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我身边有个 54 岁创业,64 岁功成身退的故事

我身边有个 54 岁创业,64 岁功成身退的故事

@风中的厂长:我身边有个 54 岁创业,64 岁功成身退的故事

昨天 C 总来我公司找我,他今年订单不足,想弄点订单做,我和他聊了很久,牵出一段唏嘘往事。

C 总和我合作 3 年了,做某种小众产品的外贸工厂。他是被老同学 W 总拖进来接盘的,而这个 W 总是 10 年前开厂,也跟我合作很多年,赚了 1000 多万后,抽身走人,同学 C 接盘。

先说 W 吧,他以前是杭州某中学教师,他的另一个发小 H 总是国有某大型进出口公司的销售经理,他发现某产品工艺简单,利润不错,于是怂恿老同学 W 开了厂,自己进出口公司从 W 那个厂采购。那是 2010 年,W 总已经 54 岁了,在杭州有房有车,一个人去异地开厂创业,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我当时自己已经开鞋厂,由于一些客户对此产品也有需求,于是也做起了这个产品的贸易,产品是在某国企采购的,一年几十万美金的量。也没太重视,直到 W 总某天早上,招呼也没打来到我公司,他说发现我也做这个产品,希望我和他合作,他的价钱比国企便宜,于是我试做了一单,确实物美价廉,于是就把订单转过去了。

我和 W 总做了几年,感情越来越好,他只要一回杭州就请我吃饭,有一天他说想把厂做大,需要增加一些品类,问我的意见,我拼命劝阻,因为他已经 60 岁了,他告诉我,打算拉他同学入股,我一听更不靠谱,同学合伙是高风险呀。但是劝阻无效。他最终拉着同学,搬厂加上新项目,又投了几百万。

他的同学就是开头那个 C 总,以前是做食品的,后来食品厂拆迁,赔了不少钱,想找项目做,于是两个 60 岁的老同学一拍即合,说干就干。家里人怎么劝都不听。钱锺书先生曾这样描述中老年人的爱情:“老房子着火,烧起来没救” 其实创业和爱情是一样的。

虽然激情满满,却事与愿违,新厂虽然扩大了,但新项目却一直做不起来,市场一直打不开,慢慢就凉了,而老的产品,虽然没啥竞争,但人工,房租一直在涨,环保也折腾个没完,利润渐渐少了,3 年后,两位老总经营理念上产生了分歧,于是 W 总决定退出,C 总不甘心,于是花钱把 W 的股份买了下来。这样一算账,W 除了自己开厂赚了 1000 多万,后来扩大规模亏了一些,但卖给 C 又拿到了一百多万,他功成身退,还买了套别墅。

我一直好奇他们当初为何分家,W 总一直回避我也不好问太多。这次 C 总把过程全告诉我了,但是他丝毫没有放弃的意思,还希望继续做下去。我真心佩服他们,都 66 岁了,又不差钱,为什么不好好享受天伦之乐呢。

@风中的厂长:韭菜型创业
就是那种相信道听途说,相信 “几倍利润”,“百分之几百利润” 的人。很多人做生意,心里一本糊涂账。
生意不是这么做的,利润不是这么算的,你至少需要看懂财务报表,特别是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这三张表,只需花很短的时间看懂财务报表(网上一大堆),就可以避免许多悲剧。
不管是小小的奶茶店,还是大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结构是差不多的。连这个都没搞明白,毛利净利都分不清,就想做生意的人,基本上都是韭菜了。

@风中的厂长:不怕赚不到钱,而是怕没定力
莎士比亚说,不要给穷人一匹马,他会把马跑得累死。
小老板发财,多数是靠运气,时机,风口。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狂妄自大很可怕。
我当年也狂妄过,觉得自己电商一天卖几万单是厉害,盲目扩大招兵买马,租了一栋楼当仓库,却不知道那是短暂的红利期,等平台稍有变化马上打回原形。
现在过了红利期,才知道电商本质和传统生意一样,拼的是真材实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5587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