将进行大幅升级,并将于 2021 年推出首款搭载 Lidar 的量产智能汽车。
而对于苹果来说,即便还未开始造车,它已经将 Lidar 玩的很顺手了,从最初的应用于 iPad Pro,到今年发布的 iPhone 12 Pro 系列手机,都搭载了 Lidar 传感器,以借助它对三维空间的感知提升拍照能力。
据路透上述报道,苹果已经决定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取自动驾驶系统所需要的零部件,其中就包括 Lidar 传感器。而苹果的车辆可能会使用多种 Lidar 传感器,以探测不同的距离范围,其中部分传感器可能来自苹果内部设计。
路透此前也曾报道称,苹果与一些 Lidar 供应商进行过洽谈,但同时也考虑自己打造这种传感器。
目标 2024 年启动生产
早在 2013 年,苹果就在全球软件开发者年会(WWDC)上推出了 “iOS in the Car” 车载系统(后更名为 CarPlay),宣布开始涉足汽车领域。
2014 年,苹果首次被传 “造车”。
2015 年,媒体报道称,苹果征招了数百名员工开始 “造车”,项目代码为 “Titan”,团队将在距离苹果公司位于 Cupertino 总部附近几英里的一处私人地方开展工作。
彭博当时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称,苹果计划最早于 2020 年开始生产电动汽车。
种种风波后,2018 年,关于苹果造车的消息终于添了一记实锤。2018 年 10 月,前特斯拉三号人物、负责整车研发和制造的高级副总裁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更新了自己 LinkedIn 的身份信息:苹果公司 Special Projects Group(以下简称 “SPG”)的 VP。
道格・菲尔德公开身份后,有媒体随即发现,依据 LinkedIn 的不完全统计,在苹果 SPG 名下有将近 1200 名员工,其中 300 多名来自特斯拉,170 多名来自福特。
路透上述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称,苹果的目标是在 2024 年启动生产,不过疫情相关因素可能会导致这一时点延后到 2025 年,甚至是在那之后。
谁来生产?
上述路透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称,除了打造苹果品牌的汽车之外,苹果也有可能将 “造车” 计划大幅压缩,仅仅打造自动驾驶系统,提供给传统车企使用。
不过如果苹果最终决定自己 “造车”,谁来给它生产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该报道称,苹果曾经与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之一 Magna 进行过商谈,但是由于苹果的计划不明,这一举动也不了了之。
对于代工厂来说,为了保证盈利,通常会要求车企达到一定的产量要求,“要想找到可靠的代工厂,年产量需要达到 10 万辆,且未来还要增加,” 上述报道称。但对苹果这个新入汽车行业的公司来说,这一点存在很大挑战。
尽管苹果距离真正造车可能还有数年的距离,但它已被视为将给特斯拉带来威胁。周一是特斯拉纳入标准普尔 500 指数的首日,但股价却大幅收跌 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